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疟原虫检查sop.doc
3页1. 目的:检测有无疟原虫感染2. 取材:静脉穿刺抽取外周血,EDTA抗凝3. 操作:3.1.薄血片法.取外周血1滴于载玻片上,以常法推制成薄涂片3.1..2血膜完全干燥后即可染色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或瑞氏染色法均可干后镜检厚血片法在洁净玻片上,滴患者血液2滴用推玻片将血液由内向外转涂成直径约1cm厚薄的血膜,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在干燥的血膜上滴加蒸馏水数滴,完全覆盖血膜,溶血约5min脱去血红蛋白的血膜呈浅灰色,倾去溶血液不必待干,进行染色,染色法同薄片干后镜检(结果见附表和附图)4. 注意事项: 4.1采血时间 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h左右采血,此时,早期滋养体已发育成易于鉴别形态的晚期滋养体;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h左右采血4.2厚血片的溶血要及时,溶血不完全,会影响检验质量厚血片的存放期限在夏季不超过48h,冬季不超过72h4.3染色后,水洗时不要先倒去染液,应让流水把染液带走,使沉渣漂浮冲走4.4油镜检查,薄片须至少检查100个视野,厚血片至少检查20个视野,才能报告“未检出疟原虫”4.5疟原虫必须分类报告找到环状体后,须再仔细寻找更为成熟的阶段,以便分类;如确实未找到更为成熟的疟疾原虫,可报告为“检出环状体疟原虫”。
4.6有可能出现2种或3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以间日疟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最为常见,须注意鉴别4.7注意易与疟原虫混淆的其他杂物区别,特别是厚血片检查时,应在薄片上仔细寻找证实才能报告除上述3种疟原虫外,在我国云南曾发现过少数卵形疟原虫引起的病例卵形疟原虫的形态基本上与三日疟原虫相似,但虫体稍大,受感染的红细胞略胀大,且红细胞边缘是不整齐锯齿状,滋养体后期及裂殖体前期的原虫呈圆形或卵圆形附表:薄血片上3种疟原虫形态特点:形态特点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环 状 体)早 期 滋 养 体虫体大小较大,约为红细胞的1/3较大,约为红细胞的1/3较小,约为红细胞的1/6细胞浆浅蓝色,呈较薄之环状浅蓝色,呈较厚之环状浅蓝色,环状较细,常位于细胞边缘,有时1个细胞内有2个环状体染色质可很大,甚至充满整个红细胞与间日疟原虫同红色小点,1个环状体具有1-2个-或更多晚 期 滋 养 体虫体大小可很大,甚至充满整个红细胞较小末梢血液中查不到细胞浆呈阿米巴状,变化很多呈坚实带状,变化不多疟色素棕黄色,呈微小短杆状,四散分布黄绿色,呈较粗颗粒状,四散分布斑点薛氏小点,鲜红细小,均匀分布齐氏小点,红色裂 殖 体虫体大小很大较小在末梢血液中查不到细胞浆松散,比较不规则坚实较圆裂殖子数目12-24个,平均16个6-12个裂殖子形态排列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或呈花朵状配 子 母 体虫体大小圆形,约为红细胞1/2以上圆形,与红细胞等大或较小半月形,两端钝圆(雄),两端较尖(雌)细胞浆深蓝色深蓝色蓝色染色质结实,深红色,位于一边结实,深红色,位于一边结实,深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沿边分布沿边分布黑褐色,集于中央红细胞胀大,色较淡正常或缩小正常,偶然缩小,色深附图:镜下所见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