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能源战略的审慎选择.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65341901
  • 上传时间:2022-03-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能源战略的审慎选择 一改对火电工程精心的态度,2022年6月10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称,“将于近期集中审批一批火电工程”,并同时表示,“为了得志发电需要,将增加煤炭有效供应   这一表态,鲜明与“十一五”以来强抓力控的“节能减排”相悖但假设领会当下能源供给日趋加大的缺口,以及诸多突发事情给我国既有能源战略造成的冲击,我们就不难理解此种“开倒车”现象的现实选择     化石能源难再续    对于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90%的化石能源而言,无论是供应量的增加,还是减排的强大压力,均已呈现出难再续的窘状  首先,占我国化石能源供给四分之三的煤炭,实际自2022年就开头呈净进口的状态,并于2022年以净进口1.7亿吨,“问鼎”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占全球煤炭总贸易量的15%快速增加的煤炭进口,必然加大了煤炭的进口本金,五年来我国煤炭进口本金上升不止1倍;其次,对于占我国化石能源供给四分之一的石油(自然气),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自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2022年原油净进口量突破2.4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5%,与此同时,原油价格10年内上涨超4倍。

        我国化石能源飞速上升的进口态势,必然遇到到全球地缘政治气力的挑战,从“中国要挟论”的甚嚣尘上,到今年上半年欧美干扰中东、北非政治危机,东南亚南海疆域争议,均可见能源之争的影子  无论是大幅跃升的进口本金,还是地缘政治引发的能源纷争,均证明持续凭借化石能源进口,以期平抑我国能源的急迫需求,已难以为继这就是为何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一改以往“操纵煤炭开采、关停小煤窑”的政策,再次提出“增加煤炭有效供应”的理由  与化石能源供给遇到的有形瓶颈相比,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减排指标的无形压力那么更甚尽管1990~2022年,我国单位能耗下降了46%,但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4倍基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我国经济转型的切实需要,在2022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作出“202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2年下降40%~45%”的承诺  这一承诺,直接导致2022年“减排风暴”的启动其时,距离我国“十一五”减排20%的目标尚差4.4%,在中央政府启动最严肃问责制的状况下,减排目标被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各地不得不冒着经济受挫的代价“拉闸限电”    新能源难挑大梁    理应说,自2022年国家公布《可再生能源法》后,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以及核能等新能源的投资创办,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能源的高速进展,一方面来源于国家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操纵”,另一方面那么来源于国家对新能源的“赏赐”――仅2022年,中央预算安置的新能源进展专项资金就达成109亿元,算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500亿元,再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100亿元,2022年中央财政新能源进展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合计高达709亿元  被寄予“能源供应”和“减排重任”于一身的新能源,在中央政府优待政策的扶持之下,投资自然呈井喷态势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水能工程的投资就逾2000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更高达7000亿元;而核能与之相比,投资体量明显升级,仅目前为止,国内已运营、在建、筹建的核电工程累计投资即已高达1.8万亿元虽然风能、太能阳的投资规模略小,但其进展亦很急速,累计投资均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虽然国家的优待政策使我国新能源的投资创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劳绩,但与我国经济对能源日趋扩大的需求而言,我国新能源的进展现状鲜明仍难挑大梁截至目前,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仅占10%左右  但新能源“现状虽小、前途远大”的愿景定位,却在今年频频受到突发事情的冲击:3月份日本福岛的核电泄漏,引起国内外对核安好的担忧,国务院紧急叫停新增核电工程;而今年上半年涉及多省的罕见大旱,亦让环保人士对大规模增加水电工程,可能引发地质、气候灾难提出抗议。

        在核能、水能遭遇冲击的同时,寄梦想于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其他新能源,弥补核能、水能短期内受冲击所产生的预差,亦不现实以风能为例,1万元/千瓦以上的发电本金,远超火力发电1倍以上,且其对常规电网的付出率小于10%,并网较难再以太阳能为例,虽然理论上太阳能是公认的“无限能源”,但多晶硅2年时间上涨幅度超6倍至300美元/公斤以上,而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必备材料,以此引发太阳能发电本金超过5元/度,是火力发电的10倍,且同样存在并网难题而假设寄望于生物能源的短期突破,那么更不现实,由于生物能源的原料(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排泄物、垃圾、有机废水)均直接(或间接)与耕地有关,而我国人均耕地本就稀缺,主粮的自我供应本就慌张,所以2022年实行的生物能源财政补贴政策随后即被大幅调整,生物乙醇燃料(主要以玉米为原料)补贴更被直接废止  抛开突发事情对新能源所造成的冲击不管,短期内要让新能源的供应有质的飞跃,以填补化石能源“供给慌张”和“减排压力”的空位,就目前而言很不现实    倒逼经济转型    在化石能源供应不力、新能源短期难挑大梁、减排指标大增的三重压力之下,中国的能源战略不得不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重新举行考量和反思。

        纵然,我们可以在国内化石能源供应乏力的处境下,利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利好驱动,进一步加大海外能源的战略投资,通过加大进口进一步得志我国的能源需求;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加快新能源的战略布局,在研发、投资、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加大中央财政的补贴力度,以期尽快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  但是,以上方法虽可解我国能源的一时之需,但仍难解我国能源中长期的需求之困何况大规模海外投资,必将引发持续上涨的进口本金和更为繁杂的地缘政治冲突,而新能源的过快进展,可能引发因科技不成熟等理由造成的“科技黑洞”据此,可以认定,我国能源战略的海外出击,虽可加大力度但不宜过度凭借,而我国新能源的产业革命,亦需踏实前行,谨防新能源大跃进  与上述考量相比,加快经济转型,裁减经济增长的能源凭借,那么更值得我们深思时至今日,虽然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减排的刚性指标,但我国单位耗能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而我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仍极度凭借各级政府主导的根基设施投资模式从这个角度讲,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转型存在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证明我国经济转型存在较大空间  能源进展战略从来与经济增长模式精细相连,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必然需要扩张性的能源战略与之匹配,以持续加大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而内生型的经济增长那么会相对裁减对能源的凭借,并给新能源的成长供给相对宽松的环境。

        在化石能源中长期难以为继,新能源短期难挑大梁的境况之下,我国经济转型已呈倒逼之势而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我们鲜明有必要进一步加快调整经济增长的模式,通过卓有成效的经济转型,让突击性“拉闸限电”不再重演,裁减中国能源供给的刚性压力,亦为身处十字路口的中国能源战略指明未来的方向系财经评论员)□ — 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