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学毕业论文清史研究概述.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5282382
  • 上传时间:2022-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2.50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史研究概述清史的研究,在断代史中,起步较晚二十年代初,清朝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 才把清史研究推向前进I」木侵略者制造伪满洲国,激起我国爱国主义学者加强清史的研究 新中国建立以后,清史T作者比较白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清史,探索新的 清史体系近十年来,清史研究有了令人高兴的发展,专门研究机构口益增多,从业人员逐 渐增加据自1949年10月至1984年10月的不完全统计,岀版有关清史专著和工具书一百二 十余种其中主要有: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王钟翰的《清史杂考》,莫东寅的《满族 史论丛》,李洵的《明清史》,谢国桢的《南明史略》,郑天挺的《探微集》、《清史简述》,戴 逸主编的《简明清史》,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张徳泽的《清代国家机关考略》,韦 庆远、吴奇衍、魯素的《清代奴婢制度》,杨端六的《清代货帀金融史稿》,郭蕴静的《清代 经济史简编》等还先后发表清史论文九千余篇(其中包括部分《红楼梦》研究文章)从 1982年以来,每年平均发表文章在四百篇左右这些专著和论文,涉及清代社会历史领域的各个方面,探索的问题也在不断深入,不 过比较集中的是讨论了以下诸问题一、满族的形成与入关前的社会性质这个问题是建国后不久就开始探讨的问题Z—,直至今LI仍然不衰。

      归纳起来,大致 有以下几种意见:郑天挺等认为,满族也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经历了原始氏族社会、奴隶社会与 封建社会但是努尔哈赤在公元1616年建立的后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封建政权,当时的 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只不过这时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属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而已1尚钺认为努尔哈赤兴起时,满族正处在氏族社会末期,他还认为满族未经过奴隶社会, 而由原始公社制直接转入了封建社会2张维华认为:“进入到满洲历史范围的满族社会,一般说來,在奴隶社会使用上只发 展到家长奴隶制的阶段,奴隶使用仅是起着助手作用二即努尔哈赤兴起时期的满族是处在 早期奴隶制阶段3王钟翰在《清史杂考》4中认为,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七世纪二十年代(1577 — 1627年)的五I-年间,努尔哈赤领导的满族社会应屈于奴隶占-有制社会,而决不是属于原 始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奴隶制他还认为满族在1621年至1644年的二I-多年间,是奴隶制 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而复杂的阶段周远廉在《清朝开国史研究》5—书中认为,满族在入关前经历了原始公社制末期、 奴隶占有制与封建制等各个阶段他重点分析了满族社会中“诸申"的身分与地位的变化,从 而阐明满族社会性质的变化。

      他认为满族在十六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诸申”是不受任何人役使 的氏族成员,此时的满族社会性质是属于氏族社会末期1587年,努尔哈赤开始“定国政”, 给“诸申”规定了各种义务,从此沦为奴隶制国家的穷苦贫民1621年后,示金政权占一领了 辽沈地区,颁布了“计丁授出”,此时诸申领有份地,每年向国家缴纳赋税,从此开始成为封 建社会的农民从1621年以后满族基本上进入了封建社会李洵等认为,满族在入关前早已进入封建社会他主要是通过分析满族入关前生产力 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而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当时满族社会中存在的大批奴隶,是III制度 的残余,奴隶不是直接生产者,多半是家内奴隶因此,当时的满族社会性质应属于前期封 建制向发达的封建制过渡的时期60除以上几种意见外,也还存在着一些其他意见例如,有的人认为,清入关以前的满 族社会是处在家内奴隶制至庄园奴隶制时期进入辽沈地区以后,便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农 奴制过渡满族真正封建化要迟至康熙时期才算完成7还有人认为,努尔哈赤兴起以前, 满族社会正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以后五十年间是奴隶制发展的时期皇太极执政的二十年 间,是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过渡的时期拖克索”庄园口益普遍,说明努尔哈赤时期奴隶制 发展较为迅速,“计丁授nr不是作为满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界碑,而是延续奴隶制的 一种措施,没有进步意义可言,只是到了皇太极统治时期,满族社会才进入到封建社会So二、有关清史在中国史的地位、清史的分期与明清Z际(清初)中国社会发展 方向问题对于清史在中国史中的地位问题,解放前,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前全,人们由于对满族 入主中原抱有偏见,故竭力贬低清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认为清朝的统治 对中国历史只有破坏而无建树。

      解放后这方面的认识有了改变,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清朝前 期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口趋明确普遍承认它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它对边疆 地区的开发与稳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清史研究者们,还从世界历史的范 围考察了清朝的历史地位学者们一直在寻找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很自然地就加 强了对清朝历史的注意傅衣凌认为:明清时期的历史地位值得重视,它正处于东西方变化 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明清两代出现有不少新东西,从生产力、生产关系 到意识形态等都有许多新东西、新因素可是新因素、新力量得不到正常的成长,生产力发 展缓慢,穷木探源,封建十-地所有制是阻碍明清社会前进的主要绊脚石其次是封建的隶属 关系、租佃关系,对直接生产者实行残酷的中世纪式的野蛮统治再有在自然经济基础上新 产生的锁国政策,阻滞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阶级分化,看不出新的阶级力量的顺利产 生和成长,使中国成为一个汪洋大海的小生产王国9戴逸认为:“清史,离我们今天很 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果要了解其究竟,追溯其来历,都离不开清史 在讨论清代前期历史Z地位时,“应该持两点论,应该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

