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性别语言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浅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528951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9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方性别语言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浅析    薛玉萍(喀什师范学院 语言系,新疆 喀什 844007)Summary:性别语言研究从现代主义性别差异研究转向后现代的社会性别建构模式,其方法及理论的嬗变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性别语言研究理论的梳理,旨在客观认识各理论间关联,厘清各理论间异同,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指导效用Keys:性别语言;性别差异;性别建构H0-06 :A :1673-2596(2011)05-0155-02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性别语言研究与各时期社会变革相生相伴,历经不断的质疑、挑战,从现代主义性别差异研究逐步转向后现代社会性别建构模式从唯物辩证观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演进规律,性别语言研究理论也如此;任何理论都具有双重性,性别语言研究理论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对性别语言理论的梳理,旨在客观认识各理论间关联,厘清各理论间异同,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国内性别语言研究领域的指导效用一、早期性别语言研究性别语言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他较早注意到语言中词汇和言语风格因性别而异,并在1922年版《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进行了探讨。

      他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多地使用委婉词语,且偏爱评估性副词,但她们在语项使用数量和创造新词的能力上不及男性,并把这归因于女性使用语言比男性保守;在句法上,男性较女性更多使用结构复杂的句式,且善于使用双关语,他认为这缘于男性具有智力上优势Mauthener通过考查不同阶层人员的交际实情,发现处于低层的男性工人较多使用不规范词汇,上层社会的男性倾向于双关语的使用;通过比对男女两性语言行为,发现语言的新用法由男性创造,而女性只能被动接受男性所创造出来的语言早期的性别语言研究具有开创性研究价值,但是Jesperson和Mauthener的研究结论都只是源于个人对两性使用的语言形式进行的观察和分析,未结合当时社会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未进行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分,因此并不能客观揭示两性在使用语言时的本质区别二、现代二元对立性别差异研究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社会语言学在美国的兴起和欧美国家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酝酿形成,性别语言研究以性别语言差异为着眼点,相继出现了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1.缺陷论(deficiency theory),以英国学者Lakoff为代表该理论认为男女两性语言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及不对等的社会地位,男性言语方式是标准和规范,女性的讲话方式是对该标准的背离,女性语言低劣于男性语言,身为女人就是一种缺陷。

      Lakoff还认为女性语言具有从属性,属于“无力语体”,女性语言的这种缺陷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缺陷论是Lakoff基于《语言和妇女的地位》中关于语言和性别的研究观点为基调的一种假设,她的假设不少被后来语言学家的实地调查所证实,这种直观假设理论被看作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里程碑但是由于Lakoff的研究是完全建立在直观假设经验感知的基础上,忽视了语言材料取样的科学性,也没有强调相同性别间的语言差异,形成了一种空缺的假设模式(deficiency model),从而导致了研究结果的片面性她关于女性“无力语体”的假设在Crosby和Nyquist(1977)的相关调查中就得到了相反的证实[1]2.支配论(dominance theory),也称主控论该理论以Spender、Fishman、Zimmerman和West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女性因处于低劣社会地位而在交际中倾向并惯于被动、受支配;男性的统治、支配与女性的从属、被支配这种不对等权势模型导致了男女语言行为差异Zimmerman和West对加利福尼亚大学一组学生的谈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在交际风格及策略上表现出很强的支配性[2]支配论是对缺陷论的改进,尽管二者都认为性别语言差异产生于男权社会,但支配论强调男性的统治而不是女性的不足,把两性在交际中的不均衡归结为男女在权势地位上的不对等。

      值得强调和肯定的是,该理论持有者注重语言在交际中的动态使用,通过谈话采集可靠原始语料进行客观量化调查,对语言环境变项用“变量规则”作统计学处理,从中找出语言变项的规律性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信度和科学性但正如李经伟教授所指出的:“影响语言变异的因素很多,有时人们很难确定究竟是哪种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3]3.差异论(difference theory),以Tannen、Cameron、Goodwin、Holmes等学者为代表该理论主旨是,由于男女成长的亚文化背景和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不同,因而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差异差异论持有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探讨:Goodwin[4]以费城两个儿童群体为调研对象,结果发现男孩群体具有鲜明的等级制,表现为高一层次男孩倾向于对下一层次的男孩使用祈使句;女孩注重群体间关系均等,表现为较少使用祈使句而倾向使用表建议的句子Tannen的研究指出,来自相同文化、相同社会、讲相同语言的男女,在语言使用倾向上有显著区别,男性的地位意识较强, 交际中表现出自己比对方强或与对方竞争的倾向;女性则注重与对方保持和谐关系,话语较委婉,倾向于赞同他人、较少提出异议。

