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课件.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石磨
  • 文档编号:256523341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5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州郡时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先秦时期n在原始社会人们根本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直到夏朝建立,中国行政规划才渐渐萌芽人们现在对于先秦时期行政规划有十二州、九州之说,其中以九州之说较为有名它是传说中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以前,都认为“九州”系禹治水后划分的,但具体的说法各书所载互不相同,大致有四种说法:1尚书禹贡记载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2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无梁;3周礼职方有幽、并,无梁、徐;4尔雅释地有幽、并、营,无梁、青、徐九州说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学者对当时所知周朝领土所做的地理区域的划分,并不是某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商、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整个商、周王朝无所谓任何行政区划但到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秦朝n秦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于秦 始皇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各郡名称如下:n内史,领京畿诸县,不在36郡内n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齐郡、琅邪、广阳、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以上为始皇二十六年所置36郡n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为前214年南平百越后置设n九原,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北伐匈奴收回河西40余县(今河套一带),置九原郡,当不在始皇二十六年所建36郡内n闽中郡,始皇置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西汉n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实行了郡、国并存制 n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多次设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最终爆发了西汉七国之乱平定诸王叛乱后,通过推恩令等手段乘势削减诸侯王国领土,侯国从此不得超越一郡之制而且诸王的军政权力也被剥夺,仅保留其在封地内的财政收入,实际与各郡县的郡守、县令无异 n国内基本安定的情况下,汉武帝朝大幅拓展了国土疆域,面对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武帝除了增设郡县外,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至西汉末年有郡国103,其中除三辅外,有郡80、国20;大郡领县三、五十个,大国领县最多十余个,小国仅领县三、四个。

      西汉还设西域都护府,执掌西域军政大权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东汉n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刘秀时确定,基本沿用了西汉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改名为交州n州在东汉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直到东汉末年,州刺史仍然只是没有固定治所的高级监察官吏,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甚至不如县令但到了黄巾之乱后,汉灵帝为了对抗各地黄巾军余部及其它叛乱势力,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而且刺史与州牧被授权统一掌管一州实际军政大权,最终促成了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和三国时代的出现于是,全国的行政区划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东汉末,曹操又倡复九州说此时全国仅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9州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三国n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凉州被并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复凉州荆州、扬州长期被曹魏与东吴分占,而且由于其本来面积广大,所以增设了大量郡置226年,东吴从交州中分出广州,后取消,后又复设。

      n蜀汉灭亡后,晋在269年左右从益州中分出梁州,之后又在南中设立宁州,从雍、凉、梁中又分出秦州,从幽州中分出平州,最后加上东吴的交州、广州,形成统一初年的十九州格局n三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三个国家都号称是正统,且名义上的目标都是统一天下其中蜀汉虽然偏居中国的西南部,但是其势力的很多重要人物的祖籍或故乡都在中国北方于是他们被封侯时,其封地很多是其籍贯所在地,实际根本不可能获得曹魏境内的封邑的收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虚封”、“遥领”的列侯最著名的如丞相诸葛亮被封武乡侯,武乡是其故乡徐州琅邪郡的侯国此外,蜀汉还有为侯设县的情况,如关羽曾被东汉封为汉寿亭侯,刘备入蜀后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张飞的西乡侯封邑汉中郡西乡县,也是因侯而名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西晋n西晋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n三国时魏十二州,吴四州,蜀一州,西晋将吴、魏分治的荆、扬合并,得十五州。

      晋武帝从原凉州中分出了秦,从益州分出了梁、宁,从幽州分出了平,共计十九州晋惠帝分荆、扬置江,晋怀帝分荆、江、广三州置湘州,最终得二十一州n西晋各州的长官仍称刺史,而且制度进一步明确,其辅官有别驾、治中、诸曹从事等郡的长官仍称太守,而各诸侯王国的长官则称内史县的长官仍然是县令或县长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东晋南北朝n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宁,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n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宋、齐时增至2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是吴国的16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年)有实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州,太和末年则达80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方的州竟达211个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380余个真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隋朝n隋朝取代北周前的大象二年(580年),天下已经出现了211州、508郡、1124县,一个郡一般只辖一至三个县,三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政府与人民的负担n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罢天下郡”,改变了存在近700年的州郡县体系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并且很快在大业三年(607年)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隋朝实际实行州县二级制的时间略长于郡县二级制,但是由于此后隋书记录的是隋炀帝改制后的郡县情况,隋文帝的州县体系的很多细节已经遗失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道路时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唐朝n唐高祖建国后,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唐太宗贞观元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护府,最早设府是在开元元年(713年),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的州和县分级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五代十国、宋朝n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割据国家均沿用唐朝行政区划未有变革n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

      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辽金时期n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309县辽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合称五京道: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n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17路、20路,分别置于皇统二年和大定二十九年泰和五年金章宗并临潢路于北京路,是为19路路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泰和五年时,金国境内有府、州179,县683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行省时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元朝n元英宗至治时,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n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n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

      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另外,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11个行中书省下,置路185,府33,州559,军4,安抚司15,县1127n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明朝n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行省制,只在洪武元年废元中书省,辖境分属河南行省和山东行省;同时改江南行中书省为中书省但元的行省制在元末已出现混乱,不全面改革整顿已难以维持国家权力,于是在洪武九年朱元璋改革元代行省制度,宣布最大的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六部直属皇帝,原中书省所辖的地区也归六部,名为直隶于是,把当时国都所在的应天府(治所在今南京)即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的地区改称直隶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旋即将今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改称为直隶,而原直隶改称南直隶自宣德三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布政使司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另外,明朝在1406-1427年设交趾布政使司后被废;南明时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湖安抚司,号为“东都”,后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并于承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清朝n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顺治仍沿用明制15布政使司,只是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