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研讨 教案教学设计.doc
13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研讨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研讨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研讨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钟卫国 一、整体把握 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置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这封信可分为三段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第1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历虽然时值腊月末尾,但风景仍可观,气候尚适宜只是因为裴迪正在温经,准备应试,不便相扰,所以只好单独入山游玩在感配寺稍事休息,与山僧在一起吃过斋饭后,便踏上旅途了。
这一段写得干净利落,只交代了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单独出游的寂寥心情正因在山上索然无味,才无事可叙,几笔带过 第2段写旅途的经历作者在旅途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使他很兴奋!所以他才用重彩浓墨比拟详细地记叙、描绘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当北行涉过水色深沉的灞河时,已经是明朗的月亮照耀城郭的时分了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细波密纹随月光上下浮动山上的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从深巷传来如豹吼一样的犬吠声,村中夜间舂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伏,一并作响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切实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表达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下面写到中途休息时,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他回想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第3段,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竭力铺叙辋川春日风光之美下面展开的是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
作者说: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他又补充说: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这里的春天太有趣了,你可不要错过时机呀!在这一段里,作者从风景的优美到二人的志趣相投全都说到了,在如此热情的邀请下,裴迪岂有不来之理! 二、问题探究 1弊魑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表达? 书信是直接与承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1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2段对往昔的回忆,第3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局部,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书亦如诗作者的思想、性格、审美趣味已尽在其中了 3弊魑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作者为何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风光,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表达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关于练习 一、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景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这两段文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设题意图:设计这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景物描写局部的体验,提高语言素养 参考答案: 第1段:“北涉玄灞……复与疏钟相间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 第2段:“当待春中……麦陇朝雊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树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鱼嬉戏于清流,白鸥展翅与晴空早晨,珠露圆润, 闪亮在草尖、麦苗上,清晨野鸡在麦地里鸣叫 第1段描写,是蓝田山的冬夜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第2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二、解释以下加点的字的意思 1弊阆路轿戮 2庇肷缴饭讫而去 3倍嗨缄傥簦携手赋诗 4比皇侵杏猩钊ひ樱∥藓 5鄙街腥送跷白 设题意图:让学生联系课文掌握古汉语中的常用词语 参考答案: 1狈剑赫,正在 2逼:罢,完毕 3标傥簦阂酝,从前 4笔侵校赫獾敝小 5焙觯翰蛔⒁猓忘记 6卑祝菏樾胖卸云奖餐肀驳那辞 三、试将下面王维的三首诗与本文比拟阅读,说说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相通之处 (诗略)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拓展题,本文与王维在诗中营造的意境有许多相似之处,让学生比拟欣赏王维的诗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参考答案: 诗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相通之处是,善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善于把对自然的热爱欣喜之情融于景物描绘的过程中,这样诗文便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王维的诗和文中都有禅意,其中常用“寒”“空”“清”“冷”等字,营造一种空灵凄清的意境王维工诗善画,苏轼评价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和三首诗都写景如画,是诗画结合的典范 教学建议 一、文中景物描写有特色,有情韵,语言优美全文以整句为主,兼以少量的散句,整散结合对于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加深体会 二、通过联想进而描述文中所写景物,是体会意境与诗画相结合的好方法。
可结合“研讨与练习一、三”,引导学生在描述扩写中体会,不宜只用讲析善丹青的同学可根据诗文的画面意境,尝试给诗文配画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王运熙)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表达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赠从弟司库员外纟求》)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开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瘖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思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山水之作如《终南山》《华岳》描写雄伟的山岭,《汉江临泛》描绘浩瀚的江流,《山居秋暝》表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氛,《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之中溪涧或寺院的幽邃景象,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五言绝句《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辋川集》20首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很精致,有如精巧的绘画小幅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田家》《淇上田园即事》《田园乐》等10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王维把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和平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了悠闲自得的隐士式的人物,以这些诗歌表现了自己对于闲适生活的喜爱。
其他一些描写隐居生活的诗篇,也常有出色的写景片断,如“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韦侍郎山居》)、“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等,绘出了山林田园间种种动人的风景画面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表达的闲情逸致和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巧,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开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到达了一个顶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句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
他的七律或雄浑华美,或澄净秀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