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教学改革的价值观转向.doc
2页大学教学改革的价值观转向胡建华南京师范大学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大学教学改革始 终是主要内容Z-o特别是当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由精 英边向大众Z后,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对 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耍求,促使大学教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地 深化着改革任何社会改革不仅需要实践的不断摸索,同时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价值 观、价值取向依据认为高等教育价值主耍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 我们可以将指导人们高等教育实践的价值观大致分为个人木位为主的高等教育 价值观、知识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个人木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是将高等教育利于个人发展的价值置 于首位,或者是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主耍价值在丁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以达到完善个性Z冃的知识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是将高等教育利于知识、学问发展的价 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主耍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 究,促进学问的发展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耍是将高等教育利于社会、国家发展的价 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以此促进国 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个人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不仅盛行丁 19世纪的英国大学,而且现代 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仍然以此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不过,随着高 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及价值的日益彰显,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愈 来愈在许多国家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中得到比较明确的体现,尤其是在采取集权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Z后所建立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导着高等教育实践,包括大学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特点:统一的培养冃标,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统 编教材;教学管理制度的特点:统一的管理,严密的计划,刚性的制度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大学教学制度的社会本位为主价值取向在20世纪80. 90年代以来的社会改革潮流中、尤其是进入21世纪Z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式 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学教学制度在价值取向上的转变成为改革Z必须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冃的Z-,这种观念正在成 为影响大学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耍因素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岀:“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行学分制、 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 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 学生个性发展。
可以认为,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大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冃的Z-,这体现 了高等教育从学生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这样一 种价值观而高等教育制度上的一些改革,如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则构成了价值 观转变的客观基础教学活动的发展特征:多元的培养冃标,多样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培养方 式;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向:“控制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是控制,这是由社会本位 的价值取向,即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国家发展培养干部、为社会培养专门 人才所决定的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大学教学活动的冃的与价值取向时,大 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就不仅仅是控制了,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为新的内 容这种服务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这种由“控制噢“服务,的转变是深刻的、 带有根本性质的,它不仅是理念上的,而且还是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冃标: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 度自主学习制度自主的学习制度应当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 条件,自主选择主攻的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选 时间、地点、媒体等),甚至自主选择喜欢的老师。
学籍管理制度例如免修、免考制度,要变刚性的学制为弹性学制,从制度 上保障大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年限,提前和推迟毕业, 为大学生休学与转学搭建制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