      Holmes考察了新西兰白人所使用的英语中反映出的性别差异,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礼貌,因为交际中女性较男性更多地使用礼貌策略Holmes认为这是源于新西兰是一个有显著性别标记文化的国家,性别一直有效地把男女限定在他们各自的性别角色之中[5]其他学者的实证研究也普遍表明:男女两性话语上的差别不是由于女性的从属地位所造成的,而是由于男女分别成长的亚文化背景和经历不同的社会化过程,导致他们在使用语言上有明显的不同在研究方法上,差异论继承了支配论的基本方法——量化调查法但由于该理论专注强调亚文化交际的效用, 忽略了影响性别语言的其它因素,同时未对男、女为什么属于不同的亚文化加以解释,因而在学界引起了争议缺陷论、支配论和差异论在两性二元对立的共性基础上各持其理,虽各具一定程度的解释力及合理价值,但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最终都未能也不可能有效解释性别语言三、后现代动态性别建构研究90年代,性别语言研究逐步转向建构主义, 目的是对性别语言研究重新定位,对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和行为来标记个人身份、塑造个人形象的过程进行动态研究[6]就是用动态、关联的视角来考察语言和性别之间的关系1.社会实践论(the community of practice)。

      由社会学家Wenger创立,后由Eckert和Ginet引入性别语言研究领域这种理论将社会性别的建构视为一个社会过程Eckert和Ginet[7]认为是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性别,从而使人们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语言和性别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二者通过不同的行为模式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男、女两性在参与从事不同的社会活动时,他们的用语方式跟他们所从事的不同实践活动是结合起来的Cameron[8]也持相似观点,认为语言和性别的关系是通过男、女两性参加的社团实践活动体现的,他们的用语方式同所从事的社团活动相关比如,从事秘书、护士职业的男性的语言带有较多的女性特征,而在政界、军界、企业界行事的女性的语言则带有更多的男性特征这就是因为不同的社团实践建构了个人身份,从而建构了性别语言2.表演论(theory of performance)该理论的倡导者是Butler她认为社会性别不是某一种固定身份,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风格化的重复行为而建构的身份,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过程中表演着自己的性别在Butler理论的影响下,Hall[9]研究了行业的男性员工如何使用风格化语言来扮演女性形象吸引顾客;Kulick[10]考察了男性如何使用女性化言语给女性提供建议的现象。

      结果发现,Lakoff笔下的“妇女语体”成了建构幻想的女性身份的重要资源这些研究表明,在不同语境下男女两性进行着系列的性别风格化的行为,性别角色是变换多样性的以社会实践论和表演论为内容的性别建构论, 反对二元对立的静态思维模式,从理论上调节了二元对立论的不足,使研究趋于客观全面此外,性别建构论引导人们把视角投向社会领域,社团组织以及社会活动对两性语言的影响受到极大关注但辩证地看,性别建构理论因只注重对二元对立理论的批判,忽略了自身理论优化,没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身的局限性回溯性别语言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从辩证法观点出发,性别语言研究各阶段的理论都有其可取价值,但也有自身局限,正是这些使性别语言研究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解释力更趋客观、科学、可信我们在运用其进行国内性别语言本土化研究时应辩证、客观地认识、对待每一理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挥其最优指导效用Reference:〔1〕肖建安.英语中性别语体研究的理论发展及研究方法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2):16-18.〔2〕West,C.,and Zimmerman,D.Doing Gender.Gender in Society[J].1987,(01):125-151.〔3〕李经伟.西方语言与性别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1):11-15.〔4〕Goodwin, M. H. Directive-response Speech Sequences in Girls´and Boys´Task Activities [A]. McConnell-Ginet,S., Borker, R. and Furman, N.Women and Language in Literature and Society[C]. New York:Praeger,1980:157-173.〔5〕Holmes, Janet.Women, Men and Politeness[M].New York:Longman,1995.8-27.〔6〕李经伟.多维视野中的语言与性别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1):81-83.〔7〕Eckert,P and McConnel-Ginet,S.New generalization and explanation in language and gender research[J].Language in Society,1999(28):185-201.〔8〕Cameron,D.Language,gender,and sexuality:Current issues and new directions [J].Applied Linguistics,2005,26(04):482-502.〔9〕Hall,K.Lip service on the fantasy lines[A].In Hall,K and Bucholtz,M.(eds.).Gender Articulated:Language and the Socially Constructed Self.London:Routledge,1995:183-216.〔10〕Kulick,D.Transgender and language[ISI].GLQ5,1999:605-622.〔11〕曹湘洪.关于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再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127-132.( 姜黎梅)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