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衣侦查的理论与实践.doc
15页便衣侦查的理论与实践实践探索《犯罪研究》2006 年第 5 期便衣侦查的理论与实践马海舰汪雪艳'内容择要:便衣侦查是指侦查人员化装成普通群众,隐蔽自己身份和侦查意图的侦查活动,本丈首先分析了便衣侦查的特点和优势,然后针对我国公共场所违法犯罪出现的新特点,阐述了公共场所便衣侦查的必要性,各地便衣侦查的实践,具体方法及其巨大作用,最后提出便衣侦查应成为今后打击公共场所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关键词:便衣侦查要方法作用便衣侦查历史悠久,古代司法官员为侦破案件而实施的微服私访就是最早的便衣侦查.从广义上说,凡是侦查人员着便装,化装成普通群众从而隐蔽自己身份和活动意图所实施的侦查活动均属于便衣侦查的范畴,如侦查人员化装成普通群众进行调查访问,侦查人员以某种职业为掩护如化装成水,煤,电检修人员公开到侦查对象住处进行秘密搜查,侦查人员化装成普通群众进行跟踪盯梢,蹲点守候,在公共场所反扒窃等等.本文的便衣侦查是狭义的,是指侦查机关在防范,控制和打击刑事犯罪的过程中,由侦查人员采取着便装,隐蔽真实身份和活动意图的方式,在公共场所依法秘密观察,发现,调查可疑犯罪迹象和犯罪嫌疑人,收集犯罪线索,获取犯罪证据,秘密控制并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打击和防控预谋,现行犯罪的侦查活动,是侦查机关打击和预防公共场所违法犯罪的秘密侦查措施.一,便衣侦查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便衣侦查类似于英美法系国家的预先(主动)侦查行为.便衣侦查除具有主体隐蔽性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一)便衣侦查的行为具有主动性.通常的侦查模式是在案件发生或接到报案后进行侦查破案,先有发案,然后组织侦破,处于被动状态:而便衣侦查则是在尚未发案或群众尚未报案时,通过情报信息研判,在已确定的重点地区,案件高发地段和高发时段与犯罪主体进行接触,暗中巡视,控制和取证,在犯罪主体正在或将要实施犯罪时及时抓捕.案未发,人已抓,或至少是发案与破案同步,处于主动状态.(二)便衣侦查的对象有特定性.便衣侦查的对象主要是发生在街头,车站,码头,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的现行犯罪活动,包括将要实施或正在实施的诈骗,抢劫,抢夺,盗窃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便衣侦查的目的就是遏制公共场所犯罪,可以说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三)便衣侦查的方式具有合法性.便衣侦查的范围在公共活动场所,不涉及私人领地,不触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对犯罪活动的观察,调查及控制方式和对犯罪嫌疑人的跟踪,抓捕活动,完全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对某些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和特殊手段进行深度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则通过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侦查.?24?《犯罪研究》2006 年第 5 期实践探索这些特点表明,与公开着装侦查相比,便衣侦查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便衣警察扎根于人民群众,更有利于收集各类违法犯罪信息:二足便衣警察更容易接近 ,揭露犯罪,掌握打击犯罪的主动权:三是便衣侦查住往能在第一时间收集现行犯罪的有力证据,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四是便衣侦查更容易在犯罪尚未实施前就能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主动地发现,防控犯罪.二,加强便衣侦查的必要性.城市街道,车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历来是人,财,物聚集,流通之地,同时也是犯罪易发场所.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行政控制.再加上交通,通讯落后,整个社会基本上呈现一种静态,封闭的格局.当时的便衣侦查主要用于专案侦查和公共场所反扒,大中城市公安机关治安等部门设有反扒便衣警察.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交通,通讯的发展,"两抢一盗" 等公共场所违法犯罪活动上升,并呈现出流窜化,动态化,团伙化,暴力化特点.