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刷题精选模块三 基础强化卷10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doc
6页基础强化卷10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分值:38分 建议用时:4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记一忘三二》是我读的第一本李娟的书之前她的《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因为对“畅销书”有出自本能的疑虑,我的阅读嗅觉故意绕道走直到有一天,偶然读到《猫馆记》我也是养猫之人,遇到李娟却甘拜下风,她不仅养猫无数,观察力更是比猫还敏锐她既写喵生也画人情,令“猫奴”们 我的阅读嗅觉从此锁定了她李娟的文字带有一种清晰光明的节奏感,所以只用了大半个上午,我就读完了这本《记一忘三二》我以为作为散文家,李娟最大的美德是:不抒情以前的作家的散文,是简洁而深邃的可是, ,抒情成为熬制散文(尤其是“美文”)的底料有的作者像撒鸡精般拼命往文章里撒“抒情”,以至于整锅汤漂浮着绚丽的辞藻,闻起来 ,一打捞,却没什么干货李娟不同,她描述,叙述,讲述,但不抒情换言之,不是李娟用语言修饰生活,就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不抒情,那靠什么呢?细节《猫馆记》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处处见细节李娟详写猫的高冷与谄媚,写猫的来与去,写“我家每一只猫咪生平第一次迈出家门的时刻”,均神态毕现, 。
她写扫雪,写老师,写院子,写梦境,写过年,写冰箱,( )何谓栩栩如生?有了栩栩的细节,才能“如生”李娟捕捉细节的能力堪称一流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魂不守舍 转瞬即逝 香远益清 跃然纸上B.神魂颠倒 转瞬即逝 香远益清 跃跃欲试C.神魂颠倒 曾几何时 芳香馥郁 跃然纸上D.魂不守舍 曾几何时 芳香馥郁 跃跃欲试答案 C解析 ①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人、物或事入迷着魔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文中说她写猫细致独特,令人着迷,应用“神魂颠倒”②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时间没过多久转瞬即逝:一转眼就消逝,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文中说“抒情成为熬制散文的底料”应是不久前的事情,应用“曾几何时”③芳香馥郁:一般用来形容盛开的花朵美丽芳香、香气浓厚;也可用来比喻美丽的女性,周身散发的浓烈香气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文中说“闻起来”,因此应用“芳香馥郁”④跃然纸上: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文中说文章刻画形象生动,应用“跃然纸上”。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换言之,不是李娟用语言修饰生活,就是让生活里让语言长出来B.换言之,李娟不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而是用语言修饰生活C.换言之,不是李娟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就是用语言修饰生活D.换言之,李娟不是用语言修饰生活,而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答案 D解析 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不是”应该放在“李娟”的后面,因为前后分句的两个主语一致,据此可排除A、C两项;第二处根据前后的语境,应该用并列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不应该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且应注意“不是”“而是”所带句子的顺序,据此可排除B项,选D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反而不充盈着细节 B.也无不充盈着细节C.也不充盈着细节 D.反而充盈细节答案 B解析 根据前面的意思,李娟写猫的细节很好,所以后面的“写扫雪,写老师,写院子,写梦境,写过年,写冰箱”应该用“也”,构成并列关系,而不能用“反而”,因为“反而”表示转折关系,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应该表达为“充盈着细节”B项,“无不”双重否定即是肯定。
所以答案为B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传统文化的作用,不超过50字5分)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庸和谐的观念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道家倡导“天人合一”,这些思想是中国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理论资源传统文化提倡的人生价值观、人格境界论,比如《大学》《中庸》这些经典中的人格境界,可以为我们重建道德观念提供深层的学术滋养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开放、包容精神,将有助于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使世界文明趋于多元化答: 答案 传统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资源,为重建道德观念提供学术滋养,有助于世界文明多元化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后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叙述传统文化的作用可从中提取关键语句,如第二句中的“是中国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理论资源”、第三句中的“可以为我们重建道德观念提供深层的学术滋养”、第四句中的“使世界文明趋于多元化”,并用概括性的语言将这些信息组织到一起即可,注意“不超过50字”的要求5.扩展下面的语句,使其丰富、生动,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有赞美或喜爱的情感)。
要求符合情景,语句通顺,50字左右6分)梅花开了 答案 (示例一)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示例二)数九严寒,瑞雪中飘来一缕清香,游目四望,原来是一株蜡梅姗姗盛开了它笑傲风雪,香远益清,吸引着我留恋不舍[“丰富、生动,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不畏严寒的品格”(有赞美或喜爱的情感)1分,符合情景即冬季严寒1分,50字左右1分,语句通顺1分]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特定情境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扩写语句,首先要明白题干的具体要求(修辞手法、字数、符合情景等);其次要弄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扩展,应该怎样扩展从句子成分来看,扩写就是添加定语、状语和补语,也叫“添枝加叶法”例如这个句子应该按照以下模式扩展:(什么样的)梅花[怎样地]盛开了,它盛开得〈怎么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
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要认识社会,做事就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答案 D解析 A项,“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B项,“所有人”错,文本末段首句说的是“大部分人”。
C项,“只要认识社会,做事就能……快乐与幸福”错,应该是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孔子对话,阐释了《诗经》之“风”的含义,即社会行为规范与人们的行为方式B.文章以《诗经》中的国风和《周易》中十五卦牵涉到“风”为论据,强调了“风”即“礼”的观点C.亲友们的看法可以左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从中可看出孔子所强调的“礼”的作用D.一群人恣意破坏其他人的风俗习惯,进而导致争斗,甚至引发战争的现象印证了法律法规健全的重要性答案 D解析 “印证了法律法规健全的重要性”错,由原文结尾部分可知,这个现象阐释了人要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风俗习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