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黎族女性文身的文化内涵.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9208404
  • 上传时间:2018-05-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黎族女性文身的文化内涵摘 要:海南黎族女性文身,作为黎族文化的一个标志,以其独特的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引发了一场文身研究热笔者在吸收众多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视角,从深层的隐喻入手,在此对黎族女性文身的起源、演变及发展原因等各种现象做分析解说,试图得出隐藏在深处的文化内涵关键词: 黎族 ; 女性文身 ; 文化内涵黎族自远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海南岛上,海南岛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历史发展条件,使黎族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如黎族女性文身这一现象堪称“文化的活化石”吴泽霖先生说:“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世界上还不知道有哪个民族像黎族这样,保存了 3000 多年,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1]众多研究资料显示,黎族女性文身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是母权制的产物它的产生被先民赋予了深刻的涵义黎族是一个没有同一方言(包含哈、杞、润、美孚、赛五种方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在孤立的海岛上要保留本民族的文字记忆,唯有采用口记(如唱歌)和图画(如文身)的形式可以看出文身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产物,承载着记录黎族文化的重任,可以说是黎族历史上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的标志。

      在此笔者从分析起源说入手,谈及文身的演变过程,最终解说文身所深藏的内涵,及背后代表的文化现象一、黎族文身产生的过程黎族文身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起源说”但由于时间的久远,黎族民间产生了莫衷一是、自相矛盾的“起源说”所以在讨论“起源说”之前,我们要首先清晰一下黎族女性文身大致产生的时间明确了黎族文身产生的大致时间,对于准确的确立文身的起源是有很大的帮助 《史记·赵世家》里说:“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 ”[2]这是文献对黎族文身最可靠的记载之前《礼记·王制》中也有对黎族“披发文身”的记载由此可知,黎族文身在此之前早已产生在黎族史料中,提到先民用简陋的工具,砍倒林木,钻木取火,从事砍倒烧光的原始农业结合文身仅在女性中流行,并且文身有着古老的传统,可以推知黎族女性文身应该产生在母系氏族时期由此可见吴泽霖先生讲黎族的这种习俗保存了 3000 年,是有一定根据的黎族没有同一的方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关于文身的起源,也只能从黎人中流传的一些故事传说中得到启示,当然也可以借鉴汉族有关历史、书籍的记载由于时间的久远,各种传说众说纷纭我们至今无法准确的确立黎族文身产生的真实源头如文身起源与伦理、婚姻的关系,文身起源与先民生产劳动的关系,文身起源与氏族符号、图腾崇拜的关系。

      但无论那种说法,都表明文身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文化现象现在笔者通过分析以上三种关系,结合文身产生的时间,找出最接近源头的说法,揭示文身起源时到底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还是刻意安排的文化谜底《黎族支系的来源》讲述了一个故事:在洪水之后,黎族仅存下一男一女,他们结为夫妻后生下兄妹二人,名为阿伐和娜黑等他们长大了,父母就让他们分头去找对象哥哥往东走,妹妹往西走他们找遍天涯海角,结果找不到人,最后绕了一圈,兄妹重逢后来父亲暗中叫哥哥结髻在前母亲也暗暗的给妹妹脸上刺了又刺,绣成花纹,文面后一看,认不出来了,便告诉她;如果遇到结髻在前的男子便与他结婚同时父亲也暗暗告诉儿子,如果撞见文面的女子就娶她为妻于是兄妹二人有分头去找对象他和她走遍千山万岭,仍然没有结果后来又重逢了,但此时他们已经互不相识了根据事先安排的属托,他们看到对方后,都改了名字和声音男的叫阿仁,女的叫娜茵于是他们结为夫妻,婚后生下八男八女,他们学父母的办法,男的结不同的发髻,女的文面叫他们分头去找对象、结婚并告诉他们在哪里碰到就在那哪里落地生根,不用回来了……[3]另外还有《雷公教人传种》、 《天狗》等也同样记载了类似的内容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海南岛人烟稀少,婚配不易。

