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三物理总复习各单元教案(人教版).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43108970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6.5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4.纳米技术(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质量l.质量(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千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3)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质量的测量:用天平(1)构造:托盘天平由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码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2)使用:先将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零;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平衡螺母;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俗称游码质量)四点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砝码要轻拿轻放三、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其比值为定值2.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公式:ρ=m/V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3)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g/cm3=1x103kg/m3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决定,而不是等于构成这种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算术平均值四、测量物质的密度1.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m3、dm3(L)、cm3(mL)、mm32)换算关系:1m3=103dm3;1dm3=10cm3;lcm3=103mm3;1L=1dm3;1mL=1mm33)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尺(4)测量体积的方法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针压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沉锤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毫升)?②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凹底凸顶)2.密度的测量(1)原理:ρ=m/V(2)方法: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利用公式ρ=m/V计算得到ρ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①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石块、水、细线步骤: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V2–V1)算出密度②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步骤: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拴在一起全部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V2–V1)算出密度注意: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步骤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体积如若倒过来,则会造成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量③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步骤: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液面的刻度V;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用公式ρ=(m1–m2)/V算出密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农业①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②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2)工业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计熔化多少金属注入仿型的模子里比较合适,这时就需要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计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造成浪费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4℃的水密度最大3.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ρ。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六、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七、运动的快慢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八、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µs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九、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