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ocx
8页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Summary:本文旨在已经建立了AHP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与设计一套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本文首先运用用例图等方法对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采用MVC作为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式,在总体框架上采用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三层结构,并设计出了系统中的类、类间的时序工作流程,最后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Keys:系统分析与设计;MVC;三层结构;JSF引言为做好高校教学投入产出分析,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在本文的前期研究成果中,已经基于AHP方法设定了一套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AHP法的要求组织成一个多层次目标结构,并通过建立判断矩阵与一致性检验计算,最终得出了各指标及其权重如下:经济贡献:0.222,生均固产:0.056,收入比重:0.056,人均科研:0.233,人均教学:0.123,学位率:0.123,研究生率:0.123,就业率:0.065根据此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拟参照规范的JAVA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学[1-2],分析与设计专门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以收集评价指标所需的院系绩效数据、计算各分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最终实现院系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排名。
1、系统分析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基于以上AHP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拟设计的主要模块有:数据采集模块;评价指标模块;统计分析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在该模块用于各院系基本教学、科研和财务数据的增删查改操作,各院系不同年份的数据分开来管理,指标的各年值通过此模块的定量数据自动生成2)评价指标模块相关领域的评价专家进行数学模型的设计,所选取的指标与指标权重可以据不同情况设定和调整,然后自动运算指标值与归一化处理本模块系统采用定量与定性互补的原则,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干预,保证对院系绩效评价的正确性3)统计分析模块该模块实现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校管理人员的查询要求,生成统计分析报告该模块成生成的报告可提供各院系及教辅部门的总体绩效数据并进行排序,对各院系的分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为校方对各院系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1.2 系统用例模型分析(1)角色的确定角色是对系统外的对象描述,是用户作用于系统的一个角色,它有自己的目标,通过与系统的交互来实现,交互包括信息交换和系统的协同本文的角色主要分为:院系、评价专家、管理人员2)创建用例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根据其实现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用例:①与院系用户相关的用例:基本数据的管理;②与评价专家用户相关的用例:指标的建立、权重的确定、分项指标值的计算;③与管理人员用户相关的用例:各院系评价数据的统计、排序。
2、系统设计2.1 设计模式的选取本文采用MVC (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构建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来完成数据的采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自动计算过程采用MVC模式的主要原因有:(1)降低耦合性本文将视图层和业务层分离,这样就允许更改视图层代码而不用重新编译模型和控制器代码,同样,业务流程或者业务规则的改变只需要改动MVC的模型层即可2)提高重用性和适用性随着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访问应用程序的方式越来越多MVC模式允许使用各种不同样式的视图来访问同一个服务器端的代码它包括任何WEB(HTTP)浏览器或者无线浏览器(WAP),同样的构件能被不同的界面使用这样本系统的可重用性和适用性将更广3)较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采用MVC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开发速度,降低开发和维护本4)规范的软件工程化管理采用MVC模式更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要求,不同的层各司其职,每一层不同的应用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也有利于通过工程化、工具化管理程序代码2.2 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从上至下依次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及数据库,每个层次的职责、范围及其交互的实现描述如下:(1)表现层:也就是网站的各个页面与页面逻辑,表现层与下层的业务逻辑层交互,而不直接与数据访问层及数据库层交互。
系统拟采用基于MVC结构的JSF技术,由XHTML实现页面,由Managed-Bean实现页面逻辑2)业务逻辑层:在调用数据访问层中的相关数据操作方法之前,添加相关的业务逻辑,如用户的识别、验证、角色分配及指标和计算方法、归一化处理等业务逻辑层只与下层的数据访问层交互,并将返回的结果返回到上层的表现层中,不直接与数据库交互本系统连接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的技术采用Spring框架的IOC技术;(3)数据访问层:主要实现对相关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数据访问层只能与下层的数据库交互,并将返回的结果返回到上层的业务逻辑层中本系统拟采用DAO数据库访问模范,访问方式为Java EE5中的JPA技术,具体实现是Hibernate34)数据库层:主要实现数据的存储,本系统拟采用MySQL5数据库2.3 系统的详细设计2.3.1 基于OOD的系统建模在以上系统分析部分系统模块的分析、用例图中角色与使用场景的分析及总体框架结构部分结构的设计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建立了以下类,作为对现实领域的抽象模型1)数据访问层CostDAO:实现成本的数据库CRUD操作;ResearchDAO:实现科研的数据库CRUD操作;IcomeDAO:实现收入的数据库CRUD操作;FacilityDAO:实现设备的数据库CRUD操作;StudentDAO:实现学生的数据库CRUD操作;SchoolDAO:实现院系的数据库CRUD操作;TeacherDAO:实现教师的数据库CRUD操作。
2)业务逻辑层IndicatorModel:用于指标计算;NormalizatorModel:用于对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3)界面层ResearchMB:科研数据管理的后台托管Bean;CostMB:成本管理的后台托管Bean;IncomeMB:收入数据管理的后台托管Bean;FacilityMB:设备数据管理的后台托管Bean;StudentMB:学生数据管理的后台托管Bean;TearcherMB:教师数据管理的后台托管Bean;SchooListMB:院系数据管理的后台托管Bean;IndicatorMB:显示指标数据界面的后台托管Bean;NormalizatorMB:显示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界面的后台托管Bean各个类之间的关联及依赖关系图略2.3.2 系统交互流程设计本文运用UML时序图对以上类的实例对象间的交互关系进行设计,以计算“人均科研积分”这个指标为例,其UML时序图描述如下(时序图略):计算某院系“人均科研积分”这个指标,由类IndicatorModel的对象的computeAverageScoreBySchool方法完成,而计算过程中,又需要调用类ResearchDAO和TeacherDAO的对象以获得某院系的总科研积分和教师人数(s=getResearchScore,n=getTeacherNum)。
得到的人均科研积分是原始化指标,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由类N o rma l i z a t o rMo d e l的对象的normalizeScoreBySchool完成,它不仅要获得原始指标数据(s=getAverageScoreBySchool),又需要通过IndicatorModel获取最大人均积分(max=getMaxAverageScore)和最小人均积分(min=getMinAverageScore),而这两个数据的计算(computeMaxAndMinAverageScore),又需要IndicatorModel循环调用ResearchDAO和TeacherDAO而计算完成系统中其它指标的系统时序图设计与上述相似,不再一一罗列2.3.3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也是系统运行结果的存储,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数据库设计即选择合适的DBMS,并建立数据表格的过程,本系统拟选MySQL5建立后台数据库系统基于上文系统分析与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识别出主要实体对象包括:成本、设备、收入、科研、学生、员工、学院、权重,每个实体分别建立一表,作为持久化源。
3、总结综上所述,本文在AHP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与设计了高校院系绩效评价系统,通过编码将可以实现与运行,有利于实现高校院系绩效计算的自动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Reference:[1] 孙卫琴. 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2] Kito Mann. JSF实战[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曹晖,许昌学院2009级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李铁,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