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老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差异研究.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780980
  • 上传时间:2018-05-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9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新老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差异研究社会学专业学生 姚海飞指导教师 朱考金摘要:摘要:时至今日,农民工群体已经分为两个代际——第一代农民工(老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 这两代人虽然同属“农民工”,但在身份认同上存在着差异研究发现,由于乡土记忆对第一代农民工 影响较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影响较小,以及两者对未来的打算不同,和依然存在的社会距离都是影响 新老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原因随着时间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 上升,为了帮助他们消除身份认同困境,更好的适应城市,本研究基于上述结论从社会层面、企业层 面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给出了消除身份认同困境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Parent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dentity Differenc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YaoHaifeiTutor ZhuKaojinAbstract::Today, migrant workers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inter-generational——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parent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lthough these two generations are “migrant workers“, however, in identity,there is a difference.Study found that,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native memory of a greater impact on migrant workers, the impac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smaller farmers, and two different plans for the future, still exist and are affecting the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parents of migrant workers identity reas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tim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groups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portion of rising,in order to help them to eliminate identity plight, better adapt to the city,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from the social level, the enterprise level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re given their own levels to eliminate identity plight of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status identity;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引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愈演愈烈的一个“移民大变革”:农民离开世世代代赖以 生存的土地,来到城市寻找自己生活的梦想。

      这一部分人目前被普遍冠以“农民工” 的称呼从这个称呼上我们可以看出, “农民工”是“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的叠 加,即“在工地上我就是工人,回了老家我就是农民”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 群体已经分为两个代际——第一代农民工(老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 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已发生很大改变,观念也随之变化 这些像候鸟一样定期在农村与城市之间迁徙的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现代 化的有效动力,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当他们踏入内心向往已久的繁华都市时, 当他们面对强大的都市文化的时候,他们获得了一种“合理合法”的社会身份吗?对 自身的认同感又是怎样的呢? 并且,由于新老生代农民工由于在经济、社交以及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自 身的认同也是各不相同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来探讨新2老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差异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文献回顾“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类别,在中国是近 20 年来社会建构的产物作为一个堪 与“农民”和“城市居民”并存的身份类别,农民工在 80 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中,是 由制度与文化共同建构的第三种身份。

      有学者指出,户籍制度对农民工改变其城市地位的职业渠道、经济渠道、婚姻渠 道、政治渠道和教育渠道到产生阻碍,但其亦开始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新的社会屏 蔽制度是财产权和技术证书权的社会筛选机制,[1]而体制的隔离已造成的边缘地位,使 得青年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混乱,导致“过客心理”的出现[2]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 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亦随之成为农民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者们已进行的研 究中,重点在于该群体的地位以及城市适应或融合上符平从实践社会学出发,认为 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的交互 作用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而且该群体通过实践性的惯习的生产和在 生产方式来寻求对自身的界定并表达自身身份的社会适应性,而实践世界中的冲突关 系和限制因素则又直接导致了该群体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3]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出发, 王春光认为该群体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在减弱,农民身份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涵义, 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流动中在与周围社会的互动中强化了对农民身份的认可,即使他 们不认可制度性的规定,觉得自己外出务工经商,已经脱离了农民身份,但社会仍把 他们视为农民,使得他们与周围世界形成明显的社会界限。

      [4] 目前,关于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研究大多数立足于宏观层面和制度背景,指出城乡二 元结构的削弱但依然存在导致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至于从农民工主体角度考察其主 观身份认同并不多见二、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有关个人在情感和价值意义上视自己为某个群体成员以及隶属某个群 体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最终是通过个体的自我心理认同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它是通 过认同实现的身份认同包括两个方面,内在方面指群体认同,即群体成员在主观上 所具有的群体归属感,即“我们”是谁;外在方面是指社会分类,即社会对某一群体 的归类和划分,即“他们”是谁也即社会学家 R·简金斯(Jenkins)指出的,认同 的概念的现代功能事实上包含人际关系中的两个基本因素,即基于人们同一性的关系 和基于差异性的关系[5]简要地说,即意味着一方面认同概念揭示了“我们”是谁的问 题;另一方面,又区分了“他们”是谁[6] 2.农民工 何谓农民工?对此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大家对此有一个基本相似或相 近的认可:首先他们来自农村,属于农业户口其次,他们的社会身份虽然是农民, 但他们的职业是从事非农生产活动,或是说他们的主要时间是在从事非农产业。

