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三国演义》中周瑜人物形象的塑造.doc
13页论《三国演义》中周瑜人物形象的塑造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杨如意摘 要: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的性格包括“性度恢廓”和“量小歹毒”两个部分,因此他的性格是复杂且丰富的作者对他形象的塑造是在与诸葛亮的对比中完成的三国的历史上,周瑜的形象有着双重的特点,他是嫉妒贤能的“小人”,又是智勇兼备的”将才“本文通过不同的文献资料与《三国演义》的对比来探究周瑜的形象,并从作者的创作角度来揭秘有意贬低周瑜的动机 关键词: 周瑜;形象;三国演义Theory of "three kingdoms" in zhou yu shaping of the charactersYang Ruyi,Major in Chinese Linguistics & Literature, Humanity Institute Abstract: week yu is shaping up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rtistic image. Zhou yu's character including "magnanimous" and "mean" two parts, so his character is complex and rich. The author of his image was done in contrast with the zhuge liang. In the 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 the image of zhou yu had a twofold Characteristics, he is jealous of sage "little people", it is wise, with "him". In this paper, through different literature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to explore the image of zhou yu,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to reveal deliberately belittle the motives of zhou yu. Keywords: zhou yu;Image;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目 录一、引言 1二、周瑜的性格悲剧 1(一) 为人豁达到嫉贤妒能的转变 1(二)性度恢廓到心胸狭窄的转变 2三、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 3(一) 英勇善战 3(二)谋略过人 4四、作者的创作动机 5(一) 与作者所处环境、自身经历息息相关 5(二) 艺术手法的表现 6五、小结 7参考文献 9一、引言 《三国演义》是我历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经典章回小说,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全书的主线诸葛亮,另一个是周瑜。
读者会觉得诸葛亮的形象伟大,为人智慧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读者对反衬人物--周瑜的完美塑造那么究竟《三国》里的周瑜和历史上真实的有何区别呢?作者又为什么要在周瑜的身上编纂一些故事呢?二、周瑜的性格悲剧 宋·戴复古《寄兴》中有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是再伟大的人也有缺憾,自然,一代大将周瑜也不例外周瑜( 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曾追随孙策,二十四岁就被封为中郎将,人称“ 周郎”周瑜的缺憾就是他的性格,正是由于他的性格才导致他人生的悲剧一) 为人豁达到嫉贤妒能的转变陈寿的《三国志》中曾这样记载: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成语“如饮醇醪”就是周瑜大度的最好证明老将程普因为周瑜年纪比自己小,但地位却比自己高,于是对他不服还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却不和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感动,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就是说和周瑜来往,就像喝甘醇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苏轼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对周瑜的吟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诗歌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言谈卓越,少年得志,风流倜傥的周瑜,苏轼对他的态度也是褒奖的。
但《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却完全是另一个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以善妒的形象出现,他也曾是智勇双全的大将和谋臣,只是后来在与诸葛亮的共事过程中,周瑜才渐渐表现出心胸狭隘,嫉妒贤能的性格在与诸葛亮见面之初,周瑜就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得知此人将是他日后强劲的对手,在深入了解之后,他就发现诸葛亮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于是他说:“此人助刘备”,“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因为自己才能比不上神机妙算的孔明,于是他起了害人之心,宁可除之以绝后患,也不愿让自己的利益和名声受到损害在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周瑜的心胸狭隘他以造箭为由设计谋害诸葛亮,当时他们的对话只有五句,但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既有预先的详密规划,又有临场的随机应变;表面上看句句客气关心,实则字字包藏祸心,一心想要将罪于诸葛亮在去南屏山追杀诸葛亮的时候,周瑜交代他的下属说:“休问长短,拿着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这是何等的绝情和冷酷啊,不给人说话的机会,目的明确就是取了孔明的脑袋,不用跟他废话,事办好后必有重赏这样的周瑜哪里还是那个摇着扇子,谈笑风生的周郎,分明是一个妒火焚身的“小人”,嫉妒让他失去了理智和风度。
