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二年级语文夜雪常用知识点.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151****513
  • 文档编号:240297606
  • 上传时间:2022-0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2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触觉、视觉、感觉、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这里给大家一些二年级语文夜雪知识点,欢迎阅读!  二年级语文夜雪知识点  注释:  ⑴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重:大的意思,指雪下的很大  ⑶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析: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年级语文夜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通过观察到的几样事物,推测出屋外下着大雪,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景物和由此及彼进行推测的兴趣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凭借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在读读吟吟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往往生活中的一次小小的体验,就会触发他们的灵感,也许,一首隽永美妙的小诗就在笔下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清新的、雅致的小诗,题目叫《夜雪》板书诗文)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2、诗一定要吟,(板书:吟)请同学们出声吟上一遍  二、初读诗文  1、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相机解字)  衾(qīn):被子  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要记得请教,或向“无声的老师”请教,或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要能“多种渠道学语文”  2、再出声吟上几遍  3、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学生反复朗读)  ①指名一生朗读,评价:好的,你把古诗读正确了  ②再指名朗读,评价:不错,你把古诗读通顺了  ③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点评学生朗读,如声音响亮、声音清脆悦耳,同时发现并评价: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听同学朗读时,神情专注,一边听,一边默默地在跟读他做到了“眼到、耳到,口到”,他很会学习)  ④谁愿意再来读读(再指名朗读,评价:好习惯要学以致用,很多同学都学到了)问:你吟后有什么感觉  ⑤如果带着自己的一些体会来读,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棒!  谁也愿意来试试再让一些学生吟诗,谈感受适时点评  点评语如:你不但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而且在读诗时带着表情,真不错!  同学们,我们在学古诗时,不仅要吟,还要用心地诵,(板书:诵)做到边吟诵边记忆,这才叫会学习。

        ⑦自己用心读读,能记下了吗再抽诵  ⑧齐诵古诗  三、细读古诗  古诗光吟诵行吗你还想干什么(引导学生说怎么学古诗)  对,还需了解意思,这叫“解意”板书:解意)  A第一环节:整体感知  1、把自己当作诗人,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看能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轻轻地读,然后细细地想一想)  2、这位同学很好,自己自言自语地把这首诗的意思一行一行地说一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说得对不对等会再说,但是你要自言自语  3、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用“我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四行诗句  4、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这首诗大体的意思我懂的就举手,越来越多的手举起来了读得懂吗好,手放下  5、好的,一部分同学可能还没有把握,老师提三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  B第二环节:细读深究  6、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夜雪》——晚上下雪,懂吗那我问你:晚上外面下雪,诗人在哪里他干什么从这首诗找到答案,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说的时候要有理有据他在哪里,说准确了  7、学生交流,引导说话抓“衾枕”一词)  (“已”,这是“已经”的“已”,忽然之间,诗人很惊讶地发现盖的这个被子和枕头忽然变冷了。

      所以第一个问题如果你读得懂,你会发现诗人正在床上睡觉,明白了吗)  8、第二个问题诗人既然睡在自己的被窝里面,他又没起床,外面下雪,他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一行一行地读一读,你能不能找到依据每个同学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个地方就是讲外面下雪了读书、读诗要越读越聪明  9、学生交流:(用上“我是从……中看出来的)要点如下  ①老师手指“见”,这雪映照在窗户上,看到这窗户是亮的所以这里是什么字啊“见”,看到了对吗他通过视觉发现下雪了这是第一处,读得好还有吗(板书:视觉)  ②从“时闻折竹声”的“闻”字看出这是听觉  竹子一般都是很有韧性的,要很重的东西压着才会断现在应该是冬天,冬天的时候,雪越积越厚,才会把竹子压断的板书:听觉)好,现在能发现的同学是会读书的  (难点是启引学生从一、三行中体会)  ③从“已讶衾枕冷”的“冷”字,这是触觉板书:触觉)  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不下雪,被窝里面睡到天亮都是温暖的但突然之间下了一场雪,被窝就冷了这个“冷”是什么这是人的一种触觉,脸接触到了枕头,身体接触到被子觉得冷一个“冷”感觉到下雪,还有吗  ④从“夜深知雪重”的“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判断,是一种知觉。

      板书:知觉)  10、小结并齐读古诗:  你看,每一行诗中都能看出外面在下雪茫茫的黑夜里下起了雪,我们一起读一读  11、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诗句  (《江雪》《别董大》《绝句》《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等)  12、学习表达方式  问:诗人有没有直接写外面黑夜里面的雪下得怎么样雪花飘飘,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描写他是怎么写的和我们一般人写的雪有没有不同  这叫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就是借用其他的事物来写这个雪他是通过自己的触觉、视觉、知觉、听觉来写出外面下的是一场雪  13、再次齐读古诗  14、问题三:这是一场小雪还是一场大雪每一行当中都要找依据,你找得到依据吗  15、学生交流,要点如下:(依学生交流圈画下列字)  ①“讶”  ②“明”是不是雪落在窗户上(应该是白茫茫一片,才会明亮)  ③“重”为什么用“重”字比较“飘、大”,体会雪之大  理由如下:堆积故重;  前后联系,更重要与下句“折竹”呼应,与上句“讶”呼应,冷气重,都冻醒了  ④“时”折断一根竹子吗可见是大雪朗读,读出雪之大)  16、小结:好,刚才我们通过“讶”、“明”、“重”、“时”这些词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所以我们说古诗当中每一个字它都能传达出一层意思,都能表达一种感情,也能营造一种意境。

      现在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注意把这些圈出来的字体会一下,你的朗读感觉就会不一样好,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  四、再读悟境  过渡:吟诵了,解意了,你还想做什么(板书:悟境)  “悟境”就是要用我心感受古诗呈现的意境、诗人的心境  1、学生轻声吟诵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夜雪给你的感觉  ①指名学生交流:先交流感觉再读诗,读出自己交流的感觉2-3名)  ②再指名学生先读,让大家猜猜什么感觉  (板书:冷、大、重、美、静反衬)  3、诗人很厉害,短短的20字的小诗,融入诸多感受,我们同学更厉害,读出了许多体会,齐读古诗依学生回答的感觉指导朗读)  4、闭上眼睛,现在把自己想像成诗人,躺在床上,头枕着枕头,身盖着被子,睡到半夜突然之间被冻醒了一看到窗户亮起来了,是不是天亮了耳边不时传来竹枝折断的声音……这个情景想象一下,下面我们自己轻声地来吟诵一下,好吗不看这首诗,“夜雪”——把自己作为诗人,齐生齐声吟诵  五、积累古诗  你还想做什么(了解诗人,积累古诗)  1、猜猜这首诗是谁写的提示: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老人小孩都读得懂,但是又很有情趣,很有意境。

      板书:白居易)  2、学到这里,你觉得还可以做什么(板书:积累)主要指“背”和“写”  会背吗(看好诗文,再次齐背一遍)  会写吗(学生打开自备本,书写)  3、教师巡视指导  写完了要检查,这是一个好习惯  4、再依自己所默写的古诗齐读  六、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如果让你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该自么学习呢  2、作业  ①再读白居易的诗,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写写你眼中的雪,到时我们再交流  附板书: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吟诵  ↓复见窗户明  解意  ↓夜深知雪重,侧面描写  悟境反衬  ↓时闻折竹声  积累  二年级语文夜雪练习题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答: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答: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