      在此, 他们的非农活动不限于工业领域,还包括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活动,所以在一定 程度上,他们跟传统的制造业工人在职业上还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农民工还包括进 城从事个体工商活动的农村人口,他们在职业上属于自雇者,但不包括进城成为企业 老板的农村流动人口 3.新老生代农民工的界定3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在研究中对新老生代农民工做了这样的划分,将 80 年代 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算作第一代,而 90 年代初次外出的算作新生代90 年代中 期之前外出的农民工现在平均年龄已经达到 33.58 岁,而 90 年代中期之后外出的农 民工平均年龄只有 24.78 岁,两者相差 8.8 岁,非常接近于我们通常所说的 10 年一 代的说法本次研究我们以 29 岁及之前的农民工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30 岁及以后的 定义为第一代农民工 (二)资料收集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为辅的方法收集资料因为农民工流动性很 大,所以我们在全市分区,每个区内又分街道,每个街道按照职业配额抽样本次调 查问卷主要发放在南京市玄武区、建邺区等地方的外来务工农民,共发放了 710 份问 卷,收回有效问卷 701 份。

      在对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己有 的研究成果,运用相关理论展开分析 2.访谈法 本研究将另外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 10 个个案,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 工各占 5 人,以了解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差异及其原因 3.观察法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不足,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对农民工的消费、社 交等活动观察,以便了解其异同 (三)资料分析方法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运用 SPSS11.0 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2.个案编码分析 本研究采用编码法对 10 个个案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1)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运用 SPSS11.0 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 计分析 (2)个案编码分析本研究采用编码法对 10 个个案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①个案编码:依据前表,以英文 Case 的第一个字母 C 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 如个案 C1,个案 C2 ,依次类推 ②问题编码:每个问题分别用 P1 、P2、P3、P4……表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农民工进城不仅意味着时间上的断续,同时也发生着生活场域的继替,不同时空 情境对农民工有着深切的影响。

      正如彼得布劳所说“流动的人不能简单的抛弃旧有的 角色属性和角色关系,但他们如果不接受新的角色属性,不建立新的角色属性,那么 他们就不能适应他们的新位置” [6]迁居到城市的农民,其社会生活毫无疑问地要受到 他们农村背景和现在所处城市环境的双重影响故农民工身份认知不可避免地受到乡 土记忆、进城期望和城市体验的影响 (一)样本基本特征 调查样本情况如下:在第一代农民工中,男性比重多于女性,分别为 73.4%和 26.1%;已婚者占绝大多数,达到 98.1%;平均年龄为 40 岁;在进城时间上,1 年以下 的占到 5.7%,2-3 年的占 7.8%,4-5 年的占 9.0%,已进城 6 年及以上的最多,占到了 77.5%;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共达到 82.8%,大专及以上仅占到 2.8%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比重多于女性,但是差距不如第一代农民工那样明显,4男女比例分别为 56.6%和 43.4%;未婚者占绝大多数,达到 81.7%;平均年龄为 23 岁; 在进城时间上,1 年以下的占到 12.1%,2-3 年的占 28.0%,4-5 年的占 20.5%,已进城 6 年及以上的最多,占到了 39.4%;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初中和中专或高中,共达到 90.7%, 大专及以上到 6.1%。

      表 1-1 样本基本特征频次(人)百分比(%)第一代农民工男31173.4 性别女11126.1平均年龄401 年及以下245.72-3 年337.84-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