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人之于国也.doc
4页设计意图:让古老的经典和现实挂钩师:出示文言片段 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回何以利 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我们看到忧心国运的梁惠王才一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孟啊,你大老远地来我们魏国,有什么有利于我国的高招儿没有? 师;谁见梁惠王 生:孟子 生:从这次会见可以看出惠王的品位?是—— 生:比较急有点急功近利,恨不得马上把国家建设好直接进入小康社会(笑) 生:梁惠王对利益很看重, 师:看重利益也不见得是坏事,司马迁不是说过,天下熙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生:他不太讲究礼貌神气的很,你看,称孟子为老头,似乎还是糟老头 师;老孟好歹在江湖上是有点名气的,你这样称呼我,我还不生气,我周游列国,向各个诸侯兜售自己的政治理想,屡屡碰壁,对国君提的意见哪怕再尖刻也不会给自己招来任何人身安全方面的风险,至多人家国君“顾左右而言他”所以孟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推销员。
他的座右铭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师:如今梁惠王向孟子大吐苦水,今天这位国君碰到了一个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什么问题?(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是说别国的人民不减少,而自己的百姓没有增长 师;百姓多少和国家有联系? 生;百姓多了国家的战斗力就强,人多力量大, 生;人口多了,就可以称王称霸了,就可以实现他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 师;现在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政策,在古代是鼓励人口出生的,当时越王勾贱为了振兴越国, 鼓励生育, 实行性开放政策...呵呵,人口确实很多,也是打败夫差的一个理由. 师;我觉得梁惠王的疑惑也是有理由的,因为—— 生:大王认为自己很努力简直是治国仁君 师:何以见得? 生;他自己说,我治理国家,尽心了,努力了,付出了, 师;而结果是—— 生;竹篮打水一场空 师:他说尽心了是怎样的语气 生:自夸炫耀焉耳矣,是尽心拉啦啦(笑) 师;说到治国政策是很简单的,一言以蔽之—— 生;就是移 师:怎样移法,你认为这有效果吗?说魏国境内发生凶杀案,就开始移民—— 生(笑):不是凶杀案,这里的凶是荒年。
师:哦,你是对的,我是错了笑) 生:把河北的老百姓移到河东,把河东的老百姓移到河内 生:发生在河东也是如此, 师;移是他的法宝,忙得不可开交,而结果确实一团雾水到底他移动的是哪些人? 生:是全国人民,师:是全体老百姓吗?这里就有奥妙了了生思考) 生:可能不包括老弱病残的,不能走动的 生:文中说把粮食移过去,说明河内还有人, 生:移的是一些青壮年,是国家的兵源 师:对,一针见血啊,(笑)宋代的朱子解释“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不能移者”着眼点在留下的老幼,注意的是老幼的不能行走若真是为了救灾,根本不必要移民,而且,移民涉及到家庭伦理等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你看三峡移民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梁惠王的一切决策都要以战争为指归为什么这样看重青壮年呢? 生:各国的人口却是可以在国际社会自由流动的,好比出国不用办护照,入境不用申请签 师:就连暂住证都不用办笑)在这个时代里,人民的自由迁徙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而国君要想增强自己的国力,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用比邻国更好的政策和生活来吸引邻国的人口迁徙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成为自己国家的国民——在地广人稀的当时,人口可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啊。
梁惠王现在就在操心着这点,他觉得自己很冤:为什么我为人民做了这么多,可还是没能把邻国的百姓吸引过来呢? 师:好比有一个同学每天埋头读书,但读啊读,读啊读,一碰到问题,大脑也不思考,就跑办公室,跑啊跑,察邻桌之人,无如本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见少,本人之分不加多,WHY?(笑) 师:孟子怎样说明这个抽象问题? 生:打比方,孟子是打比方的高手, 生:用战争打比方,因为大王的爱好是战争,(翻译句子) 师:当时,如不打仗,就难以生存,也就不叫战国了(笑) 师;注意其中的词语鼓,走,而字用法 师:我们一个俗语—— 生:以五十步笑百步 师:你能猜想孟子讲这个故事时的语气和神态 生:是很平缓,慢条斯理的,是不露声色的 生:其实跟钓鱼一样,不要太心急,要慢慢来 师:王就是一条鱼,面对投下的鲜美的诱饵,你能说出他的神态—— 生:马上上钩,脱口而出,不可 生:直不百步耳,是很自然的回答,根本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圈套 师:此刻你再想象了孟子的神态—— 生:面露喜色,踌躇满志。
