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物流管理要点.docx
5页第1章1. 企业物流概念:企业物流就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采购供应、生 产、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 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活动P32. 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区别和联系:1 联系:从企业物流内部视角来看,企业物流是有生 产经营活动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三部分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回收物流和废 弃物流所组成若从宏观角度来看,若干企业物流产成品的输出,相互交织成社会物流而 社会物流也正是企业物流活动的条件和环境,这种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之间不间断的循环, 形成了完整的物流过程 2 区别:真正反映企业物流特点、和社会物流有较大区别的是企业 内部物流,尤其是生产物流①实现价值的特点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的一个最本质的不同 之处,也是企业物流的最本质的特点,及企业物流并不如同社会物流一样是“实现时间价值 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实现加工附加值的经济活动②主要功能要素不同社 会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是运输、存储和配送,其他则是作为辅助性或次要功能或强化功能要 素出现的;企业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是搬运活动③企业物流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
企业 物流的可控性、计划性很强,一旦进入这一物流过程,选择性及可变性便很小,对企业物流 的改进只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这方面和随机性很强的社会物流也有很大的不同 P83. 企业物流是一个承受外界环境干扰作用,具有输入—转换—输出功能的自适应体系4. 采购是供应物流和社会物流的衔接点;供应是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的衔接点;库存管理是 供应物流的核心部分;企业物流系统的转换是指企业的生产物流,也称厂区物流、车间物流 等,他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销售物流既是企业物流的终点,也是宏观物流的起点°P4-65. 企业物流主要功能要素特点:社会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是运输、存储和配送,其他则是作 为辅助性或次要功能或强化功能要素出现的;企业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是搬运活动6. 企业物流功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作业目标: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物流质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物流目标P227. 企业物流管理总原则是物流合理化8. 实现企业物流合理化:合理化是投入和产出的合理化,即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可以 接受的物流服务,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P28 (此处不确定)第二章1. 企业物流战略和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以及生产运作战略等同属于职能级战略。
P302. 企业物流战略目标:在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 P313. 企业物流战略有 目的性 、长期性 、竞争性和系统性 特征 P314. 物流战略主要解决客户服务需求的目标、设施选址战略、存货战略和运输战略四个方面的 问题 P335. 物流管理战略管理框架:第一层全局性战略;第二层结构性战略;第三层功能性战略;第 四层基础性战略 P36. 基于时间的物流战略是指在适当的时间完成一定的作业,以减少物流总成本,它包括延迟 战略和运输机集中战略延迟战略:包括生产延迟(形态延迟)和物流延迟(时间延迟) p427. 两种延迟战略的区别和联系: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共同提供了用不同方法来制止预期生产 与市场的承诺,直到收到客户订单为止,两者均服务于减少商务的预估性质这两种延迟模 式以不同的方法减少了风险生产延迟集中于产品,在物流系统中移动无差别部件并根据客 户在发送时间前的特殊要求进行修改;物流延迟集中于时间,在中央地区储存不同产品,当 收到客户订单时做出快速反应集中库存减少了为用来满足所有市场区域高水平使用而要求 的存货数量倾向于哪种形式的延迟取决于数量、价值、竞争主动性、规模经济以及客户期 望的发送速度和一致性。
在某种情况下,两种不同类型的延迟能够结合到一个物流战略之中, 两种形式一起代表了对传统物流实践的有力挑战P448•从运作角度看市场区域的集中、计划发送、协同配送三种方法可以实现有效的集中运输p449. 运作系统包括:分层系统、直接系统和灵活系统其中灵活系统有救济灵活系统,常规灵 活系统(了解)p5010•基于时间的物流控制技术有:准时制战略(JIT)、需求计划(MRP)、重新订货方法(ReorderPoint,ROP)和快速反应QR、连续补货CR和自动补货AR P5311. MRP通常用在原材料需求方面,DRP应用于计划分销渠道中产成品库存的未来配置P5312. 工业企业物流发展模式:企业物流的改良式发展模式、企业物流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和企 业物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P58—- Vr.第三章1•企业物流发展阶段:企业物流职能分离阶段;企业物流职能集中阶段;企业物流功能整合 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第五阶段是指对整个供应渠道中个独立法律实体之间的物流活动进 行管理从一到五共五阶段) P69-712•企业物流各发展阶段物流变化:第一阶段,企业将运输活动与库存、订单处理过程协调起 来管理,同时将采购、运输和物料管理归类到一个机构名下统一管理;第二阶段,组织结构 开始发展为相对更加证实的组织形式,企业开始注重对产成品运输和仓储的管理;第三阶段, 企业有重视功能转变为重视过程,通过管理过程而非功能来提高物流效率成为整合物流的核 心,物流组织不在局限于功能集合或分隔的影响,开始有功能一体化的垂直层次结构向以过 程为向导的水平结构转变,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由内部一体化向内外部一体化 发展。