当自己不上别人的时候,他首先想的不是自己应该怎么努力超过别人,而是想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摧毁,这种白雪公主后妈般的做法实在不符合他当时的身份和地位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在见到贤人的时候想的应该是如何惜才,怎么样将他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为自己服务,但他却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容不下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的性格,这也就注定了他在《三国演义》里的人生悲局二)性度恢廓到心胸狭窄的转变《三国志》中还曾这样描述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说周瑜这个人心胸开阔,气度宽阔,很招人喜欢能得人心作为东吴的良臣,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在孙策下江东和他商量大事的时候,他就向孙策推荐了张昭、张纮两名优秀的人才,他说:“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了大业的胜利,他将个人的得失放在一边,全心为主上服务,心胸开阔即便是在他将死之前,他还在向孙权推荐鲁肃周瑜举荐贤人不仅是为孙吴政权考虑,也显示出他本人的光明磊落和人格魅力正如毛宗岗所说:“才如周郎,而能推贤让能,是其大过人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选贤举能,知人善用的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心胸狭隘的代名词周瑜的心胸到底有多小,我们从“三气周瑜”这个故事中就能看出来。
第一气是五十一回中记载的,“ 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智取南郡,两人约定,让周瑜先攻,如果攻不下,就由诸葛亮去攻,谁攻下归谁南郡是曹仁防守的地区结果周瑜费尽心思攻下时,却已经被诸葛亮趁他不防备占领了于是这件事让少年得志的周瑜气愤不止他无法容忍自己辛苦攻下的成果果实被他人享用这第二气就是,周瑜想用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用美人计留下刘备,然后趁机将他杀害,但被诸葛亮发觉,用计策将刘备夫妇接了回来,并设计周瑜,让他中了埋伏,还让人在船头喊话取笑周瑜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想他一世英雄,居然会再一次失败,而且还是败在同一个人手上,还遭受这么大的屈辱因此这次事情带来的影响对周瑜的打击很大,一怒之下他气得吐血第三气是第五十六回记载的”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想取荆州,假说想取汉中,借道荆州,趁刘备等人出来迎接时一举擒获,这是“借途灭虢”之计,被诸葛亮识破,还被他的人包围,气急之下加上旧伤复发,周瑜又当场吐血,不久就气绝身亡三次都败在诸葛亮的手上,周瑜实在是心有不甘,却又无计可施,因此在临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悲叹其实如果周瑜的心胸能够大度一些的话,他也不至于最后被活活气死。
如果他多一些乐观和豁达,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自己可以为自己排遣消极情绪,并适时开导自己,为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位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而高兴孤独的英雄是寂寞的,有个可以和自己各方面的才能都对等的人人生才会充满趣味,即便那个人是对手三、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周瑜的一生的是短暂的,他只活了36岁,但他的一生绝对是辉煌的二十二岁,周瑜已经成为孙策的得力助手,为孙氏占据江东简历丰功伟绩;二十六岁,周瑜又成了孙权的股肱;30岁,统帅水军治国;34岁统领东吴人马,在赤壁大败曹操的八十三万士兵,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能被时间载入史册的人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周瑜正是凭借他的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能力才受世人敬仰有一种人,生来就是当军事家的材料,周瑜就是很好的例子一) 英勇善战周瑜的军事才能在他为孙策选择江东时就可见一斑,他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当时并不起眼的孙策而不是袁术,这个选择为他以后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才能智慧的发挥奠定了基础追随孙策之后他就打下了横江和当利,24岁被任命为中郎将,也就是后人常称的“周郎”,从此他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攻荆州、打皖县、进军寻阳、讨伐江夏郡,平定豫章、庐陵二郡等,然后留守巴丘孙策死后,又帮助孙权攻下麻、保两屯。
接着又讨伐江夏,俘虏邓龙,打败黄祖,被任命为大都督这些都是他英勇善战的证明,但最著名的一役莫过于赤壁之战,也正是这场战役,成就了周瑜,使得他一战成名公元208年9月,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欲统一中原,刘备作为总指挥率五万人马迎战周瑜通过对当时的战略形势作出详细的分析,总结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再通过对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分析,抓住曹军不会水这一个致命的弱点,先后在战术上运用黄盖之计和吕蒙之计,烧毁了曹军的战船,并乘胜追击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帮助孙刘占据了荆州不仅成果巨大,这场战役更是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直至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同时,人们也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将领,当时仅仅34岁的周瑜于是唐朝诗人胡曾在《咏赤壁》中曾写道:“烈火西楚魏帝旗, 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 已破英雄百万师以此来赞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突出表现,年纪轻轻就能有着如此大的作为公元209年,周瑜凭借他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解除了甘宁之围,击败曹仁然后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周瑜的一生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是战争成就了他的野心和个人价值,也是战争带给他一身伤病,加速了他的死亡但只要是在战场上,他就永远是那个身当矢石,视死如归的周瑜。
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而周瑜却“仁”“勇”兼具,他的“勇”是仁者之勇,智者之勇,更是忠臣之勇他的“仁”是对孙吴政权的一片赤诚之心张爱玲曾说“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我想这句话如果站在周瑜的立场上来说的话就是,“因为值得,所以无畏”,无畏战争中的危险,无畏自己的伤痛也要为东吴政权立下汗马功劳这才是真实的周瑜,一个英勇善战的勇士二)谋略过人《三国演义》的首页写着的一句话,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十个字言简意赅,很清晰地交代了三国的年代注定是动荡的,是战乱四起的,可是在书中作者并没有对战争中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的景象进行直接描写,因为书中侧重的是智谋上的斗争其中最让人拍手叫绝的“阴谋者”中就有周瑜曹操在到达赤壁之前,先后用自己的计谋击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