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资本:对一种新解释范式的探索.doc
10页社会资本:对一种新解释范式的探索天润财经杨雪冬人、制度、文化是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存在状态的三个元素性概念近代以来,社会 科学的发展和演化实际上就是这三个元素性概念在解释范式中的此消彼长和不同的纽合排 列在社会科学形成的初期,山于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学科没有清晰分界,以亚当•斯 密、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们等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的先驱们实际上把这三个概念同时纳 入了白己的解释范式之中,创立了宏篇巨制的社会理论,使那个时代成为构建体系的时代 尽管如此,先驱们对这三个概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以后的学科分界提供了基本标准此 后,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学科分化愈加明显,具体的学科逐渐形成了自C的一 套清晰明确的解释范式,社会科学也演化成一个山不同学科纟I[成的群,长期占据社会科学主 流的、汹盖了三个解暦元素的宏大社会理论,被具体精细的学科理论所替代,人、制度和文 化各自成了这些学科理论的起点血不断地构建、批判和综合以这三个要素为基础的学科理 论成了社会科学发展和演化的主线一、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和文化的再发现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成为了西方lit界的中心,社会科学的研究 重心也从欧洲大陆转到了美国。
欧洲学术界长期使用的历史方法、制度■法律方法以及哲学 思辩传统逐渐被放奔,强调实证、数量分析的方法在”科学主义”的推动下,成为研究的主流, 价值判断在分析中被瑕小化,其至屏弃经济领域力量的强大以及经济学的显学地位的确定 和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助长了强调个人和市场本位的盎格魯•撒克逊文化的扩张,使之成为建 构新的解释范式的出发点和基本框架在这种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下产生的理性选择范式逐 渐成为社会科学的主流范式理性选择范式继承了亚当•斯密著作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同时承 接了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和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某些判断方式(例如计算),把 分析个人在既定的环境中选择和行动的动机原因作为范式的解释重点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 范式构件包括:1.把理性的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和根本的出发点所谓的理性指的是个 人有判断选择和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的能力;2.理性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动机是实现成本的瑕 小化,收益的垠大化,这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动力;3.制度和文化是既定的,是解释范式的外 生变量,对所有个人的影响是均质,因此不是范式解释中的白变量;4.山于把个人界定为自 我利益的最大化者,所以对整个社会状态的判断基本上冲突的。
这些基本的范式构件使理性选择范式具有了自C鲜明的特点和解释优势与其他的理论 对手相比,理性选择范式在确立基本假设上,采用了”奥卡姆剃刀”的方式,把多余的问题全 部去除,使假设简单明了,从而保证了整个范式解释的淸晰和系统,避免了通當因为过大的 理论雄心闻希望面而俱到所导致的理论的内在孑盾同吋,经济领域范用的扩大和经济原则 在补会生活中的渗透扩张为理性选择理论的个人动机假设提供了确证,使该范式能够在微观 的层次的解释上更有合理性山于理性选择范式在基本假设上肯定了既有的制度,突出了个 人本位,实际上认同其至维护了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因此长期占据西方社会科学的主流 地位尤英是冷战结束后,英解释的效力被进一步夸大,普遍主义色彩愈浓理性选择范式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具体体现,突出的有横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公共 选择理论和获得许多学科肯定的博弈理论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假设都是理性的个人其中, 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把政治活动类比为市场交易,把政治家、官员、 和选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界定为谋求最大利益,这样选举就成了以选栗为媒介的交易行 为,就如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交易一样公共选择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从行为动机角度揭示了 政治生活运行的方式和微观动力,提出了诸如“寻租”等重耍的分析概念。
博弈理论可以说是 60年代以來社会科学领域中被应用最广的理论山于它与数学、统计学有着内在的密切关 系,因闻被认为更有科学性博弈理论分析了在既定制度和规则下,个人面対不同选择困境 进行选择的动因以及集体休1境的成因,町以解释理性的个人在闲境中作出帕累托次优的前提 条件理性选择范式虽然有明显的解释优势,但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而: 一是山于认同了既有的制度,没有把制度纳入解释框架,因而对制度缺乏深入的分析,无法 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见解,使理论的构建趋于保守二是理性选择范式对个人理性的判 断实际上把人的需求单向化了,过度自然化了,没有考虑到个人的社会需求一面在对人的 需求判断上,理性选择范式实际上背离了它所继承的斯密和韦伯理论的内在精神三是理性 选择范式具有有目地把西方文化和价值推向普遍主义的危险倾向,忽视其至无视其他文明和 文化的存在,因此在分析非西方背景下的个人选择难以深入正如查默斯•约翰逊对美国政 治学界中的理性选择理论泛滥所做的批评那样,“在文化概念上理性选择理论完全是幼稚町 笑的;与其说它超越了文化,不如说它仅仅反映了美国文化中的特有的地方偏狭主义 (Parochialisms)以及像戴达卢思杂志(Daedalus)所说的美国的学术文化。
