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全文.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0049736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01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全文“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经济总量大、人口密度高的沿海地区,水资源缺乏将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子孙后代生存空间的重大问题海水淡化是从源头增加水资源量的有效手段,将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淡水资源匮乏的战略选择,已不仅是水价高低或技术优劣层面的考虑,而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沿海地区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我国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培育和壮大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提高我国水资源保障能力,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且分布不均,对海水淡化有着巨大需求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 3个贫水国之一。

      沿海地区作为我国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天津、北京等7 0多个大中城市用水状况日趋紧张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 0 2 0年和2 0 3 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分别控制在6 7 0 0亿立方米以内和7 0 0 0亿立方米以内即便如此并考虑南水北调工程,到2 0 3 0年我国沿海地区年缺水量仍将达到2 1 4亿立方米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海水淡化能力以每年近7 0%的速度增长,截止2 0 1 1年9月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已达日产6 6万吨规模依靠科技的有力支撑,通过海水淡化有效提高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已成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选择海水淡化已成为新世纪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截止2 0 1 0年底,全球已有1 5 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已建成和在建的海水淡化工厂有1 5 0 0 0多个,合计装机容量为7 1 7 0万吨/日市政供水是海水淡化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已建装机容量中,市政供水占比最高,为6 3.1%.已解决了2亿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工业及电力次之,占比为31.4%;其余用途约占5%  (二)我国海水淡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严峻的供水形势使得发展海水淡化的战略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和产业规模效益使得海水淡化成本与现有供水价格日益接近 我国具有发展海水淡化的优越条件随着国家相继批准的从北到南一系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十二五”期间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将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为发展海水淡化提供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1.8万多公里,有1 5 0个左右的沿海城市,6 5 0 0多个5 0 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这是我国发展海水淡化有利的地理条件 海水淡化成本将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规模的增加进一步下降在“十一五’’建成的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中,包括工程和设备折旧、运行维护等费用在内的全制水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6元人民币/吨以内;  自主设计建造的日产1 2 5 0 0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在造水比、吨水能耗等性能方面已达到或优于国外企业在当地建造的同类工程水平随着关键设备国产化进度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海水淡化成本还将继续下降在我国沿海地区大规模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不仅可增加水资源总量,而且可改善水资源结构、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率,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短缺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措施,也是拓展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要求。

      预计到2 0 1 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可望达到每日220~2 6 0万吨(较目前增加3-4倍),实现年新增供水量7~8亿吨,相当于解决1 5 0 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生活用水量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的产值将达到每年75~100亿元,如果将淡化工程运营、供水管网建设等相关产值一并计算,总产值还将成倍增加,产业规模十分显著我国海水淡化科技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但对面临的挑战也必须高度重视对比国内外海水淡化科技发展现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海水淡化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已建成的1 6个万吨级以上的海水淡化工程中,自行建设的仅占2 5%(4个),以产水量计算我国自行建设的则不到13%实际上,即便在我国自行建设的工程中,核心设备也有相当比例来自国外当前国外公司正凭借低价销售、与国内合资建厂等方式,继续抢占我国未来海水淡化市场份额,以期长期保持垄断之势在找国这样一个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海水淡化核心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必须尽快改变,这不仅是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海水淡化面临的挑战具体说来:一是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不扎实、核心设备开发不够。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从最早的引进关键设备、集成共性技术和建设示范工程,发展到突破多项核心技术、自主生产部分关键设备和具有较大的工程设计建造水平,但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设备仍未实现国产化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等产品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显著差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国内7 5 6项与海水淡化相关的专利中,具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 5%二是缺乏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加工制造及运行维护的工程实践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总规模仅为世界的1%,这与我国占世界1/5的人口总量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严重不符,与我国严峻的供水形势也很不相称;而其中约一半以上又是由国外公司主导承建,我国到国外市场上承建的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仍是空白缺乏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实践,工程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尚未成熟,更缺乏大型海水淡化装置设计、加工制造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经验三是关键设备制造工艺集成度不高、装备戍套化不够,国产化率低我国从事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和工程成套的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规模较小的问题,海水膜组器、能量回收装置和海水高压泵等反渗透关键设备仍需要国外进口,按工程设备投资价格比计算,大多数已建海水淡化工程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还不到5 0%。

