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5140703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什么是法治国家1V法治国家的含义所谓法治国家,就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法院、检 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行为依法进行,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 的切实保护,国家机关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的国家换言之,法治国家,就是包 括立法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政党在内的任何机构、组织以及个人都受法律的 支配,都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国家,是国家法治化的状态或者处于法治化的国家, 一种主要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 的社会状态法治国家”或“法治国”这一概念在德语中最先使用,最初是相对于“警 察国家”或“警察国”的一种关于国家类型和治国方式的统称早期“法治国” 思想渊源于斯多葛学派自然法理论和古代罗马法律制度所形成的欧洲法治思想 早期的法治国是指中世纪欧洲的某种国家形式,尤其是德意志帝国,当时被认为 是“和平与法律秩序的守卫者”,其国家权力的限度基本上由法律所规定,但并 不具有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等民主特征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亦称自由主义 “法治国”(德文RechtsStaat),是德国资产阶级宪政运用的产物,其基木含义 是国家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也就是说,国家依法实行统治。

      所 以,法治国家也被代称为“法治行政”或“法治政府”2、法治国家的条件和标准根据法治国家的构建理论可知,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应符合以下条件和标 准:(1)法治国家的政治统治模式应该是民主政体形式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主 要有君主政体(如中国的封建帝制)、贵族政体(如古罗马时代的贵族共和制)、和 民主政体(如现代西方国家的民主制)O民主政体的特点,是在国家管理中服从多 数人决策,容许少数人意见,由民选议会,责任政府,独立的司法机关掌握国家的 最高权力,废除了世袭制,独任制和专权的国王在历史上存在的专制政体下,一 般是不存在法治的;而在政治较民主的美,英,法等国,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法治2)法治国家的国家权力结构应该是分工制约关系以前一•提分工制约即 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必须受到批判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实践已充分证明, 国家权力结构必须是有平衡有制约因素的如果一个国家,权力机关高高在上, 滥用国家权力,不受任何约束和制裁,就会导致腐败和专横,贻害无穷3)法治国家的社会控制原则应该是服从法律治理国家对于社会进行控制的手段方式多种多样,诸如执政党政策、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思想教育、个 人威望、行政命令、社会舆论等。

      但所有的手段方式中,法律的力量最有优势, 因为法律具有其他手段不具有的特点:明确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补偿 性等等,这使法律的作用力更为强大和深刻其他社会调控手段相形之下,地位 是附屈的,作用是微弱的4)法治国家的经济条件是市场经济机制纵观历史,法治从來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国家垄断的计划经济无缘如在土地为根基、贵族为主体的封建社 会,强调等级特权,还有什么平等自由的法治精神可言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 使当事人建立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交易关系,这就要求在法律中体现权利观念、 自由观念、平等观念、契约观念、利益观念、效益观念等,于是有人称“法治的 实现程度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5)法治国家的文化条件应该是进步发达的理性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和素养如何,也同样决定着法治的实现程度文化对于法治的作用力是最根深蒂固的, 也是最为基本的和重要的在愚味、无知、迷信和盲从的文化环境中,必然派生 出“人治”的肌体,而“皇帝”在中国照样的统治,就有赖中国人的人性方面的固 有弱点和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弊端相反,当所有的公民都普遍拥有文化知识、科 学精神、法律信仰、公民意识、人权思想、正义要求的时候,当人们都尊重真理、 遵守规则、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就不会把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个别 人的智慧和品行之上,靠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法治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国家,以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为基本政治特征,与资本主义 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有本质的区别;它应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具有中国优 良传统和文化特色的法治国家,而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或者前苏联等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的模式;它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国家,并随着经济、政治、 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儿点:(1) 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法治人民民主是法治的冃的和核心内容, 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方略和形式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 律化2) 社会主义法治是以确认、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维护、巩固和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3)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法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和优点,改善、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就是我们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4)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共产主义思想和 道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方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文 化特征。

