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
32页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1年9月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吉林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的关键五年,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突破、开辟新局的关键五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的“大国重器”,也是吉林振兴发展的“源动力”本规划深入分析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和吉林振兴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阐明“十四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指导未来五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规划期为2021-2025年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1一、发展基础 1(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1(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1(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2(四)技术创新再现亮点 2(五)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3(六)产业政策不断强化 3二、面临形势 4(一)面临机遇 4(二)面临挑战 5第二章 总体要求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7三、主要目标 8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9一、集成电路产业 9二、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产业 10三、卫星应用产业 11四、汽车电子产业 12五、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 13第四章 重点任务 14一、突破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4二、立足本地基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5三、提升企业素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15四、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6五、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16六、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各地协同发展 16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估 17一、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17二、规划方案的资源承载力分析 17(一)资源承载力分析 18(二)环境承载力分析 18三、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9四、综合结论 19第六章 组织保障 20一、围绕产业链强化组织领导 20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20三、围绕产业链提供政策链 21四、围绕产业链健全人才链 21五、围绕产业链完善资金链 22六、围绕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 22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扎实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夯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调整产品结构,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速产业融合,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到2020年末,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563亿元,同比增长9.5%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吉林华微、吉林奥来德被评为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和OLED材料生产基地,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园区,集聚效应初显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全省累计有1600余户企业依托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自评估、自对标、自诊断,累计建成5G基站9671个,实现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园区5G信号基本覆盖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攻克高端技术、拓展品牌效应、优化产品结构,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功率半导体器件产销量连续多年全国排名第一,小间距“LED集成三合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半导体贴片胶市场占有1率全球第三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研制成功,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拉曼单细胞分选仪、激光雷达等一批先进产品实现国产化到2020年末,“吉林一号”星座已有25颗卫星在轨运行信息安全、汽车、人口信息管理、教育、政务、电力、农业、采矿等行业应用软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吉林一号”卫星加速组网,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投入运营,璀璨产业园项目集聚建设产业发展对标国家政策导向,多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专项,自主研发的新型显示材料和基板材料均获国家重点支持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省级工业互联网、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能源清洁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等重点平台加快建设,平台供给能力不断强化四)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技术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持续突破集成电路领域,背照式图像传感器技术、IGBT薄片工艺、Trench工艺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精密光学技术、日盲紫外探测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激光及应用领域,自主研发的抗高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激光精细加工技术、激光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型显示与照明领域,集成封装、显示驱动控制等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蒸发源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壁垒,LED照明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G领域,中国电信携手一汽富晟,开创了汽车配件仓储物流领域5G+物流方向的三项国内第一五)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照明、激光及应用、遥感卫星及应用、汽车电子、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集成电路产业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以及设备制造三个重要领域新型显示与照明产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激光及应用产业优势持续增强,初步搭建激光制造、设备加工、多领域应用的产业链条、汽车电子产业引擎作用初步显现,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汽车电子设计、生产企业卫星及遥感信息服务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新型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正在加速构建工业互联网从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发展应用指数在31个省份中排名第13位,在东北地区排名第一六)产业政策不断强化电子信息产业多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扬优势、搭平台、强招引、补短板、塑品牌、提效益,努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吉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吉林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吉林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施方案》《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落实国家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加快发展加强与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战略合作,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为走出振兴发展新路注入新动力二、面临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中美经贸摩擦、技术管制和供应链“断供”的核心领域,产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不可避免地对产业发展带来影响一)面临机遇东北振兴的政策机遇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重要部署和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与浙江、广东等省份的产业合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新机遇新发展格局的融入机遇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智能制造、智慧健康养老、智能网联汽车、能源互联网等的典型应用不断涌现,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创新、打造产业新优势提供有利条件产业升级的趋势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硬件、软件、服务等核心技术体系加速重构,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升级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新思路、新机遇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为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国产化战略的“窗口”机遇贸易摩擦和技术管制倒逼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可控发展,加速国产化进程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不断成熟,部分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不断加速,为产业自主化发展带来重大窗口机会人才和科教优势带来的发展机遇我省是科教大省,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智力支撑,拥有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建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集聚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域高端技术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产业布局带来的动力机遇我省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在加速布局高端芯片、富赛电子工业园等重点项目的加速落地,超高清视频、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布局发展,行业头部企业与我省产业的深度合作,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面临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短期重大负面冲击已经显现,并正在加速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演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供应链出现裂痕甚至部分断裂,外部需求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各种力量对比不断分化和调整。
外部环境加大了我国产业发展的隐性成本,不可避免地对我省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从内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投资热度下降和增速进入平稳期,电子信息产品迭代和新兴领域发展不断加速,但基础核心领域仍存在空白和短板,“卡脖子”问题仍亟待解决,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出挑战同时,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化特征明显,已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以重庆、西安、成都、武汉、合肥、长沙为重点城市的中西部地区的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出更高要求从省内发展情况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条有待完善产品结构单一,面临“器件多、终端少”的问题,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存在缺失,延伸能力不强同时,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尚未形成集群优势产业缺少具备相当规模和引领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有号召力的产业联盟组织,尚不具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产业配套有待完善,创新意识仍需加强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及其他产业配套建设不足,缺乏围绕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的协同创新研发平台,尚未形成协同合作、共赢共生的产业氛围。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充分释放融合发展潜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劲动力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应用需求的牵引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促进供需衔接,完善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多元化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结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供政策链、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