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牙的解剖发育及发育异常.ppt
88页乳牙的解剖形态及 组织结构特点,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乳牙和年轻恒牙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特点 熟悉乳牙的牙根稳定期及临床意义 熟悉乳牙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的3个牙列阶段:,牙齿发育的时间,十个钙化阶段(Nolla分期),(5) 牙冠接近形成 (4) 牙冠形成2/3 (3) 牙冠形成1/3 (2) 牙冠开始钙化* (1) 牙囊存在,十个钙化阶段(Nolla分期),(10) 牙根形成* (9) 牙根接近形成,根尖孔大 (8) 牙根形成2/3* (7) 牙根形成1/3 (6) 牙冠完成 *,Eruption 萌 出,概念:牙齿突破口腔粘膜,到牙冠全部萌出,与对颌牙建立咬合关系的全过程 特点: 顺序性 时间性 对称性 性别差异 下颌早于上颌,,牙萌出顺序比时间更具临床意义 乳牙的萌出顺序 A B D C E 恒牙的萌出顺序 上颌: 6 1 2 4 5 3 7 下颌: 6 1 2 3 4 5 7,,“生理性流涎”,第一节 乳牙的解剖形态,一、乳牙解剖的共性特点 (一)颜色 乳白色,光泽较暗 (二)数量 乳牙20个其中乳切牙8个,乳尖牙4个,乳磨牙8个 (三)大小 乳牙都比同名恒牙小,但乳磨牙比继承恒牙大。
二、乳前牙解剖特点 (一)牙冠 短而宽,切缘薄隆突和舌窝多不明显颈缘曲度小,颈嵴明显 (二)牙根 单根可见侧支和根尖分歧三)根长与冠长的比值 根长冠短 (四)髓腔 乳切牙和上颌乳尖牙偏向近中唇侧,下颌乳尖牙稍偏向远中舌侧三、乳磨牙解剖特点 (一)牙冠 小于同名恒牙,大于继承恒牙 颈部缩窄明显尤以下颌Ⅳ明显) 咬合面窝沟数量多(特别是Ⅴ),形态复杂,深度各异,开口(100微米)比恒牙小 牙尖数目:上颌Ⅳ :2—4个(多数为2个),上颌Ⅴ :4个,下颌Ⅳ半数4个,半数5个,下颌Ⅴ :5个二)牙根 从根分叉处向外分开,根尖1/3向内收上颌乳磨牙均为颊2腭1的3根,下颌Ⅳ为近、远中各1的2根,下颌Ⅴ可有近中1远中2的3根或近中远中各为2的4根 (三)根长与冠长的比值 根短冠长 (四)髓腔 髓底薄,副根管多乳牙的解剖形态,薄,钙化度低,易磨耗牙本质小管粗大,渗透性强故牙髓易受外界细菌侵犯,临床上闭锁性牙髓炎多见第二节 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一、 硬组织特点,,二、髓腔及根管系统的特点,相对牙体来说,髓腔大,髓角高 2. 髓底副根管和副孔多,牙髓感染后易通过髓底副根管和副孔侵犯根分歧,且此时牙髓可为活髓。
即:乳牙根尖炎时可为活髓3.乳牙根和根管,乳 前 牙:单根—单根管 上乳磨牙:三根—三根管 下第一乳磨牙:二根 下第二乳磨牙:二根,2根管型 3根管型* 4根管型,→,3根管型 4根管型*,→,,下第一乳磨牙:二根,2根管型 3根管型* 4根管型,→,→,三、牙髓组织特点,乳牙的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且细,根尖部胶原纤维较其他部位多,亦有增龄性变化 乳牙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血管细3.乳牙牙髓的神经纤维呈未成熟状,分布比恒牙稀疏,边缘神经丛少,Raschkow(腊施柯)神经丛的神经纤维也少,从神经丛进入造牙本质细胞层的神经细胞甚少,进入前期牙本质的神经纤维更少,达到钙化牙本质层的神经纤维尤不明显,这是乳牙感觉不敏感的原因之一乳牙冠中部组成神经纤维束的神经纤维多为无髓鞘纤维,即使有髓鞘纤维,髓鞘也不如恒牙发达乳牙牙髓中的淋巴管的有无是有争议的 乳牙牙根存在生理性根吸收过程,在该过程中牙髓组织会发生改变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第三节 乳牙的牙根吸收,一、牙根吸收: 生理性吸收: 病理性吸收:可分为牙体内吸收与牙体外吸收 乳牙根吸收属生理性吸收,呈间断性,有活动期和静止期;,乳牙牙根稳定期 定义: 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称乳牙根稳定期。