      2、黎族远古祖先曾经经过原始血缘婚杂时期3、文身是为了避免乱伦婚姻在原始初期,氏族为了保证部落的强大,内部子女的通婚应该是被默许的但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让他们认识到近亲婚配的不良后果,认识到血缘婚姻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黎族就流传近亲生不成娃的说话于是就采用极端手段来阻止这种近亲乱伦行为,以至让当时的男性不敢越雷池一步黎族社会严格规定,本族的男子不得娶文有本氏族图案,也就是同一个血缘集团的女子为妻,否则夫妻将遭天谴而被雷公劈死,或子孙为怪胎如《雷公教人传种》中雷公让哥哥去娶妹妹,并且告诉他不会惩罚他,他仍然不敢那样做等到妹妹文脸后不认识了,才娶其为妻可见当时的极端手段是如何有效所以,文身,特别是在脸部文身,这种明显的标记起到了阻止近亲婚配的作用可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是女性呢?开头笔者分析到,黎族女性文身可能是母系氏族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在母系氏族时期,女性被列为嫡系源流,妇女是家中的永久居住者和家庭责任的主持者,日常生产、生活内容围绕她与她的后代构成一个生存伦理关系圈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母系氏族是第一道文明曙光中的人群聚落而且那个时期普遍禁止族内通婚所以,她们完全可能是乱伦禁忌的制定者、实验者和履行者。

      于是黎族那位假定的“女性始祖”精心设计了乱伦禁忌的“美丽”方案为了区别不同的氏族,即以告示族人,同时又为族外婚姻提供标志性便利,使禁忌规定能够凭借标志的显著性达到警示作用,在黎族社会通行并恒久的保留和传承下来于是带有氏族标志符号和具有图腾崇拜意味内容的东西就以文身的手法烙在了少女身上黎族不同氏族的适龄男子,只要看到姑娘脸上的花纹样式,不必开口就可以知道彼此婚配的可能性与否这个方案的周全与实用,获得氏族成员的认可和接受或者可以这样推测,在最初的禁忌实施中,这种另人痛楚的文刺手术,很可能是以一种强制推行的方式进行的因为不如此,不足以使禁忌成为整个民族生存下来的律令这种来自母亲家族的难以违抗的“世俗法”在历史的延续中形成强大的习俗力量,使文身在各个不同的黎族方言区的不同氏族支系中流传开来,而且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延绵不绝,成为一代又一代黎族女性自愿自觉的守则一代代的黎族女性,则在这个原相和起因都已被遥远的传说和后来的解说模糊了的民族习俗中,在文身复杂图案中,独树一种展示文化的风姿黎族文身有着深刻的伦理原因,是古代黎族母系氏族为抑制血缘婚所刻下的氏族标志,是乱伦禁忌在黎族氏族社会留下的印记它深藏的伦理考虑和设计已被模糊在宗教、审美乃至现实的解说中。

      这显然是刻意安排下的“阴谋”,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功利性行为首先阻止了族内少年男女在无拘束的自然环境中婚配的可能,其次它是女性世系财产继承的嫡亲依据,同时成了族外婚姻的通行证如上所说,在开始可能是采用某种强制的手段推行不过如果这种现象能够在少女中普遍存在,或者让她们在思想上接受的情况下推行,启不更易实施这种可能就要与图腾崇拜和氏族符号联系起来了,众所周知,宗教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润方言和美孚方言地区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黎族祖先有一个女儿,她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有一种叫“纳(约)加西拉”的鸟,为了抚养这个女婴,不辞劳苦,飞来飞去,含着谷物精心喂养女婴,终于使她长大成人后来黎族为了纪念“纳(约)加西拉”鸟的恩德,就在女性面上和身上刺成各种模仿这种鸟的花纹[4]这显然是浪漫化的民间艺术形象不过这一传说,有两成涵义:一,文身是纪念养育先祖的鸟;二,先祖是女性毫无疑问这是图腾信仰的原始雏形,明显地带有母权制的特征另外黎人根据文身图案有蛙文,以及黎族服饰、日常用具上都绘有青蛙图案,又有了女性生殖崇拜说因为蛙腹部肥大,体征颇像孕妇,加之产卵数量大,又有蝌蚪到青蛙的神奇变态特征这些都引起了先民的关注和猜想,进而联想到崇拜。