为解决公安机关信息不灵,反应迟钝的现状,从l986 年 1 月 lO 日广州市公安局建立第一一'个"l10 报警服务台",1988 年 1 月 15日抚顺市公安局设立第一支巡警队开始,至今全国公安机关已逐步形成以 11O 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巡警,派出所为主体,各警种,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进入 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公共场所违法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违法犯罪活动数量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 十分突出.据介绍,2005 年中国"两抢一盗 "案件多达 300 万起, 占侵财案件的九成,占到全部刑事案件的八成,发案的部位多在银行和金融机构附近.鉴于公共场所违法犯罪已成为城市治安工作的难点,公安部于 2002年,2005 年,2006 年连续开展全国性的打击"两抢一盗" 专项行动.(二)作案人员以流动人口为主.在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中,盗窃,抢夺,抢劫等侵财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2004 年,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的流动人口盗窃,抢劫,抢夺案件作案成员分别占其总数的46.1%,42.1%,59.2..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三类案件尤为突出.广州市近几年抓获的刑事犯罪人员中,流动人员比例都超过 80%,一些地区出现了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专业犯罪群体聚居村,镇.(三)作案易得手 ,过程短,逃离现场快,跨区域作案尤其是"两抢一盗" 犯罪分子多利用交通工具如摩托车,在街道,金融机构附近等公共场所寻找,物色作案对象或精心选择作案对象,尾随伺机突然作案,遇到反抗便实施暴力,作案过程短,逃离现场快.有些犯罪团伙为逃避侦查,还实施间歇跨区域作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 2004 年 l0 月浙江省苍南县公安局破获的湖南省新化籍 l1 人飞车抢劫团伙,自 2003 年 3月以来作案区域涉足浙江,江苏二省三市七县区,且每次作案的落脚点,作案点,脱赃点均不在一处..(四)人员流动性大 ,几乎无现场可供勘查.公共场所违法犯罪受害人员及周围群众主要是流动人员,见证人难以寻找,即使找到,由于与犯罪分子接触时间短,也难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现场条件差,痕迹少,勘验取证的价值低,收集证据困难等.更有甚者,许多受害人基于案件难以侦破或侦破后赃物已被犯罪人变卖或挥霍的心理,根本就不报案,造成公共场所犯罪黑数较高.上述特点造成街面犯罪的发现难,调查难,取证难,追捕难,"敌喑我明" 式的公开巡逻和被动反应①参见中新:"' 两抢一盗'多发生在银行附近,公安部提醒应该注意", 裁《东方今报》2006 年 1 月 2O 日.②参见孙春英:"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居高不下出租屋成为治安盲点",载《法制日报》2005 年 7 月 5 日.③参见何雪华等:"广东两千便衣 5 个月破案 2960 起抢夺案下降 357 口/6",载《信息时报》2006 年 8 月 25 日④参见翁里:"飞车抢夺犯罪的侦防新对策", 裁郝宏奎主编: 《侦查论坛》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28—229 页.?25?实践探索《犯罪研究》2006 年第 5 期一——————————————-————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的" 以案找人","就案论案","知情人提供线索"的公开侦查方式已不能适应侦控公共场所违法犯罪的需要,便衣侦查以其"主动 ,隐蔽,机动,灵活,突然,高效" 的优势,开始受到公安机关的重视,并在侦控公共场所违法犯罪方面展示出神奇威力.三,便衣侦查的实践适应社会治安新形势对公安工作的要求,2004 年北京市公安局提出了在全市构建"便衣打击网" 的工作部署,要求全市刑警的 20%用于便衣侦查,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 年 4 月 l9 日,武汉市公安局刑侦系统全面启动了 ''便衣警察在行动"的专项行动,以其"打击犯罪的及时性,预防犯罪的超前性,发现犯罪的主动性",提高了侦查精确性,遏制了武汉市多发性犯罪的高发态势.