      热法海水淡化的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如海水蒸发器、冷凝器及蒸汽喷射器等与世界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四是海水淡化标准体系、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十五”以来,海水淡化相关技术专利、标准和法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系统性还不够海水淡化检测和评价体系,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仍不完善,无法对海水淡化的产业发展进行充分地行业规范和技术指导五是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面对快速增加的国内海水淡化需求,国外海水淡化企业正通过独立承包、合作建厂、低价销售等多种方式抢占我国海水淡化市场,无论是对我国海水淡化科技提升还是产业发展都造成巨大压力海水淡化的发展事关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崛起中的人口和经济大国我们必要依靠自主创新快速提升我国海水淡化科技水平,加快培育和壮大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通迂海水淡化这一有效途径有效提高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三)世界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 “十二五”时期,世界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膜法和蒸馏法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是海水淡化的两个主流工艺,提高单机规模和降低淡化成本是其重要发展方向截至2 0 1 0年底,在已建成的海水淡化装机容量中,反渗透法所占比例最高,为6 0%;蒸馏法所占比例其次,为34. 8%;其他方法合计约5%。

      国际上多级闪蒸、低温多效蒸馏、反渗透最大海水淡化单机规模分别达到日产7.6万立方米、3.6万立方米、2.5万立方米;工程规模分别达到日产8 8万立方米、8 0万立方米、3 5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海水淡化成本也逐步降低,淡化水平均售价为0.6~0.9美元/吨海水淡化新工艺和新技术蓬勃发展超滤膜与反渗透膜耦合、蒸馏法与反渗透膜法耦合等多种工艺耦合技术应用日益普遍,以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出水水质和增加系统稳定性;海水淡化工艺与淡化后浓海水综合利用工艺耦合受到广泛关注,以提高海水淡化综合效益并减少浓海水直接排放;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进行海水淡化的新技术发展迅速,不仅为海岛等传统能源缺乏地区提供海水淡化条件,也为这类分散且波动性大的新能源利用提供新途径;此外,膜蒸馏、正渗透等萁它海水淡化新技术也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在海水淡化需求的巨大推动和科技的有力支撑下,全球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2 0 1 0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额已达到3 4 0亿美元,并将保持每年15%~2 0%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 0 1 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将会达到700~950亿美元从区域来看,未来2 0年国际海水淡化市场增长最快的仍然是中东地区,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印度和中国。

       (四)我国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对海水淡化科技发展进行了重点支持,围绕高压反渗透海水淡化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两个主流工艺分别进行了集中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一一突破了多项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高压反渗透海水淡化方面,在杭州等地建成了反渗透复合膜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 0 0万平方米/年,国产海水淡化膜组器性能取得较大提升,并成功应用于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开发出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当的海水高压泵,与日产5 0 0 0吨海水淡化装置相配套的海水高压泵已得到工程化应用;建成了年产2万支的反渗透膜压力容器生产线,产品已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并实现出口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面,在蒸发器设计、传热材料等技术上取得了一批专利,多奎4 5 0 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设备实现出口一一建成了多个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在反渗透海水淡化方面,已先后完成了日产百吨级、千吨级和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示范,工程技术达到国外同规模先进水平2 0 1 1年,我国首个自主设计并由国内企业总承包的日产50000吨/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在河北曹妃甸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技术能力迈上新台阶。

      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面,我国于2 0 0 8年在河北黄骅自主设计建成了1 2 5 0 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能耗等多项性能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二、发展思路与原则(一)发展思路 以战略布局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强化官产学研用相结合,围绕膜法和热法两大海水淡化主流工艺,同时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发,加快示范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双法并举抓时机、工程带动攻成套;突破技术求应用、培育产业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1、双法并举抓时机,工程带动攻成套围绕当前和未来5—1 0年我国海水淡化市场需求,兼顾同期国外相关市场需求,选择反渗透、低温多效蒸馏等主流工艺,系统部署关键材料、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等攻关重点,统筹考虑人才、基地和标准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在我国不同海域的沿海城市和岛屿,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蒸馏法和膜法两种海水淡化技术,并以示范工程为切入点推动国产化技术和设备的工程化应用,进而带动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发展  2、突破技术求应用,培育产业上台阶通过组建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集中国内海水淡化相关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优势力量,强化官产学研用结合,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优化海水淡化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搭建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