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本中心学校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6页黑龙江省绥化市中本中心学校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式为Cn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______ (2)Cx可看做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该碳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共用电子对数为160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n+3 (2)C80 C160H320略2. 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3v正(H2O)参考答案:A3. 下列各组物质,用一种试剂无法区别的是( )A.四种无色溶液:NaCl、Ba(OH)2、KOH、KNO3B.四种黑色粉末:FeO、Fe、CuO、CC.四种液体: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D.四种白色粉末:(NH4)2SO4、NH4Cl、Na2SO4、NaCl参考答案:A略4. 在25°C、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1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 kJ·mol-1C.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1参考答案:C略5.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SO3→H2SO4 B.Na2O→NaOH C.SiO2→H2SiO3 D.NO2→HNO3参考答案:A略6. 将固体NH4Br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NH4Br(s) NH3(g)+HBr(g) 2HBr(g) Br2(g)+H2(g) 。
2min后,测得c(H2)=0.5mol/L,c(HBr)=4mol/L,若上述反应速率用(NH3)表示,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A.0.5mol/(L·min) B.2.5 mol/(L·min) C.2 mol/(L·min) D.5 mol/(L·min)参考答案:B略7. 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28HNO3=9Fe(NO3)X+NO↑+14H2O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B ) A.Fe(NO3)X中的x为2 B.反应中每生成0.2mol还原产物,就有0.6mol电子转移 C.稀HNO3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磁性氧化铁中的所有铁元素全部被氧化参考答案:B略8. 恒温密闭容器中,某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该图示的是 A.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由平衡I变化到平衡IIC. 反应达到平衡I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到IID. 反应达到平衡II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平衡I时的大参考答案:C略9.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2479n(Y)/mol0.120.110.100.10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5 mol/(L?min)B.4min时,ν(逆)>ν(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7min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参考答案:C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A、2min内Y物质的量变化为0.16mol﹣0.12mol=0.04mol,求出Z的物质的量变化,根据v=计算v(Z);B、根据4min时的浓度变化分析,反应进行到7minY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C、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根据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其它组分的物质的量,由于反应气体氢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D、数据分析可知7min,到9min,Y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此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求得2min内Y物质的量变化为0.16mol﹣0.12mol=0.04mol,则前2min内生成Z为0.08mol,故v(Z)==4×10﹣3mol/(L?min),故A错误;B、4min时,n(Y)=0.11mol,7min时n(Y)=0.10mol,是说明随时间增长,Y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ν(逆)<ν(正),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Y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此时X的物质的量也为0.10mol,Z的物质的量也为0.12mol,X、Y、Z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1mol?L﹣1、0.01mol?L﹣1、0.012mol?L﹣1,故平衡常数K===1.44,故C正确;D、数据分析可知7min到9min,Y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7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C选项中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1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进入千家万户。
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 )A.无水硫酸铜、蔗糖 B.硅胶、硫酸亚铁C.无水硫酸铜、硫酸亚铁 D.生石灰、食盐参考答案:B略【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中C=C的键能是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 B.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s键和2个p键C.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 D.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相同参考答案:B略12. 在相同条件下(温度为227℃),有相同体积的甲和乙两容器,甲容器充入1 mol SO2和1 mol O2,乙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2 mol 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后O2-的浓度:乙>甲C.SO2转化率:乙>甲 D.平衡后SO2-的体积分数:乙>甲参考答案:略13. CO、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乙醇:2CO(g)+4H2(g)CH3CH2OH(g)+H2O(g) △H=—255.6 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增大H2浓度可以使CO转化率达到100℅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升高温度均可加大反应速率D.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参考答案:B略14. 误服重金属盐使人中毒,可采用下列那种措施急救A.喝大量开水 B.喝大量牛奶C.喝大量氯化钠溶液 D.喝大量葡萄糖水参考答案:B略15. 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互为同系物的是A.与 B.C3H6与C4H8 C.CH3CH2COOH与HCOOH D.CH3OH与HOCH2CH2OH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____色变为_____色,并半分钟内不褪色为止(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填编号)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4)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0 mol/L盐酸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溶液体积/mL第一次25.000.0026.1126.11第二次25.001.5630.3028.74第三次25.000.2226.3126.09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锥形瓶内颜色变化黄 橙 (2)26.10 (2)D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5分)(Ⅰ)由一溴乙烷可制备各种物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ⅰ) 第(2)、(4)、(5)三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ⅱ) 写出下列序号表示的转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醛、酮在有机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下面列出了丙醛和一些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丁的结构简式: 丁 (2)写出下列序号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③ ④ 参考答案:(Ⅰ)(共7分)(ⅰ)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每空1分) (ⅱ)(1)(2分)。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