为了弥补理性选择理论忽视制度的缺陷,在60、70年代,许多学科中出现了一种重视 制度,希图理清制度在决定社会政治结果过程中的作用的倾向,这种研究倾向被统称为“新 制度主义”之所以把这种倾向冠以噺”,主要是为了与凡伯伦和康芒斯等人在20世纪早期 侣导的制度主义区别开来新制度主义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体现按照詹姆斯•马奇的看 法,新制度主义包括三利「: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目的是找到解决假设中的总博弈<metagames) 的方法,以及在此方法上建立起规范理性的行动者间竞争的规则;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关注 的是纽织规则、认同以及作为组织行为的多样化模式基础的资源;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强调 的是纽•织生存过程中满足组织成员的”应然性”假设的方式褒尔和泰勒则把新制度主义分为另外三种: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 上的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有四个突出特点:1.倾向于在相对广义上理解制度与个人行为 间的关系:2.强调与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相联系的权力的非对称性;3.强调路径依赖和意料之 外(iminlciulcd)后果的制度发展观;4.特别关心将制度分析和观念等因索结合在一起的分 析方法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实际上理性选择范式向制度方向调整的结果。
它继承了理性选择 范式中关于行为动机的基本假设,同时又较为充分地考虑到制度対个人行为的约束対集体 困境和分析和制度起源的分析是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最突出贡献在这个领域中,荣膺诺贝 尔经济学奖的道格拉斯•诺斯似乎比英他人看得更深刻,他不仅关注止式制度对•人的选择行 为的影响,而且指出应该分析包括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在内的非止式制度,这实际上暗示 着对理性选择范式关于个人假设的修正社会学上的制度主义发挥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在界定制度上采取了更为宽泛的态度,试 图把把文化涵盖进制度的框架之中这方面的学者认为制度不仅包括止式规则、程序和准则, 而U包括彖征体系、认知版本以及道徳模本这样的引导人类行为的”意义框架”这样的界定 打破了制度与文化在概念上的隔离,使文化更加具体化,更容易在分析中加以把握,同吋, 也强化了该范式在宏观层次上的解释能力在此基础上,社会制度主义者不仅强调制度的” 规范维度“血且强调它的”认知维度“,也就是说,他们强调,制度不是像理性选择主义者说 得那样只是影响个人的策略性计算、基本的偏好以及真止的身份,血是为行为提供了不可或 缺的认知版本、类别判断和行为选择模式这样,社会制度主义者与理性选择主义者在对吐 界状态的判断上出现了根本的区别,前者的世界是山寻求用社会方式定义和表现自C身份的 个人或组织组成的,而后者的世界是山寻求物质福利最大化的个人或组织构成的。
山于対制 度采用了文化的解释,社会制度主义者认为制度的起源不是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说得那样是 因为最大化地实现了接受者的物质目标,而是因为它提高了纟|[织或其他参与者的社会合法 性把文化纳入分析框架,反对把理性个人完全理解为经济人的努力有着悠久的传统从本 世纪30、40年开始,经济人类学家卡尔•波拉尼、人类学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哲学家卡尔•曼 海姆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类行为的动因问题,他们反刘把个人简单地理解为追求自我 利益垠大化者,认为个人行为的目的不仅要满足自我的物质需求,还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其 行为是在丿力史文化和制度的背呆下作出的选择,受到丿力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等的潜移默 化的影响山于理性选择范式的过于强大,这些认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90年代后, 山于理性选择范式对前苏东国家转型和其他国家制度创新解释的乏力以及全球化进程中西 方国家内部社会文化问题突出,国家间关系、民族间关系的复杂化,文化再次成为社会科学 界关注的重点和解释的基点,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 解释范式二、社会资本研究:总体的状况和基本的评价社会资本研究的发展:简要的冋顾从农述形式上来看,社会资本不过是在“资本”的前面加了”社会”这样的限定词,依然是 资本的一类。
但“社会”这个限定词突出了社会资本产生、休现以及作用的社会性特征和非物 质性古典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土地、劳动和资本,这里的资本指的是以交换的媒 介为体现形式的价值凝结物,有具体的物质形式对非物质因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极作用 的肯定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早就岀现过例如在对帀场运行的认识上,他们认为市场的成功 运行不仅仅依靠“看不见的手”,还依靠道徳和其他理念的支持斯密在《道徳情操论》中提 出市场需耍某种道徳情感大卫•休谟认为合适的道徳行为,或者”道徳情操”、”同情心”会 支持新的经济活动形式伯克提岀,除非它们获得了”先在的态度();、文明 以及扎根于绅士精神和淙教精神的自然的保护原则啲支持,市场根本不 会运转起來波茨和塞森布雷纳认为对于社会资本的认定有卩q个传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有限度的团结"(bounded solidarity)概念,指的是逆境可以成为团体团结一•致的动力;齐美尔 的"互惠交易”(reci procity transactions)指的是在个人化的交换网络中产生的规范和义务杜克 海姆和帕森斯的“价值融合"(value introjection)指的是价值、道德原则和信念先在于契约关系 和非正式的个人目标(不是严格工具意义上的)。
韦伯的“强制性信任'^enforceable Mst),指的 是止式制度和特殊性的团体背呆使用不同的机制保证实现对已经达成的行为规则的遵守前 者使用的是法律/理性机制(如官僚),后者使用的是实质性/社会的机制(如家庭)60年代,T.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把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学分析Z中,认为社会拥有 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健康工人决定了古典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的提岀把实现了“资 本”向广义的扩展,使资本成为了可以带来价值增值的所有资源的代名词,抽彖了资本的最 初含义,为社会资本的提出奠定了词源上的基础在帕森斯之后出现的“新经济社会学”提到 了”社会资本“,但是没有赋予它清晰的界定,在不同学者那里,社会资本有不同的理解尽 管如此,在广义资本的子概念群中出现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划分一般认为,,当代対社会资本研究是从简•雅各布斯(Jacobs).皮埃尔•布迪厄、让■克 劳徳•帕瑟仑(Jean—Claude Passeron)>格伦•劳瑞(Glenn Loury)等人的研究开始的 在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罗纳徳•伯特(Ronakl Bud)、罗愕寺•曾寺南(Robert Putnam)> A.波^(Portes)等学者那里这个概念和分析方法得到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