很自然马上接口,王如知此, 师:有点类似于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老赵用忽悠大法,马上接口说恭喜你 生:答对了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师:俗话说,老鸹站在炭身上,尽看见人家黑了说的就是你此刻此刻,作为梁惠王的心理活动是 生:梁惠王是失望透顶,我希望得到霸道,而你却给我王道, 师:人在失望的时候,很想得到别人的指点,是自己感觉到还有希望孟子提出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观念性的比喻之后,开始进入细节了,孟子的政治主张是—— 生:王道 师:王道是什么?什么是王道?(笑)老孟在阐述自己的王道治国哩念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心态?比如昨天中午二班和别的班级乒乓球赛,我们二班赢的痛快,直落三局,干净利索 ,我 看到我们二的同学载歌载舞,发出了胜利的欢呼(生兴奋) 生:哦耶 师:还要伸出两个食指做胜利状 师: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在今天决赛时4班被横扫,大家的语气是 生:唉, 师:这是伤心的心情当然表达出我们班级中集体意识和荣誉感语气助词的功能是巨大的,比如初中时候学过的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连用20多个“也”,表示轻快感情(有生在背诵《醉翁亭记》) 师: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读一读,然后找出一些关键的语气词,注意语气。
生朗读) 找到哪些语气助词 生:有也 师: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古人朗读是摇头晃脑,自我陶醉,我们模仿模仿(生模仿) 师:很有古风啊,这段文字是围绕一个词而展开? 生:是王道之始也, 师:王道是个好东西,是孟夫子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指南,你具体说说王道是什么—— 生:好象比较简单,很容易 生:农业搞好,渔业搞好,师:什么叫数罟, 生:细密的渔网, 师:现在怎样捕鱼? 生:用电捕鱼,属于乱捕 生:有些地方直接用毒药,害鱼 生:还有地方用炸药炸鱼,手段更加恶劣连鱼子与孙都赶尽杀绝,, 师:如今孟子生活在如今,不知他老人家做何感慨孟子是早期的环保主义者啊 生:还要保护森林,不要乱砍乱伐现在有许多荒山,就是任老百姓自由砍伐,不知保养 师:所以斧头要按照时节进山林,在保养期间千万别残害幼小的心灵(笑) 师:王道的养成有一项指标—— 生:养生丧死无撼 师:养生是—— 生:供养活着的人 师:这里的生就是活人,现在养生就是保养身体,比如打打拳,跳跳舞之类的, 所以这里的“也“是有感叹感叹语气,多些畅快,王道是小菜一叠,距离小,易达到,像孟子所提倡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好比大家考大学一样,上课听听,作业做做下课玩玩,有信心,学习的门永远向你敞开如此而已笑)我们来说说第二个语气词矣, 是围绕哪句话而展开? 生:然而不王也,未之有也是王道的成功 师:其中的句式是—— 生:宾语前置 师:怎样到达王道的成功 生:种种树,养养猪, 师:为何提到桑树? 生:桑树是养蚕,养了蚕可以织布,有了布所以说老年人可以穿丝织品,老人的生活就幸福了 师:在古代丝绸是贵族的专用品,老年人穿丝绸,这说明社会的福利保障有提高了 生:养养猪,老人可以吃肉现在吃肉很简单,我每天都吃肉(笑) 师:但古代吃肉是当官的事,肉食者鄙,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现在看到猪肉涨价的报道,穷人不怎么在乎这个问题,买的起就吃肉,买不起就吃素,饿是饿不死人的 师:王道之成不仅仅是物质的——, 生:还要讲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笑) 生:注意学校教育,仓廪足而知礼节, 生: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 师:班白者—— 生:就是老年人, 师:什么意思? 生:老人年人不用干活,有养老金。
生: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夕阳红之类的 师:你的意思有敬老院,晒晒太阳,呵呵,跳跳老年迪斯科和街舞的笑)这里的矣就传达出神往而满足的语气,多么幸福和安详啊还有更深沉意思 生:是说一旦看见有老人在路上劳动就跑过去帮他, 比如老人在挑担,就毫不犹豫的上去,上去,帮他挑, 师: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出示网上广泛传播的图片一位老太太背着一捆柴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教室内空气沉积) 师:对这样一幅照片想说什么? 生:我的心很难受,这样大的年纪还要从事繁重的劳动社会的不公平谁.腰也弯了,背也驼了.生活还是没有改变.,老天怎么不公平啊. 生:在我们农村中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缺少必要社会保障体系,老人的晚年很令人心酸 生:我们年轻一代为改变这样的现状而努力,我们校园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佝偻着身子在垃圾筒旁仔细翻找着矿泉水瓶。
昨晚,我们寝室的三个同学收集了一些塑料瓶送给了她,顺便帮她提回家到了她的家里才发现十分贫困 生:古人都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今天呢?公交车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只能站着!中国国民的精神基础由此可见,国民教育的提高看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啊 师:这是目睹之怪现状,根源在哪里,孟子认为—— 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是当时的病态社会 师:谁的狗彘? 生:富贵人家的狗,现在一些高官生活糜烂,而百姓却穷困 师;诗圣杜甫沉痛的写到:朱门酒肉臭 生:,路有冻死骨 师: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