      不仅如此,黎族先民还将其他能够带来好运的东西刻画出来,如动物,植物等由于各个氏族所处地域不同,所以他们的符号也有区别这种区别在女性的文身图式上得到显示,并作为图腾崇拜,为了达到某种宗教目的无论如何,但综观其他各个民族,他们也进行过原始的宗教过程不过他们采用的是涂抹材料的绘身方式,如果只是宗教仪式,根本没有必要采用文身这种痛苦的方式将符号永久的留下来是不是在那个时期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为了其他某种荣誉、权利、地位等而采用的特殊手段呢人首先要生存,也就是要活下来这看似很简单的东西,可在人类之初,这可是个大问题要想在恶劣的环境里活下来,就要解决吃住问题,原始先民就得从事劳动刚开始是群体劳动的方式,打猎和捕鱼等但随着人类的繁衍,人口增多,男女分工就开始了年轻力壮的男性从事原始围猎工作;而女性除照料孩子外,同时从事一些采集业,如找一些野果、野菜等女性在长期采集过程中,发现了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原始的农业产生了但是到了母系氏族时期前期,打猎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口的需求,但是女性所从事的种植业却弥补了这种不足从而女性地位上升,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是母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笔者前面已经提到,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落后。

      如采用石斧、石锛等工具,采用钻木取火来供暖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农业,采用的惟有“刀耕火种”的方式就是把一大片树林砍倒,然后烧了,待下雨后在其上面种植作物在砍、烧、种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现象,人们随时都有烧成木炭的树枝染成一道道黑杠生产技术落后和文化低下的黎族先民,就以这种染身来作为劳动的标志劳动对远古先民非常重要,因为它体现人们的勤劳美德于是先民就采用某种方式将这种劳动美德给长久的记录下来,在刚开始的阶段,也许是绘身到了后来,也许是母系氏族强盛时期,女性为了强调她的地位、身份、价值,及保留一种劳动的美德,变成独享的独特方式,而且采用文身进行加强在这里有个问题出现了,到底那个才是起源呢?是勤劳说,乱伦禁忌说,还是符号说其实他们都有存在的意义,都代表着一定的文化意识但既然谈到起源,就要给出一个结论笔者认为,黎族女性文身刚开始可能只是某些少女的好奇尝试,或则真的是为了保持勤劳的标志,将自己喜欢,或则觉得能带来好运的东西,刻画在身上然而一个特殊的情况发生,如为了阻止乱伦婚姻, “统治者”将这种偶然出现的东西加以利用,达到所需求的目的在利用的过程中,对文身进行了某些加工,对文身的图式做了进一步要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形成了完整的文身系统。

      到了母系氏族强盛的时候,这种文身又被强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后,长期流传二、黎族文身的演变过程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切都在向前发展黎族女性文身也不例外,除了在上面分析的起源说外,文身又被赋予了繁杂的内涵如美饰说,守节说,等级说,祖先识别说,避免俘虏说,成年礼说等等这些丰富的内涵应该说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不过黎族女性文身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同时在不同的时代又经历了诸多环节的不断转换与衍生,所以今天存在了如此多的解说,下面就根据发展的规律来进行解释在产生的最初阶段,黎族文身被赋予了深刻内涵,它有表示勤劳的功利功能,有标识本族的符号功能,有区分婚姻的乱伦禁忌功能,也有表达灵魂意念的图腾崇拜的功能总之,在黎族文身现象这个胚胎中,包含着原始人类把握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多种细胞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母系氏族后期,在文身发展成熟的时候,文身实际上已经发生转变首先得到加强的应该是宗教意识 《海槎余录》中载:“‘黎俗,男女周岁,即文其身,不然,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 ’‘女绣其面非以为美,凡黎女将欲字人,各谅已妍踌而择配各悦服男始女文面一如其祖所刺之式,毫不敢讹自谓死后恐祖宗不识也 ’”[5]黎族民间也流传着这种说法:“女子不文身,祖先不承认”。

      黎族的民间宗教信仰奉行祖先崇拜, “祖先鬼”是最大的鬼,主宰着人们的命运和幸福每个氏族成员去世以后,都要到自己的“祖先鬼”那里报到由于子孙繁多,祖先难以辨认,只能通过身上刺刻的本氏族图案方可认其为子孙不文身,则死后回不了氏族,那么死者将永远成为孤魂野鬼在这种祖先崇拜的宗教意识压迫下,于是黎族女性文身遵循祖训世代流传下来,并保持图案样式的同一,不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