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doc
5页《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学设计中心小学 陈伟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假设、 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结论的探究活动中建构惯性概念,培养动手能 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和他人交换意 见2、 能够积极主动地和同学进行合作;愿意和他人交流研究结果; 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 知道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 有关现象教学准备学生:象棋子、尺子;钢笔帽、纸条;玻璃杯、鸡蛋、纸片;小车、 木块教师:再现汽车急刹车情景的课件以及惯性在生活中的使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情景再现急刹车: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很多意 外,下面的情景相信同学们也都曾遇到过,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们会怎样? 2、质疑:急刹车 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倒?欢迎同学们作个解释设计意图: 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探究的问题自然 生成,使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老师的质疑使学生进入积极的 思维状态二、探究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一)初步分析,作出假设1 、师生研讨: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作为 旁观者,我们看到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运动状态), 乘客呢?(也处于运动状态),突然刹车时,汽车处于什么状态?(静 止状态),而乘客在急刹车的瞬间又处于什么状态呢?(还是运动状 态)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简要板书)2、作出假设:分析到此,你认为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谁的 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补充板书)能说明什么问题? 急刹车的一瞬间,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乘客的运 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能否这样假设:由于乘客保持了原来的运 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前倾倒。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对汽车和乘客在急刹车前后表现出来的不同运动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 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假设,意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对比分析的 思维方法,若经常加以训练,对学生形成自能探究的能力是十分有意 义的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 、明确实验目的:科学探索讲究证据,只有用事实验证的假设 才能成为真理现在我建议各小组设计个汽车遇到障碍物时的模拟实 验:证明汽车改变运动状态时,乘客或车上的物体是否依然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同学们能完成任务吗?2 、提出实验要求:我建议各小组先构思实验方案,再动手做 在实验过程中请各位“驾驶员朋友”把握好方向和力度, “车”不可开得太猛哟?实验顺利完成的小组就主动坐好, 后面还有更加精彩的 实验在等着你,明白了吧?现在开始行动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实验结果5 、出示模拟实验图,让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小车撞上障碍物时木块运动的方向 (参考教材第31页的模拟实验图进行绘制)6 、你还能利用其他材料设计出类似于汽车急刹车的实验方案吗?例如,手中的粉笔和手掌一块儿运动,在我停止挥手的瞬间,粉笔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飞了出去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
设计意图: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是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直观再现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时的现象,模拟实验图的运用对构建惯性概念起到了推进作用; 启发学生设计类似的实验方案,使论证更加有力,还意在激励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探究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1 、提出问题:当静止状态的物体遭遇运动状态改变时,又会发 生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来做三个有趣的小实验2 、出示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1)在玻璃杯口盖一张纸 片,纸片上放一枚鸡蛋,快速抽出纸片时,鸡蛋会跟着飞出去吗? (2)一摞棋子,用尺子快速击打中间的一个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倒吗? (3)将准备好的纸条的一小部分搭在桌子边沿上, 然后将钢笔帽压在上面,手捏住纸条另一边,快速抽出钢笔帽下的纸条,钢笔帽会倒吗? 这里我再提个建议:实验前先预测;实验时稳、准、快;实验后谈发现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1)鸡蛋,开始是处于什么状态?快速抽出纸片时鸡蛋没有跟着飞出去,能说明什么? (2)棋子,开始是处于什么状态?中间的棋子被击打出去时,上面的棋子没有倒, 能说明什么? ( 3)钢笔帽,开始是处于什么状态?快速抽出纸条时处于什么状态? (4)以上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5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鸡蛋、棋子、钢笔帽等静止的物体都 具有保持它原来静止状态的属性。
6 、归纳总结,建构惯性概念:这节课,我们所做的这些实验, 不论是运动状态的物体还是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 那就是: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 称为惯性(板书: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设计意图:科学概 念的建构依赖于有结构的材料,为探究静止状态的物体也具有惯性, 教师设计了三个能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小实验, 通过对有结构的材料 的操作,引起学生经历,引发学生思考,逐步抽象科学概念;在学生 完成所有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揭示惯性概念的内 涵,推动认知发展四、了解惯性在生活中的使用1、 谈话:物体具有的惯性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课件展 示并讲解:惯性的利和弊)2、 交流:在驾乘车辆时,为预防突发情况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 害,我们应该怎么做?(驾驶车辆时,系好安全带、戴好头盔;乘车 时,抓好车扶手等3、 提问: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的身体会怎样?你怎样解释这 个现象?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和相互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惯性 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同时认识到惯性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趋利避害,让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五、拓展活动现在频发的交通事故很多都和惯性有关,为了防范和降低因惯性 造成的人身伤害,最后老师建议你们办一期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为主题的科普手抄报,给家人和同学提出一些安全出行的忠告或建议, 广而告之,好不好? 设计意图:建议学生办科普手抄报,给家人和 同学就如何防范车辆因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提出一些建议或忠告, 意在鼓励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