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特征.docx
6页摘要: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征鲜明本文从角色、表演和声腔的角度分析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特征关键词:采茶戏;特征;一、赣南采茶戏的角色(一)赣南采茶戏表演有一套较为完整、独特的程式,角色及其表演特点主 要集中于小丑、小旦两个行当1.赣南采茶戏中的小丑分两种:一是“丑行俊扮”,称“正丑”;一是“丑 行丑扮”,称“反丑”正丑:主要表现青壮年男子,勤劳朴实、爽朗大方、机智勇敢和乐观风趣的 性格特征演员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 下穿“灯笼裤”,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长袖筒”;表演以“矮子步”、 “扇子花”为主,高矮步法相结合,节奏明快,颇具特色反丑:主要表现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烟鬼赌徒等反面人物,常以生动、含 蓄、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互相揭露或自我嘲弄表演常模拟一些动物形象 如:“猴子洗脸”、“猴子撒尿”、“蜻蜓点水”、“懒猫抓痒”、“鸡公啄 米”、“画眉跳架”、“狗牯摆尾”“乌龟爬沙”等脸谱抹白鼻子,形如青蛙 蜻蜓、蝴蝶之类,语言生动幽默,诙谐夸张,步法和扇子花的动作与“正丑”表 演大同小异2.小旦:主要表现勤劳纯朴、聪明伶俐的农村妇女。
表演矫健俏丽、朴素大 方,主要身段有扇花、伞花、绣花、打鞋底、采茶、上楼下楼、开门关门、上山 下山等其“扇子花”比小丑更为丰富,既能单手打扇子花,也能双手同打扇子 花身段动作有:梳妆挑帘、园手摘茶、伞花等基本步伐有八字步、跷步、踮 步、磨子步、磋步、碎步,翻身组合、手法组合、指法组合等,真可谓千姿百态名目繁多二)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的核心内容:“三奇三绝”“两旦一丑”1、“三绝”“三绝”包括单袖筒、矮子步以及扇子花三个部分,这“三绝”不断的发展 完善,已经成为赣南采茶戏最具欣赏性的内容1)单袖筒:只用一只袖子表 演它已经成为赣南采茶戏的经典特色之一最初客家人采茶时都会在腰间缠一 块白布,能达到遮阳、擦汗、扇风以及当坐垫、茶蓝的目的在不断的发展中客 家人发现白布缠腰间也不方便,就将它和袖子连起来,这就是单袖筒的来历,袖 筒长度 60 厘米将单袖筒融入到采茶戏表演中没有原始定律的束缚和限制,已 经自成体系,因此成为采茶戏的主要特征由于袖子比较长,利用它表达情感的 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抛袖、挽袖、摆袖已及挥袖、甩袖等,不同的动作对应不同 的含义,使观众与演员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袖子挥动像游动的蛇、奔跑的马、 舞动的凤尾,这些动作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将单袖筒的艺术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单袖筒作为一种不对称的美,在一手舞扇、一手甩袖的过程中与观众进行完美的 互动,深受大众的喜爱。
2)矮子步:赣南采茶戏独有的表演方式,表演过程 分两个不同的空间,男子在一度空间,女子在二度空间矮子步来源于采茶的现 场,女子在山上采茶,男子挑茶蓝下山山路崎岖而遥远,茶叶担子重,久而久 之,男子就出现驼背、屈膝等特点长此以往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中就成为了矮 子步矮子步的步法多种多样,包括滑步、惊步、高步以及矮步等不同类型在 表演矮子步需要目视前方,利用膝盖的巧劲不断向后退,在手腕、手臂等动作的 配合下完成整个表演矮子步对于表演者的技术、动作要求很高,演员深厚的舞 蹈功底和很大的耐力因为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需要长时间地保持同一个屈膝 动作,不能僵硬,还需配合丰富的表情及神态一般人是无法完成矮子步的表演 的矮子步这些具有极大感染力的特色,使得它作为“东方芭蕾”而存在于文化 的大家庭中表演幽默风趣、短小精悍,极具亲和力的特征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3)扇子花:民间舞表演中,扇子是经常出现的道具,赣南采茶戏中也不例外, 锄头、茶篮以及鞭子都是扇子可以表现的事物扇子在采茶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有“采茶戏缺扇子、犹如吃饭缺筷子”的说法不管是从扇子本身,还是从 扇子花的种类来讲,这一表演方式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在不断的丰富和演变过程 中,波浪扇、削扇、飘扇以及甩扇等方式越来越具有表演特色利用扇子进行情 感的表达,体现丰富的表情、神态,扇子花的魅力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扇子花 包括单扇花和双扇花两种,区别主要来自表演者通常情况下,单扇花没有明确 的规定,男女表演者都可以使用,但是双扇花一般只可以由女性表演者使用表 演者在舞动扇子的过程中,加上袖子的配合,融入矮子步,表达出采茶戏的行云 流水、风行水上的特点2、“两旦一丑”赣南采茶戏只要是三人表演,就都以“两旦一丑”的方式进行作品有《卖 杂货》《反情》《大工夫》等小丑是由男演员扮演,“两旦”是指姑嫂或是姐 妹,为了表演情节饱满,还需融入一些配角进去如《挖笋》中三个角色:嫂子 妹子以及爆脑子总之,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人数少,动作简单、行走方便,这也 是采茶戏在当地得以流行的关键原因,为其游走于各个乡镇,进行广泛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赣南采茶戏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尤其表现男欢女爱 的情节居多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特征歌、舞、戏三者并重可归纳为“三奇三绝”三奇 是:传统采茶戏表现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此为一奇;表演身段模仿动 物的动作,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此为二奇;歌舞戏相随相伴,以致有人认为是 地方歌舞剧,此为三奇。
