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735421
  • 上传时间:2018-05-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7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名词解释:1.葛天氏之乐: 传说中的一种古乐, 《吕氏春秋 ? 古乐》有记载,是远古氏族葛天 氏的乐舞,其中包含 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 信仰 2.朱襄氏之乐: 《吕氏春秋 ? 古乐》中记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 蓄积,万物皆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记 载远古朱襄氏部落以音乐来求雨的事情 3.韶乐: 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韶乐是 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 运用最久的雅乐, 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 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4.贾湖骨笛: 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20 余支骨笛,是用 猛禽的翅膀骨制成, 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出土, 是我国音 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 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 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5.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 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 弟。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6.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 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 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7.郑卫之音: 是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原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 是保留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商族音乐的遗声 8.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 乐律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9.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 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 10.李延年 :是汉代协律都尉,他善于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他根据 西域音乐创作出的“新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11.京房六十律: 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 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 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 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 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12.吴歌:又称吴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

      从歌 词的内容、伴奏形式看,吴歌应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抒情曲如《子夜歌》、《上 声歌》等 13.清商乐 :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的 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14.西曲: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 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15.《碣石调·幽兰》: 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它由六朝两代丘明传谱,原 谱是唐人手抄的卷子, 也是迄今我国最古老的曲谱曲名前冠以调名, 应该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此曲的曲调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主要抒发怀 才不遇之感概 16.文字谱 :即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它是古琴简字谱前身的一种原始 的记谱方法,虽然用此记谱法详细具体,却有过于繁琐的弊端 17.大乐署 :是唐代管辖雅乐和燕乐的音乐机构,且负责对女乐工的训练与考核 最多时达一万多人 18.鼓吹署 :是太常寺下属的另一音乐机构,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其规模从 数百人至千人有大乐署不能完成学业者,调至鼓吹署学习大小横吹之说 19.教坊: 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并演出的机构,在隋代就已经设立,由宫廷直 接管理。

      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 20.梨园: 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 是从太常寺乐工精选出来的,只有300 多人,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 21.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 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 道教和外 族音乐 22.大曲:又叫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舞蹈和歌唱,含有多段结构的 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情商大区的进一步发展如《霓裳羽衣曲》 23.参军戏 :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它继承了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歌 舞杂戏,如《大面》、《踏谣娘》等发展而来 24.《霓裳羽衣曲》 :是一首著名的法曲,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 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霓裳羽衣曲》原作已失传 25.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中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变文是一种散文和 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变文所讲的内容分为两类:佛经故事、民间故事 26.减字谱: 古代音乐记谱法的一种有唐代曹柔创立,由文字谱发展而来它 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指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27.唐代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 谱曲而成的。

      因诗中有渭城、 阳关等地名, 故又名《渭城曲》、 《阳关曲》,由于演唱时将其中某些诗句再三叠唱,所以又称《阳关三叠》目 前所见的《阳关三叠》,是在琴歌的形式中保存下来的 28.唐代古琴曲《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时桓伊所作明代 《神奇秘谱》又记载,我国最早刊印的琴谱《太古遗音》等均有记载唐代琴人 颜师古所作,有可能是他将笛曲改编为琴曲琴曲《梅花三弄》共有十段,可分 为两大部分,是一首古淡清雅之作 29.敦煌曲谱 :是琵琶谱, 1900 年一位姓王的道士在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 洞发现的记录了 25 首唐代乐曲的敦煌曲谱, 是迄今世上仅存的一套唐代曲谱, 后被法国伯希和带往法国, 现在珍藏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曲谱记谱所用 的是现代人无法看懂的符号,共有二十个这样的符号 30.《离骚》: 1、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 一首著名琴曲 2、《离骚》一曲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是一首抒情气 息浓郁的大型琴曲现存《离骚》琴谱都以原诗中的诗句为各段标题,可见乐曲 的情绪和屈原的诗作是相一致的 31.潇湘水云》 :此曲出自南宋著名琴家郭沔,最早刊印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 奇秘谱》中。

      其内容表达了郭沔在湖南境内,潇湘两水交汇处泛舟时所发出的感 怀之情曲中不仅仅描写了云雾缭绕的九嶷山和水云交映的潇湘两水的秀丽风光,而且借用山水烟波浩渺、 云水苍苍的意境, 来表达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思之 情和对元兵侵入的愤慨 32.《胡笳十八拍》 :南宋之后,出现了琴歌《胡笳十八拍》在以后的流传过 程中,此曲版本众多明代孙丕显编的《琴适》收有此曲,且流传甚广此琴歌 的歌词使用了蔡琰本人的《悲愤诗》音乐情感浓郁、哀婉缠绵 33.《酒狂》 :此曲为魏晋时期 阮籍所作此曲刻画出了醉酒者迷离恍惚、步履 蹒跚的神态 乐曲打谱为古琴音乐中极为罕见的三拍子,音乐是由一个主要曲调 在不同高度上变化反复 音程不断跳进, 节奏跌宕,造成饮酒者醉意朦胧的效果 34.说唱: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的艺术,其歌唱部分常是一种叙事 歌曲,其说话部分或用散文,或用四六文体 35.变文: 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是佛教寺院为 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 后来范围扩大, 包括历史 故事、民间传说等 36.陶真:一种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

      它流行于农村,在南宋首都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瞽者”, 其唱词与题材比较通俗, 多是七字句, 音乐上大概是上下句反复吟唱陶真到明 清时还很流行 37.鼓子词: 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它以唱 为主,其原始形式以鼓为伴奏,故称谓“鼓子词”,后加上管弦乐器伴奏,由三 人以上配合表演,每段唱词之前有“奉劳歌伴,再和前声”的套话 38.诸宫调: 产生于北宋熙宁、元丰、元祐年间,是宋代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 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其音乐特征是宫调的多样性 39.北宋杂剧: 是综合了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它 的表演形式相对完整,包括艳段、正杂剧和后散段三个部分 40.礼乐制度 :指古代为了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序而建立成一套文化典章制度, 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周朝的礼乐制度, 简单的说就是以礼仪 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41:相和歌:原是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通称,以一人唱,众人和 的应答形式和笙、 笛等乐器伴奏为主 它是从民间收集而在汉代宫廷发展,已不 是一般的民歌,而成为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形式。

      42:坐部伎 :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在唐代宫廷的燕乐,在室内表演,一般 3~12人用丝竹乐伴奏,以抒情、幽雅见长,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43:立部伎: 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在唐代宫廷的燕乐,在室外表演,通 常用 64~180人不等,用锣、鼓等乐器伴奏,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恢弘碎知识:六代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大磬》、夏《大夏》、商《大濩》、周《大武》太常寺: 政府: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 (小部音 ) 记谱法: 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舞谱、律吕谱宋人笔记 :《武林旧事》、《梦梁录》、《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繁盛录》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祖光《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