      清 代前期的历史既有它伟大的一瓯,也有它渺小的一面;既有它光辉灿烂的成就,也有它黑暗 苦难的经历”10王思治认为清朝前期历史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当时的社会只能在封建制度的 范围内向前迈进然而,外部世界却正在经历着魚剧的变革欧洲资木主义的先遣队正在源 源东来,殖民主义在亚洲十分嚣张的时期清代前期也正是抵御外来侵略和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距离也更加扩大了,这 是清王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一系列政策的恶果,其历史影响同样也是深远的11关于明清Z际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社会如果没有外来殖民主义 者的入侵,也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而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尚钺等人对 此估价较高,认为从明代开始我国的资木主义萌芽己发展到较高水平;而黎潮、刘大年等人 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他大大提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了中国近代白鸦片战争开始 的论断12许多学者还认为,因为长期以落后的封建经济为基础,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 因此严重地阻碍了资木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进步的速度长期处在徘徊、停滞的状 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因循守旧、骄傲H大、闭关白守的思想。

      从而抑制了明末以来许多 有识Z士所侣导的“经世致用“学风闭关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继续,它保护了封建经济,隔绝 了人民与外界的往來和交流,这只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维护和巩固,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影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与发达的科学技术,致使中国在 世界前进的行列中逐渐落伍,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关于清史的分期,许多清史学者都提出了白己的意见和看法一般人认为清史可分为 前后二期,以1X40午鸦片战争为界,前期是清朝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期为清朝衰落、灭亡 时期郑天挺等认为,1616年——1644年以前的政权,只是在辽东地区实行局部统治,这 一段历史是属于明史范围164 —1911年的268年间,可以分为三段:1. 前期(164——1723年),从入关到摊丁入亩共80年第一阶段又可分为两段: (1)入关到统一 (1644——1681年),前后38年2)统一到摊丁入亩(1681——1723年),前后43年2. 中期(1723——1840年),从摊丁入亩到鸦片战争共118年第二阶段也可划分 为两段:(1)摊丁入亩到白莲教起义(1723——1796年),前后74年2)白莲教起义到 鸦片战争(1796——1840年),前后45年3. 后期(1840——1911年)或称为晚期13。

      夏家骏认为清朝前期的历史可细分为三段,即:(1)关外阶段(161 —1644年)是 明清交错时期,严格来说应归属于明史范围但这一阶段是清朝打基础的时期,如果没有此 段历史的发展,清朝统治者就不能入主中原,实现它对全国的统治2)统一、恢复、发展 阶段(164——1795年),这一阶段是清朝前期的重要阶段,政治上得到巩固,经济得到了 恢复和发展,国土空前辽阔,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资木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到了 发展3)由盛转衰的阶段(1796——1X40年),此时全国许多地方部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 民起义清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走向了下坡路外国侵略势力也加紧了在中国沿 海和内陆的活动14o翦们赞等认人,清朝前期的历史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统一时期(164—一1683 年),即由清军入关前至统一台湾2)鼎盛时期(1684——1795年),即由康熙统一全国 至乾隆帝“让位”,做太上皇帝,亦即白莲教起义前夕3)由盛转衰时期(1796——1840 年),即由白莲教起义至1840年鸦片战争15许曾重认为,清史可分为六个时期,即:(一)女真齐部的统一和后金时期 (1583——1643年)前后共61年。

      二)清朝建立时期(164——1661年)前后18年三) 清朝的巩固时期(1662——1683年)共计22年四)清朝的发展时期(168——1795年) 共计112年五)清朝的中衰时期(1796—1840年)前后45年六)清朝的衰亡时期 (1840——1911年)共计71年16三、有关清初社会主要矛伍的问题清初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也是建国以来淸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乙一它涉及到当时 满汉间的民族矛盾、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在这个问 题上形成了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清军一入关,实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农民军与南 明政权联合抗清,直至桂壬永历政权的最后失败这一阶段中,民族矛丿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 陌,影响着汉族社会阶级矛丿百的变化17第二种意见认为,阶级矛陌仍然是清初社会主要 矛J5,因为淸政权是满汉地主阶级勾结的产生,它镇压了大顺军和大西军,实行地主阶级的 统治,而且民族斗争说到底是阶级斗争18第三种意见是把清初这一段时间,划分为两个 阶段,认为在不同的阶段中,社会主要矛盾不同,即在清军入关Z际,主要社会矛盾是阶级 矛陌,即满、汉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农民军,重建地主阶级统治,但是从顺治二年 (1645年)起,由于清政府颁布严丿万的薙发令,滥杀汉族人民,并用强制野蛮的手段推行 圈地、投充、缉捕逃人等措施,严加控制和镇压汉族人民,大大加重了汉族人民的痛苦和灾 难,同时也侵犯了汉族封建地主和官僚们的利益,使地主阶级与农民军形成了抗清联合阵线, 因此,此时的社会矛陌又以民族矛盾为主。

      一直到1664年,在康熙统治前期,已基木完成 了满汉地主阶级的合流,这时社会矛盾以民族矛盾为主,转化为阶级矛盾为主190对扬州十口、嘉定三屠与江阴抗淸等问题,有的研究者围绕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进行说 明,并进而指出江南地主阶级与清统治者的结合与北方地主阶级不同,经过了反复曲折的斗 争清朝代替明朝,既是地主阶级重新加强了对农民群众压迫和剥削的过稈,同时,在统治 阶级内部也经历了新的组合和调整20对于农民军“联明抗清"斗争策略评价问题,有人认为农民军“联明抗清"是当时社会矛 圧发展的结果因此,对农民军來说,这个策略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清初的抗清斗争所 以能长达二十年之久,正是由于农民军坚持了这一正确策略当时抗清斗争有两股主要力量: 一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郑成功,一是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