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赏析练习合集.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H****H
  • 文档编号:227354138
  • 上传时间:2021-12-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4.3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观沧海三国魏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 “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 “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 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 “子规”来写?2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 “子规” ,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 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答: “阔”字表现出“潮平” , “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4、 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 “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 “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 独自在古道上缓行。

      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 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答: (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 “老树”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 “老树” “昏鸦”“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 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 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 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 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 半轮明月悬挂山间, 有如青山吐月, 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4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作为人生的岁月, 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2.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 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 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 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九日_、登高”饮酒、菊 _等词语可以看出2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接抒情, “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 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 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同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所表现的景象。

      低头看回乐峰前, 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 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令人顿觉冷5 嗖嗖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秋词(其一)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答: “排” ,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答: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何表达作用?答:点明季节,渲染寂寥、凄冷的氛围赏析】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2)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中,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答:未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雨时彼此互相思念的情景。

      3)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 ,你是怎样理解它们不同的内涵的?答:第一个是实写,第二个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写信时巴山夜雨的情景4)请用简介的语言写出诗人此时的心境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时的落寞,归期(5)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两个“期”字的妙处答:第一个期是妻子问其归来的日期,催期早归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答,感叹自己归期无准,两个期一问一答,构成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6 (6)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答:虚写、反衬、想象(任答一点即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设想未来之情是虚写,是想象同时两句诗作者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了公日思念的愁苦7) “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诗人悲凉、寂寞的心情8)请简要分析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答: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具有音乐和谐之美,同时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念妻子(或友人)的深情9)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0)简析诗中“涨”字的极妙答: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苦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1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快乐的憧憬1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思想内容】 这首诗以风雨为题, 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名句赏析】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 荒凉的小村里, 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这两句述志, 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 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 爱国 之情潼关清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7 1、用语言文字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从古至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西风吹散、吹远2、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答:对偶,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