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
3页1.2.3.4.5.XX学校20 XX〜20 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一物理•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得 2分,有选错得0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变速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恒定,则其运动速度恒定B .变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一定是变化的,但其速度的方向是恒定不变的 C.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若物体的速度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某人从A点出发在两分钟内匀速向东走了内匀速向西走了 300m到达C点,现以 始计时,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此人第一分钟内的位移为 100mC.此人前四分钟内的位移为 100m某人绕着长为41、宽为31的矩形操场跑步, 快慢和绕向保持不变,则( )t 141A .在前一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2 tC.在前-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为 2014 t200m到达B点,在B点停下休息了一分钟后在三分钟 C点为原点,向西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从A点出发时开B .此人前三分钟内的位移为 -200mD .此人前五分钟内的位移为 100m从操场的一角出发在时间 t内跑过了 2周,若跑步的B .在前一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23tD .在后 时间内平均速率为4281t7.F i、F 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 15N,则下列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 (C.F i=25N F 2=25 NF 1 =8 N F 2 =6 NB. F 1 =16 ND . F i =12NF 2=6 NF 2=4 N8.9.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A,两物体相对静止整体匀速向右滑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作用于B的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B作用于A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B作用于地面的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D .地面作用于B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如图高低不同的两面平行竖直墙之间放置了一个质量为墙右上角上的点A与小球接触且点A与小球的球心之间的夹角为v,则右边的墙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A. mg cost B . mg sinC. mg ta10.电梯天花板上有一轻质细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下运动的过程中,为确保细绳不断(重力加速度大小取为如图所示为某质量为 2kg的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关于这个质 点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所受合力方向在 2秒时刻发生了改变 B .质点所受合力大小为2Nv/ (m/s)21-1-22 4 t/sC. 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零一木箱在人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粗糙的水平面直线前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前3s内的位移大小为2.5mA .若人撤去推力,木箱会随后静止,所以人的推力是维持木箱运动的原因B .因木箱向前运动,所以一定有人的推力大于地面作用于木箱的摩擦力C.若木箱运动地越来越快,则人对木箱的推力大于木箱对人的作用力D .若木箱向前运动地越来越慢,则一定有地面作用于木箱的摩擦力大于人的推力一质量为1kg的物体,静置于倾角二=30°的斜面上,现用大小为 2N的拉力沿斜面向下拉物体, 物体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10m/s2),则( )A .用大小为6N、方向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拉物体,物体一定静止B .用大小为C.用大小为D .用大小为6N、方向沿斜面向下的拉力拉物体,物体一定静止8N、方向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拉物体,物体可能运动5N、方向沿斜面向下的拉力拉物体,物体可能静止A►Bm的光滑小球,矮O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1D. mg!^2kg的物体,电梯上30N,下端挂一质量为10m/s2),则(A.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大小不得超过5m/s2B.电梯向下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大小不得超过5m/s2C.电梯向上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大小不得超过5m/s2D.电梯向下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大小不得超过5m/s2O11.如图固定于地面上的光滑斜面的倾角为 37物体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度大小也为a ,则拉力F的大小是(sin 370 =3 5 6A . - mg B . - mg C. - mg2 2 5现用平行于水平面向左的拉力F拉一质量为m的a,若该物体放在斜面上沿斜面自由下滑,加速0.6 , cos370 =0.8)(8D. - mg512.如图所示,质量为 M、m的两个物体A和 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有一外力将 B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桌面上方细线与桌面平行,现撤去作用在开始运动,此时B物体的加速度为a,若另加一水平向左的外力加速度大小也为a,则所加外力F的大小为(A. (2M m)gC. 2MgB.D.2 2M Mm mg2(M m)2gB上的外力,使A、E从静止F于B物体上,使B物体向左的6.第口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每空 4分,共20分)13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F、G共7个计数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 3个打印点未画出三•计算题(本题 4小题,共计4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_ 215. (10) 一个小球从距离地面高度 h=80m处自由下落,g取10m/s,试求:(1)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v的大小(2) 小球从开始运动到落地的总时间 t(3)小球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x■ 单cm*1.40^*1.89 *2.40 ”2.913.403.90■ 单位 cmABC D E F G \• 占 ・ ■ * « *(1)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 ,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填写序号)A •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 •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 •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2) 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 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F = m/s,计算出小车加速度 a =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4.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以下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但顺序被打乱,其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CO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 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 F.②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C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测力计的方向C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 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 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C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 .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⑥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弹簧秤拉力的图示在图中作出,图中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 2N , O点是橡皮筋的可移动端点的位置•则合力的大小为 N.16. (10) 一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如图(a )所示,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如图(b )所示(g=10m/s2),求:(1) 1s末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的大小(2) 在2s到4s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 a(3) 物体的质量m(4)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J17.( 10)如图所示,物体A、B间用轻质弹簧相连,654321t/s已知物体A的质量mA = 2m,物体B的质量mB = m ,且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其重力大小的 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
在撤去外力的瞬间,求:(1) 弹簧弹力的大小(2) 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k倍,在一水平外力作用下, A和B 一起沿18. (12)如图一与水平面夹角 v - 370以速度v0 =10m/s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与两转动轮的切点 A、B间的距离L = 16m,—个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放置于 A点,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0.5 ,(席 ⑥0 = ,重力加速度g=10m/s2)求:•选择题1. D 2. B 3. BCD 4. BC5. D7. C 8. BC 9. D10. AD11. A二.填空题13. (1) _A答案6. AD12. C0.4560.7852)(5)(6) OR(4)(3)(2(2) 14N15.解:(1)设落地速度为(2)设总时间为t2V1 则 w = 2gh1 2 则h gt2得 v1 = 40m/s得 t=4s(3)最后一秒为第V2=g (t-1) =30m/s 则 X4 二 V2 1s 舟 g (1s)2 =35m4秒:第四秒初速度、 1 2第一阶段位移a^ 5m21 2则 L - X1 = v0t2 a2t2 得 t2 二 1s2所以 t1 t^ 2s216. (1)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静摩擦力 f =2N(2) 由b可知,2s到4s物体的加速度a=8m^s=4m/s22s(3) 物体在4s至6s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 = 4NF物体的质量m = —a6N -4N4m /s2二 0.5kgf f 4N(4)动摩擦因数 0.8Fn mg 5N17. (1)匀速运动时物体 A所受摩擦力fA =kmAg = 2kmg又A物体平衡所以弹簧弹力 F二fA =2kmg(2)物体A向后的摩擦力 fB二kmBg =kmgE物体所受合力IF = F fB =3kmg得:a^3kg仃="Fn = "mg cost 方向向下对E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fB = mAaB18. (1)设物体质量为 m,初始阶段:物体相对于斜面向上运动,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