第四阶段,不仅包括第三阶段的物流活动的全面一体化,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活 动生产过程中的活动(如生产计划安排、半成品库存管理)以及企业厂内外运输的适时管 理计划协调都已包含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范围;第五阶段,管理者的注意力首先会集中在企 业能直接控制、直接负责的物流活动上 P70-713•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形态有:矩阵型组织、委员会结构和任务小组、网络结构、战略联 盟按物流在企业的位置和作用分类:直线型组织、参谋型组织了解) p74-774•企业物流管理组织设计应考虑的有关因素:企业的所属类型因素、企业的战略因素、企业 的规模因素、企业的技术因素、企业的环境因素 P875•建立网络组织机构的原则:有效性原则、合理管理幅度原则、职责和职权对等原则、协调 原则(横向协调更为重要)、稳定和适应原则 P88-896•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设计基本包括物流业务和系统协调两大部分P89第四章1•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交易物流、成立物流子公司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p972•物流服务承包者按所属物流市场分类:操作性的物流公司、行业倾向性的物流公司、多元 化的物流公司和顾客化的物流公司(竞争的焦点不是费用而是物流服务)。
P98-993•①第四方物流既不是委托企业全部物流和管理服务的外包,也不是完全由企业自己管理和 从事物流,而是一种中间状态②主要委托企业有两重身份:意识它本身就是第四方物流的 参与者;二是主要委托客户企业同时也是第四方的重点客户,它构成了第四方生存发展的基 础或市场③第四方物流是委托企业与众多物流服务提供商或IT服务提供商之间唯一的中 介;④第四方物流的形成大多是在第三方物流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人将提供信息解 决方案的IT服务提供商或企业软件等同于第四方,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P119-120-J-* Vr.第五章1•在国际制造业中,人们将物品分为三类:产品材料(Bill Of Material,BOM)指直接进入 产品的生产用原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如煤、棉花、钢、汽油、橡胶、发动机、电子元件 非产品材料 NON-BOM 指企业中不直接进入产品本身的所有物品如车床、锅炉等机器设 备;润滑油、冷却液、电焊条等消耗品;家具、文具、电脑等办公物品转卖品Resale Product RP不在本企业制造,从供应商处采购的打有本企业商标的成品,最具代表性的是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P1272•供应物流基本流程,具有三个主要环节:取得资源、制造到厂物流、组织厂内物流p1293. 米购,既是商流过程,又是物流过程。
P1424•根据价值分析原理,物品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仅采购所需的必要功能及相应的功能水 平,而不是去购买某种具体的事物(首要遵循原则);要以最低的订购费用购买物品,或者 说,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的物品(第二原则);购买时不仅要考虑采购 物品本身的售价,而且要考虑降低购买物品投入生产运营后的使用费用(第三原则)p147-1485. 综合来说,物品采购管理有5点原则:适当的供应商、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期限、适当的 数量、适当的价格 P1486. 供料方式:领料、送料7. 供料的日常管理工作:备料(供料的基础,包括采购、配料);组织集中下料;规定代用 料的审批手续、规定补料手续;定额管理和限额管理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等 P1561. 生产物流概念: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 物流活动 P1652. 从物流范围来看,企业生产系统中物流的边界起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止于产品仓库3. 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要素:生产的类型、生产规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水平4.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流过程的平行性、物流过程的节奏 性、物流过程的比例性、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5. 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耗最小原则、流动性原则、高活性指数原则6. 生产类型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工艺过程离散的加工装配式生产和工艺过程连续的流程式 生产 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程度分类:项目型生产、单间小批生产、成批生产、大量 生产、流程型生产(大致清楚)p1697. 生产物流的空间组织: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和成组工艺p1828. 工艺专业化特点:同类型的设备、同工种的工人、同一加工方法完成产品某一工艺过程的 加工优点:机器利用率高,可减少设备数量;设备和人员柔性程度高,更改产品和数量方 便;操作人员作业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工作兴趣和职业满足感缺点:流程较长,搬运路线 不确定,物流运费高;生产计划与控制较复杂,要求员工有较高素质;物料库存量相对较大9. 物料的移动组织方式: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 p184第七章1. MRP 系统的输入: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与物料清单、库存文件 P2022•主生产计划是关于“将要生产什么”的一种描述,是确定每一种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个 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P2033. MRPII生产物流控制原理:推动式物流控制和拉动式物流控制基于MRPII的生产物流 控制通常采用推动式物流控制。
P2094. 物流推动式控制原理是指根据最终产品的需求结构,计算出各生产工序的物流需求量,在 考虑各个生产工序的生产提前期之后,向各个工序发出物流指令(生产计划指令)特点是 集中控制,每个阶段物流活动都要服从集中控制指令;但各阶段没有考虑影响本阶段的局部 库存因素,因而不能使各阶段的库存水平都保持在期望水平MRPII系统控制实质上就是 推动式控制 P2095. ERP特征:相对于MRPII, ERP 一方面强调跨越企业边界的合作管理,从社会甚至全球 的角度进行企业资源优化;另一方面更重视提高企业生产的柔性,通过前馈的物流与反馈的 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 现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其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 链管理思想P2126. JIT是一种拉动式生产物流控制方法,其原理是:运用JIT思想对企业物流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