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教学质量概念体系.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g****2
  • 文档编号:278312711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教学质量的概念体系刘慧云 吴庆华〔湖南 长沙 410003〕摘 要: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单一的质量标准,而是一个有机组合起来的概念体系据此,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情境中的“质量〞 教学学术质量就是要求教学活动要遵从学科范式,其质量标准主要由专业权威来制定;教学管理质量首先可区分为绝对的质量概念和相对的质量概念,其次要区别相对质量定义的两个方向;教学 “内生〞质量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内在诉求当教学活动与其内在诉求相一致时我们认为它是有质量的可以将教学学术质量、教学管理质量和教学 “内生〞质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教学质量概念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学学术质量 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内生质量人们创造了大量关于教学质量的术语,但是在不同的文献中,这些术语所表达的意义与内涵不尽一样,术语之间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续性,让我们比拟以下几种关于教学质量的定义教学质量有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其三,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开展变化到达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开展变化的满意度参 考 文 献 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立,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9期。

      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所到达的水平,它一般表达在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特性上,包括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结果和反映 黎琳,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应用TQC理论构建广西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从狭义上讲,教学质量是指符合于为满足顾客一定需要而规定的教学标准条件的总和从广义上说,教学质量是指教学产品、教学工作和效劳等符合既定的规格、标准和要求 徐向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范畴、原那么与体系,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1期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教学结果到达的程度,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到达我们的培养目标 杜祥培,试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及其标准,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2期教学系统功能的量度称为教学质量教学活动中教学系统功能的量度主要是对教学信息的量度,因为系统功能的表现形式是以信息传输的优劣、流畅与否、有效性、可承受性等为依据的 王宪桂,教学质量的整体研究,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第3期教学质量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学全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教案书写、备课笔记、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整体效果的优劣程度 徐静,目标教学中单元目标达成的先决条控的主要环节及其标准,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2期 王宪桂,教学质量的整体研究,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第3期 徐静,目标教学中单元目标达成的先决件,四川解剖学杂志,1996年第2期。

      通过以上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者在定义教学质量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或许正如Edward Sallis所说:质量是个必须小心处理的概念难以处理是因为这个字意义多变,对不同的人而言指的是不同的事大家都赞成有质量的教育,但是要定义质量的时候,争论就开场了 Edward Sallis著、何瑞薇译,全面质量教育,P1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争论并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当研究者在各自的角度定义教学质量时,往往只意味着研究活动的开端,而整个研究活动无疑受到概念定义的限定这样,就不难理解同为研究教学质量的文献,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何以千差万别因之,在进展教学质量的研究前,就需要对概念进展清楚的分析,以提醒研究者和读者明白主要在研究些什么问题上述研究者关于教学质量的定义大致可从四方面解读:第一,教学质量是满足、符合、到达某一规定标准的程度与水平;第二,教学质量是学生的开展变化以及不同的群体对这种开展变化的满意度;第三,教学质量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第四,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系统效能的问题第一种定义关注“规定标准〞,为与其他定义相区别,我们认为这一“规定标准〞主要是从学术标准内部加以确定的,有关定义中提到的教学设计、教案书写、备课笔记以及监控活动的标准主要由教育者设定,一般不涉及受教育者。

      这种定义下的“规定标准〞容易得到具体化,因而较具可操作性第二种定义是一个满意度的问题,较之第一种标准更为抽象,不太能够得到统一的标准,但贯彻了 “顾客第一〞的质量理念第三种定义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有关,关注受教育者主体的开展第四种定义那么强调管理手段与方法的效率,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质量标准〞我们认为四种定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什么是“教学质量〞,但每种定义都有其片面性,没有涵盖足够的质量内涵或许教学质量本身就不宜从某一单一的角度来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防止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果其如此,就有必要在一个较广泛的框架内讨论教学质量本文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情境中的“质量〞这一定义包涵如下两层意思:第一、要考虑教学活动的情境化教学活动与其所处的时空背景〔从宏观的高等教育的规模、构造和资金提供的变化到微观的教学环境的创设等〕相联系;第二、要考虑如何理解“质量〞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质量〞往往有不同的理解 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的一项名为“质量管理、质量评估和决策过程〞的研究中提出如下的高等院校质量标准 John Brennan、Tarla Shah著、陆爱华等译,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P1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类型1学术重点在科目上——知识和课程专业权威质量标准在院校内部不同类型2管理重点在院校上——政策和程序行政权力质量标准在院校内不变类型3教 育重点在人——技术和能力教职工开展者/教育者的影响力质量标准在院校内不变类型4就业状况重点在产出上——毕业生标准、学业成就雇佣或专业权力质量标准在院校内有不同之处,也有一样之处这一分析框架是为了比拟不同背景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而提出的,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学情境中的“质量〞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不会讨论第四种类型的质量标准,原因在于:第一、就业状况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学质量,但就业并不直接包含在教学情境中;第二、就业状况的变化与改善很多时候受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三、通过教学活动来改善就业的动机可以在前三类标准中表达一、教学的学术质量一直以来,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都拥有自己的一套机制来确保他们的教学质量,这套机制以“发现优秀人才并使他们保持优秀〞为特点在这套机制中,人的品质和教学质量直接产生联系——学生要具备必要的资格才能进入高等学府,乃至最终取得学位;教职员工要具备必要的资格才能上岗,乃至获得提升,直至升至教授这套机制强调学科领域以及源于学科特色的质量标准,它通常意味教师和学生要经过相当严格的过程融入学科领域并攀爬学术等级概言之,教学的学术质量就是要求教学活动要遵从学科范式教学的学术质量如何得以存在并得到检验了?首先,需要某一学科成熟的学科范式库恩认为范式即常规科学,它使科学家共同体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 王善博,库恩理论体系的整体论向度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3期其他一些研究者进一步指出,范式除包括符号概括〔以符号表示的方程式〕、模型〔将分散的经历材料与理论加以系统化、整体化的构造或框架〕以及事例〔具体的解题〕外,还包括科学共同体的组织构造。