临床意义: 1、乳牙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的最佳时期 2、乳牙反牙合矫正时期,乳牙牙根的稳定期,乳牙牙根吸收受继承恒牙位置的影响,吸收从牙骨质表面开始,向牙本质发展,渐渐涉及髓腔 乳前牙牙根吸收常从根尖1/3的舌侧面开始,由于继承恒牙牙胚向合面和前庭方向移动,使乳牙牙根呈横向吸收乳磨牙牙根的吸收自根分叉的内侧面开始,斜面状吸收下颌乳磨牙多为远中根先吸收上颌乳磨牙多为颊侧远中根和腭侧根先吸收 继承恒牙缺失,乳牙牙根的吸收仍可发生,但吸收缓慢,脱落较晚第四节 乳牙的重要作用,一、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二、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 三、有利于发音及保护心理第五节 年轻恒牙的特点,年轻恒牙——恒牙虽已萌出,但未达到牙合平面,在形态和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恒牙一般在牙根形成2/3时开始萌出,2~3年后完全形成牙根),特点: 1、因萌出不久,牙体无磨损,切牙切缘上切迹明显,后牙牙尖高锐2、磨牙咬合面的远中部分可见龈瓣覆盖牙在不断萌出途中,龈缘位置未定 3、年轻恒牙牙冠的高度较低,牙根尚未形成,根尖孔呈漏斗状,髓腔宽大,根管壁薄恒牙一般在牙根形成2/3左右时开始萌出,萌出后牙根继续发育,于萌出后2~3年内完全形成。
4、年轻恒牙的硬组织薄,矿化度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强 5、年轻恒牙的牙釉质羟磷灰石结晶较小,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于发生离子交换,故临床上局部涂氟有较好的防龋效果6、年轻恒牙的牙本质小管粗大,制备牙体时较为敏感 7、年轻恒牙萌出后的成熟现象(post eruptive maturation) 8、牙髓血管丰富,生命力旺盛,抗病及修复能力较强,有利于控制感染和消除炎症有利于临床保存活髓9、牙髓抵抗力强,炎症易于局限呈慢性过程牙髓组织疏松,根尖孔大,血运丰富,感染也易扩散,故应及时治疗牙齿发育异常及其防治,牙齿发育异常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有的来自遗传或家族性的,有的来自环境或局部性的 遗传因素显然在牙齿发育异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牙齿发育异常,是牙胚发育时期各种外来有害因素影响的结果牙齿形态异常,牙齿数目异常,牙齿萌出异常,牙齿结构异常,牙齿发育异常,牙瘤,两种类型:组合性牙瘤 混合性牙瘤 发病高峰:10-20岁 好发部位:前牙区 通常无症状 X线表现为阻射团块或小的牙齿样结构&放射阻射性结节状钙化物,,,临床表现 牙齿不萌、阻生、乳牙滞留 治疗原则 外科切除病灶 尚未发现复发报道,,,融合牙,双生牙,,定义:两颗正在独立发育的乳牙或恒牙融合在一起。
表现:融合位置仅限冠部和根部,有各自独立的髓腔 好发前牙、有家族遗传倾向,,定义:某牙胚在增殖期发生内陷导致牙冠一分为二 表现:单根和分叉冠,牙冠分叉起于切缘止于颈部 有家族遗传倾向,,,融合牙,双生牙,,冠部融合线处好发龋坏,必要时行充填治疗,,定期片切 根管治疗,一、畸形舌侧尖,特点:舌窝内陷,舌隆突呈圆锥形突起 好发牙位:上颌侧切牙&乳中切牙 治疗:妨碍咬合则磨除牙中牙(牙内陷),诊断依据:X线片 特点:釉质严重内陷,X线片上表现为一个小牙包在牙冠中 有家族遗传性 治疗:充填,二、畸形中央尖,在前磨牙的中央窝处或颊尖三角嵴上,突起的圆锥形的牙尖 好发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多左右对称发生 主要发生在蒙古血统的人又称东方人或蒙古人前磨牙细高中央尖易折断导致牙髓感染、坏死、根尖周炎 治疗 ①未折断:分次磨除法、充填法 ②折断: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拔除,三、小牙畸形 又称锥形牙, 好发于上颌侧切牙 治疗:影响美观者行牙体美容,四、弯曲牙 病因:乳牙外伤 多见于上恒中切牙,迟萌,牙冠萌出方向异常 X片确诊 治疗原则:取决于弯曲程度: 弯曲不严重,牙根尚未发育完成开窗助萌,牵引复位 弯曲严重者拔除,第二节 牙齿数目异常,一、牙齿数目不足 又称先天缺牙。
