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辽宁省阜新市卧凤沟乡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2年辽宁省阜新市卧凤沟乡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三十岁的汪涵 我的户籍名是汪建刚,你可以把它的含义理解成“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 我的名字的来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母亲生我在苏州,那可是名传遐迩的人间天堂 我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于是总免不了前往江南第一名刹寒山寺,拜拜菩萨,祈求平安,寻求问题的答案家里要添丁了,自然是一件大事,奶奶去拜拜菩萨是很自然的拜菩萨的过程中,为了使菩萨能答应自己的请求,她会许下一个愿,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父亲说,许愿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菩萨每天都要接到很多人间呈递的申请报告.人们的心愿各式各样,或求升官发财,或求六畜兴旺,或求金榜题名,或求伸手不被捉等等但是,这么多请求,菩萨怎么记得住呢?这就要看申请人对菩萨许愿够不够虔诚,或者够不够奇特了够虔诚、够奇特的许愿,菩萨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满足你的请求 曾经听说过一个真假莫辨的传说,说是在泰国,有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如果菩萨能让她中当期的六合彩大奖,她将在菩萨面前跳一次脱衣舞 诸位,这个愿许得够生猛吧!没过几天,六合彩开奖了,许愿的女士果然中了大奖!当晚她就买来很多黄色的绸缎,做成很大的帷幔,把自己和菩萨围了起来。
没过多久,帷幔中就传出了悠扬的音乐……阿弥陀佛 诸位看到这里,如果认为菩萨是为了开洋荤,才答应那位女士的请求,那就大错特错了!菩萨什么没见过?况且对于菩萨来说,早已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了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其实佛是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根本的佛理,那就是有欲求就要舍得试问没有大舍,何来大得呢?所以说,许愿真是极有讲究的,其中学问非浅 闲话休叙奶奶在寒山寺的菩萨面前许愿以后,母亲就平安地生下了我,而且,把我生了一个极其可爱的模样(有儿时照片为证)我出世以后,奶奶给我取了一个名字,据我猜想,那名字里一定是玄机暗藏而爷爷却说它不够响亮,就给我另取了一个名字,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建刚”,和哥哥的名字“建平”两相呼应 从此,我就带着“建刚”这个名字,在尘世中浑浑噩噩过了二十一年现在回想起来,从婴孩到成年不久的那些岁月,我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直到有一天——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的广播电视事业一天比一天发达1995天,湖南文艺广播电台成立了当时我正巧在湖南广播电视学校读书,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为了身上的钱包到了月底仍然不会瘪下去,我和几位室友决定到文广去应聘客座主持人 我们几个运气不错,全体都被聘上了。
但是一到上节目的时候,我就碰到了问题 他们说.我的名字不合适 当时电台的大牌主持人,流行用单名,例如“潘峰、洪涛、海波、柴静”等等?名字个个简洁响亮我们这一拨聘上的同学,恰好也是取的单名,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例外而那位同学的复名,也相当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他叫卓麓山,用“麓山”二字做播音名,听起来就很舒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麓山哇噻,这名字多NB! 但是很不幸,我的名字不好用我开口一说“大家好,我是建刚”,一听就差几个档次如果哪天心情不好,还很有可能说成“大家好,我是‘见鬼’” 不行,这名一定要改! 那些天比较寒冷,我的心也随着名字问题的浮现而变得寒冷起来我一气之下,就说:“干脆我就叫汪寒算了但是他们说,汪寒好是好,就是太冷了,不如再改改我想了一会儿,说:“那就叫汪涵吧!涵是内涵的涵,又不冷,又透着一股子文化味 就这样,汪涵诞生了! 阿弥陀佛,自从那次把名字一改,不只是巧合还是菩萨保佑,我的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其中的奥秘,让我在后来的好长时间里百思不得其解 每个人都有灵光闪现豁然开朗的时候节自汪涵自传《三十岁的汪涵——仅此而已》)(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建刚的含义是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因为“我”不想成为建筑工人,所以在二十多年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汪涵。
B.文中举泰国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后来成为现实的故事,是为了表明不管你许的什么愿,只要奇特就能变成现实 C.“我”出世以后,取的第一个名字并不是建刚,是因为爷爷认为之前的不够响亮,就给我换了一个建刚的名字 D.“我”从婴孩到成年的那些岁月,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这些和名字有关自从改名汪涵后,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 E.“我”改名汪涵是因为当时的电台主持人流行用单名,“汪涵”简洁响亮,听起来舒服,并且这个名字透着一股子文化味2)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的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和泰国女士许愿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3)本文是一篇自传,有哪些特点?请简要作答6分)(4)汪建刚改名汪涵,你是否同意他的做法?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说明理由6分)参考答案:(1)C项,3分;E项,2分;D项,1分;A项、B项,0分A改名和“不想成为建筑工人”没有关系,“不想成为建筑工人”于文无据;B不是为了表明许愿“只要奇特就能变成现实”;D“我”之前“多病多灾”“和名字有关”表述不太确切)(2)①写奶奶对佛教的虔诚侧面表达出奶奶对孙儿的无私的爱;②阐述了一个佛理,那就是有欲求就要舍得;③为“我”在以后的事业中一天天发展作了铺垫。
3)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给人以真实感;②插叙有关神话传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③语言简洁平实,富有诙谐色彩4)【观点一】同意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名字也应迎合当时取名的风气;②满足职业的要求,为了事业的发展,为自己取一个艺名也是可取的;③改名属于个人私事,别人无权干预 【观点二】反对①长辈给孩子取的名字,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希望,不应随意改动②名字的改动,抹去了那时的时代印记;③现实生活中,随意改动名字,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观点鲜明,能概括至少三点理由,给满分8分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因各种物象和事象而引起的感动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作品产生的感动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 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C.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 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 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 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D. 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参考答案:1. B 2. D 3. D【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③段,“兴”指的是诗歌作品对读者的兴发感动,而没有诗歌作品的作者对读者的感动。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可知,东方文学理论中的“诗可以兴”与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读者反映论”是并举关系,并没有形成对比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可知,能够背离作者的本意,从作品中生发出无穷的理解和感受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越是能背离作者的本意,就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