昆明市公安局率先于 2004 年 12 月组建国内第一个便衣侦查分局,专司控制和打击街面犯罪的工作.一年来,便衣侦查分局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 2810 名,抓获逃犯 99 名,打掉犯罪团伙 101 个 451人,昆明市的"两抢" 案件同比下降 8.9%.2006 年 3 月,广州市公安局在原来公交分局的基础上,对刑侦,反扒,打击街面犯罪等部门的便衣侦查力量进行整合,组建了管辖统一,职能专用,装备专业的便衣侦查支队,专 f]打击街面犯罪.便衣侦查支队成立 5 个月来,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 4537 人,其中"两抢" 犯罪嫌疑人1441 人:破获刑事案件2960 宗,其中"两抢" 案件 1312 宗.2006 年 1—7 月,广州刑事发案同比下降 9%,"两抢" 案件同比下降 25.2%..2006 年 4 月 13 日,赣州市章贡公安分局组建了专门打击"两抢" 的便衣侦查队伍,仅购买各种装备,就一次投入了 3O 多万元便衣侦查队伍成立仅 5 天 ,就连续破获 4 起"两抢"案件,打掉 3 个"两抢 "犯罪团伙,抓获 12 名犯罪嫌疑人.成效之明显让办案民警都感到这支队伍成立得很及时.'实践证明,便衣侦查具有"积极主动 ,隐蔽防控,快速出击,以变制变" 的独特优势,在防控公共场所案件,打击多发性案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中彰显了强大战斗力,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据报道,为有效防止恐怖分子通过劫机发起更多的恐怖袭击.美国在一些高风险的航班上设置乔扮成普通乘客的空警.同时,美国联邦空中警察还与很多国家展开空警合作.2003 年 8月,美国与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签署协议,在彼此互飞的班机上.设置佩枪的便衣空警.中新网 2004 年 1月 2 日电:据"中央社" 报道 ,为防止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政府曾发布紧急通告,要求所有可能遭到恐怖攻击的客机安排空中便衣警察.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今天发表声明说,菲律宾愿在相互的基础下,在飞往美国的菲航客机中安排空中便衣警察.四,便衣侦查的方法便衣侦查并不是盲目性的,而是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的侦查活动.情报主导便衣侦查,是指侦查机关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广泛获取公共场所违法犯罪情报信息,对其进行研判,认识,把握公共场所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便衣侦查措施,先发制敌,精确打击.情报主导便衣侦查.强调了情报信息①参见郝宏奎."中国社会转型期侦查工作的演进轨迹", 载郝宏奎主编:《侦查论坛》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l 版,第 l5 页.②参见:" 昆明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模式专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2006 年 1 月 9 目,来源 http://www.kmga.go.on③参见何雪华等:"广东两千便衣 5 个月破案 2960 起抢夺案下降 35.7%",载《信息时报》2006 年 8 月 25 日.④参见陈希,吴宏建:"街头犯罪的克星——赣州市章贡公安分局打' 两抢'专业队侧记", 载《 人民公安报 》2006 年 5 月l3 日第 3 版.⑤参见:" 美国空警枪法都很准飞机上的'隐身'警察.,来源于http:/'/ 菲律宾已同意在飞往美国的客机上安排便衣警察'',来源于 年第 5 期——————————————————————————————…一在便衣侦查中的主导作用和基础地位,"警力围着警情转,劳动集,铝放型侦查破案的情况,实现警力配置最优,(一)广开情报信息渠道 ,强化情报信息研判实践探索警力跟着警情走",改变了以往大兵团作战 ,资源消耗最低,侦查效益最大的目标.只有依据精确的情报信息才能真正做到精确打击,取得既事半功倍,又防患未然的效果...一是加强公共场所违法犯罪情报信息的收集.便衣侦查部门要注意利用社会接触面广的优势,在强化公共场所侦控的同时,广辟,培养情报信息来源,建立信息渠道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