在牙胚形成过程中未能发育形成的牙,是在牙胚发育的早期,即牙蕾形成期的异常先天缺牙,,个别牙缺失,多数牙缺失,先天无牙症,乳恒牙列均可发生,恒牙列先天缺失常见 恒牙最常发生缺失的牙位:下5、上2和8,缺牙数以2颗常见 乳牙缺失见于下颌乳切牙,上颌乳切牙和乳尖牙 乳牙先天缺失与恒牙缺失相关 诊断: X线片确定,治疗原则,缺牙数目少,影响不大,可不予处理 缺牙数目多时,活动义齿修复 乳牙的去留: 恒牙较拥挤时拔除乳牙 恒牙较稀疏时保留乳牙,维持咀嚼功能,将来义齿修复外胚叶发育不全,,,,治疗 早期制作部分义齿或全口义齿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义齿需作适当的调改或重做二、牙齿数目过多 又称多生牙,或额外牙是指超出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病因,不确定 遗传因素 常见伴多生牙的综合征:颅骨-锁骨发育不全、骨瘤肠息肉综合征、口面指综合征、腭裂患儿,多生牙多见于混合牙列和恒牙列,混合牙列>恒牙列>乳牙列 好发部位:前牙区,最常见上颌中切牙之间也可见于牙弓外,唇颊侧和舌腭侧,甚至在鼻腔、上颌窦内 可萌出,也可阻生于颌骨内,呈明显的牙轴异常,有时倒置 形态:锥形,结节形,不规则形,也可与正常牙相似,临床影响,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
如引起恒牙迟萌或阻萌 出现、牙间隙、牙齿移位、邻牙扭转 与正常牙融合,或引起邻牙牙根吸收 影响美观 有报导未萌多生牙可发展成囊肿已萌的多生牙:及时拔除 阻生的多生牙:注意选择拔除时机,手术小心避免损伤正在发育的切牙牙根 埋藏的多生牙如果不予处理,需要定期观察 可用多生牙替代正常牙治疗原则,第三节 牙齿萌出异常,(一)牙齿萌出过早 1、乳牙早萌 2、恒牙早萌 (二)牙齿萌出过迟 1、乳牙迟萌 2、恒牙迟萌 (三)牙齿异位萌出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四)牙齿固连 (五)乳牙滞留,一、牙齿萌出过早,乳牙早萌 诞生牙Natal Teeth 婴儿出生时口腔内已有的牙齿 新生牙Neonatal Teeth 出生后不久萌出的牙齿,一般在出生后30天内临床表现 多见于下颌中切牙,松动明显 影响 松动移位和吸入危险 有时切缘锐利舌腹创伤性溃疡 治疗原则 有吸入危险拔除 创伤性溃疡:汤匙喂乳,对症治 尽量保留牙齿,,恒牙早萌 多见于前磨牙 病因:乳磨牙的根尖周病变 临床表现: 牙根发育不足松动 可能伴有釉质发育不全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避免创伤,二、牙齿萌出过迟,乳牙萌出过迟 多数乳牙萌出过迟与全身因素有关:佝偻病、甲低、营养缺乏等 查明原因,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恒牙迟萌 病因/治疗 乳牙早失: 乳切牙早失,牙龈肥厚-切开助萌/牵引 乳尖牙/磨牙早失,间隙缩窄-开展间隙 恒牙萌出道异常-去除阻力/开窗牵引 恒牙胚发育异常-保持间隙/观察 多生牙、牙瘤、囊肿-去除 全身疾患-针对全身因素治疗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先天性甲状腺分泌不足,三、牙齿异位萌出,(一)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二)恒尖牙异位萌出 (三)低位乳牙,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定义:指恒牙在萌出过程中未在牙列的正常位置萌出 临床表现:6的近中边缘嵴阻生于E的远中颈部之下 X线片:E远中根面非典型性弧形根吸收,,病因: E和6牙体过大 上颌结节发育不足 恒牙萌出角度异常 上颌多见,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分型:可逆性异位萌出/不可逆性异位萌出,,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追踪观察 一般到8岁以后或同名牙正常萌出,受阻不改变-不可逆性异位萌出 铜丝分离法,分牙簧,分牙圈 截冠法 拔除,,恒尖牙唇向异位,恒侧切牙异位,,,正畸,拔除+正畸,,,牙齿固连,病因:牙根吸收中的修复活动过于活跃 发病:乳牙恒牙 , 下颌上颌 乳牙列最常累及下颌D,下颌E, 恒6 牙齿低于牙合平面 正常的生理动度消失 叩诊呈高调音 X线诊断:牙周膜连续性中断,根骨连结处不清,影响,:(1)受累牙本身 (2)对继承恒牙的影响 (3)对合的影响 治疗原则 定期观察 恢复合面高度 拔除患牙,保持间隙,乳牙滞留,是恒牙萌出位置异常的常见原因 有时与继承恒牙先天缺失有关 一般建议及时拔除滞留乳牙 无继承恒牙则保留,第四节 牙齿结构异常,釉质发育不全 遗传性牙本质缺陷 釉质形成不全 牙齿的内源性变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