      第二,需要“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理念这一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德国教授宣称的“自由学习〞与“自由探询〞在1957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费利克斯·福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提出了教员的“四条根本自由〞,即依据其学术背景自己决定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谁来学第三,通过同行评议检验教学质量同行评议取决于这样一种共识:专业学者按一定的原那么到达一个合理的明显的共识,这个原那么要认定某些工作做得好,其他的做得不好,没有这种共识,学术质量就不会存在无庸置疑,教学的学术质量标准主要由专业权威来制定,他们在制定这些标准时主要考虑的是学科范式,而非千差万别的学生情况相较其他背景下的质量标准,保障教学的学术质量的思路和制度可能是最为清晰和完善的,如我们有较为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毕业和学位授予制度以及教学文书制度等但这并不代表教学的学术质量没有争议,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科尚未形成成熟的学科范式;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理念屡遭侵犯;而学术“同行〞身份也时常受到置疑二、教学的管理质量教学管理质量中的 “质量〞概念,在内涵上较为复杂的,需要进展分门别类的探讨,而不是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定义。

      首先要区分的是绝对的质量概念和相对的质量概念绝对的质量概念将质量视为“卓越〞、“优秀〞、“第一流〞的代名词在这个意义上,质量用来传达身份与地位的优势,稀少和昂贵是这一质量定义的两个特征在教学情境中,这样的质量概念实质上是精英主义的只有少数教育机构能够提供这样“高质量〞的教学,也只有少数学生有资格获得这种“高质量〞的教学这样一种质量与其说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不如说是一种理想化的质量追求虽然“卓越〞、“优秀〞等名词在很多质量文献中随处可见,但据一些研究者的看法,“高质量〞的绝对概念与质量管理关系不大,而是在公共关系领域中很有作用,也许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推展质量的观念 Edward Sallis著、何瑞薇译,全面质量教育,P17,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相对的质量概念那么是一种比拟的结果,是依据规格、标准以及愿望和要求可以加以测定的质量的标签可以贴到任何产品和效劳上,只要这些东西符合目的并到达标准绝对的概念是精英主义,那相对的概念就可能是平等主义的,而这正是群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其次,要区别相对质量定义的两个方向管理质量的第一个定义方向是符合规定,这里的“规定〞是生产者通过方案职能预先设定的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

      这一质量管理模式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把质量看成是符合生产方预先设定的标准或规格,质量合格与否由生产者负责判定;第二,质量管理就是控制制成品使之符合设定的标准和规格这一质量理论是在传统工业生产领域内产生和开展起来的在教学活动中,这一质量管理模式与教学的学术质量相衔接——由学者专家提出质量标准,管理者将其转化为管理目标并构建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使教学活动到达规定的目的和要求管理质量的第二个定义方向是到达顾客的要求,这一质量概念除承受质量可测量的层面外,更关注质量中抽象、模糊的层面,包括关心、效劳顾客以及社会责任等,其显然以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以到达规定的质量参数为第一要务这一质量理论主要适用于效劳业领域顾客感知质量理论是一种较成熟的效劳质量理论,它是如此定义“质量〞的:“顾客感知效劳质量〞是顾客期望的效劳质量与顾客实际承受的效劳质量之间的差异 Gronroos Christian,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82,18(4);需要指出的是,管理活动本身仅仅只是一套程序和方法,管理活动中只有管理目标而不再产生真正意义的新的质量标准。

      教学的管理质量其实早在管理活动产生之前已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