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

5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6668958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9M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主干串讲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华文化 的特征 源远远流长长 汉汉字、史学典籍 中华华文化 特有的包 容性 内容极为为丰富,既包括教 育、历历史、哲学、道德方 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艺 术术、科学技术术方面的内容 博大精深见证(或表现)原因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 和 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民族的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交流认同理解共性特性(2)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 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 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4)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

      认同感归属感族凝聚力深化整合: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 考向聚焦热点考向一 中华文化的特征预测题型:选择题命题角度:结合材料考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及其原因例1】(2009·安徽)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 京剧剧作为为中华华文化,“经经徽戏戏、秦腔、汉调汉调的交融,并借鉴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长”充分体现现了其兼容性,A、B两项项材料不能体现现,D项说项说 法欠妥答案 C热点考向二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命题角度: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从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考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例2】(2009·天津)《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党和政府的做法体现了 ( )A.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C.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保障D.对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支持解析 A项项不符合题题意,设问设问 的指向性是“党和政府的做法”B项项与题题意无关,题题干没有涉及少数民族的风风俗习惯习惯 C项项与题题意无关,题题干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问题问题 排除不符合题题意的A、B、C项项,故选选D 答案 D【例3】(2009·福建)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 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 “五缘缘”突出反映了闽闽台文化之间间的同根性和交融性,①②当选选;文旨在于说说明二者的联联系,而非区别别,③④与题题意相悖,因此答案为为A。

      A错题笔记易错点一 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C.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D.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D纠错心得: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融合”说法错误C易错点二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例2】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首先应表现为各民族文化上的互相吸收、水乳交融,这一点,一部中国民族史就能准确告诉我们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B.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相加形成的C.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D.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对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错误纠错心得: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干串讲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 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途径:①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要与弘扬 相结合⑤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爱国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优良传统时代精神(2)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 的需要 全民族综合素质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整合: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考向聚焦热点考向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命题角度:结合具体材料认识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些内容,或民族精神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例1】(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奋发 向上、不断进进取的精神孙孙中山“集毕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现,故选选CB项项与题题意不符A、D项项本身不属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答案 C热点考向二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命题角度:如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考查的重点 【例2】(2009·江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动爆发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过主题题班会、课课外学习习等活动动,进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动以来中华华民族走过过的风风雨历历程、社会主义义新中国取得的伟伟大成就,特别别是回顾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为主题题的探究活动动让让我们们一起参与其中在资资料搜集过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图片挂到班级级网页页上,引起了同学们们的关注大家纷纷纷纷 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图片也挂到网上这这些图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设和改革各个时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华民族精神同学们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讨论 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 观观点评评析应该应该 全面,既要看到该该同学观观点中的合理因素——重大实实践活动对动对 弘扬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义,又要看到这这不是唯一途径,弘扬扬民族精神更表现现在日常生活中 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错题笔记易错点一 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例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材料主要是告诉我们 ( )①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②中华民族精神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③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 C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③颠倒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纠错心得: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易错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例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形成了“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的精神财富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有精华和糟粕之分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④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①。

      对中华民族精神理解错误纠错心得: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答案编写完整化】考题再现2008年12月15日上午8时时,东东航班机从上海浦东东机场场起飞飞,开始了在两岸之间间的首次空中直接通航海峡两岸的关系互动动,由开始的特殊群体(大陆陆老兵)返乡乡探亲亲,到普遍性的单项单项 旅游观观光、文化、体育、教育等民间间交流,再到求学、求职职、通婚以及台商到大陆陆投资资建厂等举动举动 这这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结果,它实现实现 了两岸同胞的强烈愿望,满满足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两岸透过这样过这样 的接触、交流和互动动,和平统统一、共创创双赢赢、真正实现实现 中华华民族伟伟大复兴兴的日子不会太遥远远了请利用你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依据 学生作答 规范得分(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2)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