      我国法治只有坚持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 理论基础,才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 精神支柱2、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坚持的五项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体 现并坚持以下五项原则:(1)宪法和法律至上原则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且屈 于人民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民主性质的体现及其合法性的 依据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当家作主, 行使主权权力;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通过其他各种方式 和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制 定的我国宪法和法律,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因此,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至上,实际上是人民利益和意志至上,是人民至上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由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由于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无任何自己私利的工人阶级政党,因 此党所代表的利益与人民所要求的利益是同一的,党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是一致 的。

      我国宪法和法律在以国家意志的形式汇集和反映人民意志的同时,也体现和 反映了党的意志所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就是坚持党的 意志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和至上,就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的性质、 宗旨和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三个代表〃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应有之义有一种观点认为,宪法、法律至上就是否定党的领导这种观点,表面上是 坚持党的领导,实际上却在法治领域把宪法、法律权威与党的权威对立起來,把 法律化的党的方针政策与党的整个领导对立起来,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立起来,最终是把人民与党对立起来这种对立的结果,必 然是人民利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败俱伤宪法和法律至上与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是一致的我国宪法序言明 确规定,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政策的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因此,坚持和维护宪法、 法律的至高权威和至上地位,实际上是确认党的领导权威、执政地位及其政策的 至上性,是用法治的方式维护党的权威,坚持党的领导,推行党的政策,实现党 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从制度上、法治上保证党章规定的〃党在 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全体人民当家作主,主要是采用〃 代表制〃的方式,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选举人民代表,由他们在各级人大代为行使 国家权力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宪法、法律和法规并且依法监督其实施,这是 人民行使主权权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在立法上,人民的所有成员都是 平等的,他们依法平等地享有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权,以保证法律(广义的概念, 包括宪法、基木法律、法规等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始终体现人民的 意志,但在立法上是不能与敌对阶级、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讲平等的,所以,我 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而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和遵守 上的人人平等,在立法上只能讲〃人民平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得到实施和遵守,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的 利益和意志、党的方针和政策的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实施和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权威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法律对其实施机关和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作为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原则,法律而前人人平等包括:(1)公民的法律身份和 法律人格平等,任何公民不得因为性别、年龄、民族、种族、肤色、语言、宗教、 社会出身、财产状况、职业、职务等而被区别对待;(2)所有公民平等地享受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公民受法律的平 等保护,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任何组织和公民个人不得有超越于宪法和 法律之外、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于反对特权,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依法行政, 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宪法和法律集中反映了党和人民的意志, 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威,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因此保证它们得以平等地 执行、适用、应用和遵守,既有利于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维护法治的权威, 又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国家的长治 久安如果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难以实现法律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如果 允许法外特权的存在,法律权利和权力就会失去保障;如果法律可以恣意妄为的 实施,共和国就将没有规矩和方圆;如果法律不能公正有效的实施,成为一纸空 文,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无从建设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应当依法给予诸如犯罪嫌疑人、囚犯其至触犯 国家刑律的敌对分子以法律上的平等待遇有人认为这样做是放弃了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的阶级性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在立法时的不平等体现了它的阶级性,由 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已经根据党的政策和实际情况,充分考 虑如何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对待各种社会主体,并用法律规范分别规定了民事、 经济、行政、社会和刑事等各类法律的不同对象、范围、方式和结果,因此,在 法律实施和遵守的时候,只要我们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平等保障一切法律关系主 体的合法权利,依法追究一切违法犯罪人的法律责任,就是在坚持法律的阶级性 和人民意志性。

      3) 依法行政原则徒法不足以自行”行政权是为了执行法律而设立的, 它的主要职能是快捷准确地执行体现为法律的人民意志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绝大多数(80%以上)的法律是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的,因此法律在现 实生活中能否发挥应有作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否依法行政是至关重要 的我国的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 乡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管理财政、民政、公安、安全、民族事务、司法行政、 监察、计划生育等工作,行政管理涉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社会和社会生 活的方方而而,而行政管理实际上就是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 民、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民族与民族等各种社会关系在立法已对各种社 会关系有恰当定位并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严格依法 行政,就不仅可以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和滥用,而且可以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