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必修1《细胞增殖》精品教案.doc
4页人教版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必修 1《 细胞增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考试说明要求 热点提示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5.细胞的减数分裂(Ⅱ)6.配子的形成过程(Ⅱ)7.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1.细胞增殖方式与生物种类的关系2.细胞的无丝分裂方式、特点及实例3.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过程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比较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数量变化规律及相关曲线分析5.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与细胞分裂图像辨析6.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操作与分析【教学重难点】1、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和术语的理解;2、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数量、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可遗传变异、与DNA 复制的关系教学方法】诱导启发、讨论交流的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学生提前完成课前回顾区的任务通过课前回顾区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在自我回顾的基础上完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具体图像以及各时期的特点比较同时,教师在课前学生完成此部分后下发答案,通过学生的自我核对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学生结合课前回顾区中的本专题知识网络,继续寻找自己知识的漏洞和疑惑,写在学案上,方便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展开教学。
二、展示“考纲要求”及“热点提示”通过“考纲要求”的展示,明确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清楚的知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明晰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热点提示”给学生指明高考有关此部分知识的命题方向,使学生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三、考点突破1、突破考点一: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和术语的理解此部分的教学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请学生尝试绘制“体细胞中含有6 条染色体的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动物的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分别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的绘制的图像,教师让学生充分暴露知识掌握上的漏洞,针对漏洞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纠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在课前预习区绘图过程中不规范的情况,强调图像中“着丝点” 、 “纺锤体” 、 “中心体”的画法,规范学生的绘图在最后总结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同源染色体” 、 “非同源染色体” 、 “染色体” 、 “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 、 “DNA”、 “染色体数目变异”等与细胞增殖有关的重要概念和术语板书:突破考点一: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DNA、染色体数目变异此部分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以上重要概念和术语以及识图的基础纸上,通过例 1 帮助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的知识。
例 1】图一、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图三表示相关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1)图一中 a、b、c 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 Ⅰ至Ⅳ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2)图二中丙细胞对应于图一中的 (填数字)期,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3)图二中甲、乙、丙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4)图三曲线中 对应的区段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在 对应的区段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5)请根据图二绘出该雌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模式图此题是一道改编题,通过改编重组,让学生的知识进行应有的综合,提升学生对图像的转换理解能力在此例题的处理过程中,教师请合作小组的组长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生生互动,教师适时的点拨,很好的完成了教学效果2、突破考点二:减数分裂知识的拓展 此部分的教学通过三个环节完成第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个基因型为 AaBb(两对等位基因都为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图” ,展开减数分裂的拓展的相关知识和思考。
如下图:教师在这部分知识的编排上,大胆进行了构思和组合,原创了相关的“规律总结” ,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减数分裂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使知识不再孤立的呈现,也帮助学生很好的构建了相关的知识体系1、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数量关系:(1)1 个精原细胞→ 个初级精母细胞→ 个次级精母细胞→ 个精细胞→ 个精子;1 个卵原细胞→ 个初级卵母细胞→ 个次级卵母细胞+ 个极体→ 个卵细胞+ 个极体(2)1 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 种(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同) (3)若一个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2 n 种(n 为同源染色体对数),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 种4)根据上面分析,含 n 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能产生配子的种类中,一个生物体: 种;一个精原细胞: 种;一个卵原细胞: 种(5)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核中的 DNA 为 4a,则该动物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 DNA 确切地讲应该 (大于/等于/小于)a2、图示过程中,如何体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3、图示过程中,可以发生哪些可遗传变异,分别出现在哪些时期?4、DNA 复制出现在图示 过程中(填序号) ,DNA 复制的特点是 。
复制一次,含亲本链的 DNA 有 个,不含亲本链的 DNA 有 个;复制两次,含亲本链的 DNA 有 个,不含亲本链的 DNA 有 个;通过以上四部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数量、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可遗传变异、与 DNA 复制的关系特别是减数分裂与 DNA 复制部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此时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了 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入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板书:突破考点二:减数分裂知识的拓展(与生殖细胞的数量、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可遗传变异、与 DNA 复制的关系) 针对以上 DNA 复制难点的实际,教师安排了本部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以一道例题的形式,展开学生的思维活动,使知识更加深化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分析讲解,得到相关答案,展现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思维过程例 2】将某一经 3H 充分标记 DNA 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 2N)置于不含 3H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 3H 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N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 3H 的 DNA 分子数为 N/2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则经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在学生扫清了知识上的障碍之后,教学进入了本部分的第三个环节,教师通过一道典型例题,综合考察了考点二的所有知识,依旧请学生分析归纳,生生互动,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始终将自己定位于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点拨者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堂自我评价1、对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我掌握的程度是:( )A、完全掌握; B、基本掌握; C、部分掌握; D、未掌握2、对课堂作业,我完成的程度是( )A、独立完成; B、讨论后完成; C、只能完成小部分; D、不能完成3、这节课我的收获与感悟:我还没弄懂的地方是:通过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构建,同时找出学生知识掌握上的漏洞,方便教师的后续教学五、作业的布置——课后巩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