三绝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矮子步: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步、滑步、铲步 矮子步又分矮桩、中桩、高桩这是天下戏曲中绝无仅有的矮子步单袖筒:赣南采茶舞中,只有一个左袖筒却创造了众多的舞蹈术语如抓 袖、搭袖、背袖、遮阳袖、绕扇袖、腋下袖、凤尾袖、穿针引线袖、花篮袖、上 抛、下甩、缠腰、绕膝、侧卷翻飞扇花:动作甚多,种类繁杂,其中有抛甩扇、装折扇、避风扇、遮日扇、遥 望扇、闻花扇、遮面扇等数十种,表现力特强扇子花的艺诀:五指花头朝天, 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三奇三绝的特征是赣南客家人长期生存于山林中的严峻生态环境中的产物二、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特征比较而言,尽管赣南采茶戏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剧种,但其在历史演变和文化 磨合中逐渐形成了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地域性四大显著特点1)综合性:唱、念、做、舞的赣南采茶戏表演是综合了戏剧、音乐、舞 蹈、美术、等的舞台表演艺术,艺术形式复杂,需经不断吸收和积累才能形成, 比赣南民间音乐、民间歌舞等要出现和成熟得晚一些2)程式化:赣南采茶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文学剧本、唱腔音 乐、表演动作、表演套路、舞台布局、服饰化妆、舞台美术等独特风格,需要经 过反复学习和科学训练方能熟练掌握。
3)虚拟性:在中国传统古典美学基础上,赣南采茶戏中诸如“上山下山 推车挑担,关门开门梳妆打扮,上楼下楼绣花做鞋,摘茶炒茶乘轿坐船”等表演 动态和身段,都主要依靠演员虚拟化的形体动作来展开对身边“人”和“事”的 现实描绘,实现了空间虚拟、时间虚拟和对自然现象的虚拟,有助于唤起观众的 艺术想象和共鸣4)地域性:赣南采茶戏贴近百姓生活的表现内容,反映百姓劳动情景和 生活性情的呈现样式,迎合百姓心理趣味的表演风格,都是赣南人生活经历、生 活感受和生活情感的艺术化表达,充满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彰显出赣南采茶戏 鲜明的“在地”文化色彩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采茶戏,是一种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 流传地域主要为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由于采茶 戏的戏剧特征独特,剧目内容多为反映现实生活,且唱腔的民歌风味浓郁,因此 深受人们喜爱采茶戏分布广袤,主要是以江西为轴心,与鄂东南、粤东北、闽西、皖南、 湘东诸地连成一片流行开来的由于各地风土人情、语言音乐的不同,采茶戏在 不同地方的音乐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强烈的个性风格其中以赣南 采茶戏最具特色三、赣南采茶戏的声腔特征作为赣南民间口头文学、音乐、舞蹈结合而形成的地方戏曲,赣南采茶戏主 要由安远、于都、赣县等地的茶歌、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歌舞与粤东采茶 灯结合发展而成,并在客家人居住地区广为流行。
赣南采茶戏的话白,使用的是 赣州方言,语言风趣,载歌载舞,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和灯彩为一体,具 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有正剧和 悲剧,题材多以下层民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和男女爱情为表现 对象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唱腔属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 称“三腔一调”赣南采茶戏的腔调唱法,主要包括路腔、灯腔、茶腔和杂调等1、路腔风趣诙谐、活泼、愉快、轻松是路腔的基本特点,这种唱法在小型歌舞戏中 应用比较多,也叫路调,在表演的过程中常常与茶腔搭配使用湖南调”“湖 南托子”等都是路腔的别称,常见的《眉灵调》《对花》以及《开四门》等音乐 作品当中都有路腔的应用,与广西彩调相比,二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同 时期的艺人经过不断的推敲、完善,将赣南路腔和采茶戏进行了完美的融合,逐 渐成为采茶戏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灯腔节奏鲜明、激昂、粗犷等是灯腔最大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欢乐的打击乐相配 合就可以将愉快、热闹的氛围营造出来,体现客家人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对劳动的 热爱《春谷雨》《报茶名》《二月花》等作品当中都有灯腔的运用,这些作品 凭借其较强的舞蹈性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在较强的节奏的制约下,加上其他乐器 的伴奏,热烈、红火的气氛就能够被渲染出来,对于艺术魅力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一些大型戏剧当中经常有灯腔的应用,将众多的人物进行了完美的表达3、茶腔茶腔作为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唱腔而存在赣南小调是茶腔最原始的表现形式 在不断的发展中,这种强调变得日益甜美、含蓄以及爽朗,将赣南地区特有的田 园风气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唱腔在表现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时候经常会加以运 用在《绣荷包》《打鞋底》等表现爱情生活的曲调中也有茶腔的应用4、杂调民间小调、插曲以及其他曲牌共同构成了赣南采茶戏的杂调除了轻柔甜美 小巧玲珑的特征外,杂调对于人物性格以及表演气氛的营造非常重要杂调没有 特别单调的风格,如果单独使用就不能将采茶戏的特征完全表现出来,因此它一 般情况下不作为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强调而存在《相交十郎》《九连环》《孟姜 女》以及《瓜子仁》等曲调中有它的应用由于杂调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因此常 常需要配合花鼓、打彩以及敬酒等方式进行融合,这种强调的弦路十分复杂,缺 乏独立的声腔但是在吸收其他艺术形式、展现赣南采茶戏特点上发挥着巨大的 作用总之,赣南采茶戏是一种集演唱、舞蹈、美术于一体的地方戏曲,在漫长的 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与地域表征基础上必 然形成的,其积淀过程较为长久,但有呈现着缓慢变化的动态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