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先进事迹报告稿.doc
11页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先进事迹报告稿 写在大地上的忠诚 他,不曾有半亩田地,却一生行走于田间地头,与庄稼结缘,与农民为伍 他,不是医生,却千百次为庄稼把脉问诊,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是丰收的守护神 他,是小人物,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一件事——热爱农业,服务农业,坚守农业 他,就是XX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站站长XX 今年夏天,XX市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高温并发严重虫灾XX坚守抗旱灭虫一线,连续奋战8天,因高温中暑诱发急性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那一刻,他年仅52岁,却在植保战线上坚守了31年31年前,年仅20出头的XX刚从孝感地区农校毕业,白白净净的脸上常挂着天真无忧的笑容,风华正茂,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31年后,他在农技岗位燃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光,皮肤黝黑,头发斑白,疲惫的脸庞刻着烈日的灼伤,小腿上纵横着稻叶的割痕31载寒来暑往,31载履职尽责,31载清贫坚守……他把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写在广袤大地上! XX一心为民、一生为民的感人事迹受到广泛关注,引发热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称赞他是“万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杰出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盛赞他是“最美农技员”,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称他为“小人物、大英雄”,湖北省委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位卑未泯济民志,为官不移公仆心 “我是一名普通的植保工作者,惊天动地的壮举与我无缘,我只是将农民群众当作我的亲人,用我的青春、我的知识铺就他们艰辛的致富路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61年8月8日XX出生在汉川市南河乡沿河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他,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1982年8月,他从孝感地区农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安陆县农业局植保站工作虽然脱去了“农袍”,吃上了“皇粮”,可他从未改农民憨厚淳朴、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本色他常跟同事说:“我自己就是农民,我做的是和农民、和土地、和庄稼打交道的事,农民朋友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在XX泛黄的日记本上,有这么一段话,记录了他刚参加植保工作时的心理历程:“那段时间,我也曾犹豫、彷徨过,可是当我深入乡村,接触农民兄弟,感受到他们的贫困和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热切渴盼时,我的心灵被震撼和洗涤了于是,我默默地定位了人生目标:像儿子一样,为广大农民服务一生,奉献一生 31年来,XX跑遍了安陆所有村组,走遍了所有需要他的田间地头,在广袤原野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兑现着自己许下的誓言,无怨无悔 2013年 8月2日,湖北旱情已经持续了20多天,安陆市正遭遇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抗旱激战正酣。
早上6点,XX像往常一样早早就起床了连续一周起早摸黑的抗旱救灾,经过一晚的休息他还是满脸倦容,眼圈甚至有些浮肿,他下意识地揉了揉一旁的妻子看在眼里,心痛地叹了口气 8点不到,XX已经在路上了当天要去的是安陆最北边的孛畈镇青龙潭村青龙潭村是个水稻专业村,为让村民掌握旱期的水肥管理技术,XX和村里约定当天在那里举办一场培训为了提高授课针对性,出发前他还专门到市农技中心水寨试验站查看了水稻新品种病害发生和孕穗抽穗情况 培训课上,他根据当前的旱情,为农民提出了三点针对性措施烈日当头,气温接近37度,他汗如雨滴有听课的农民看到,课后周站长已经没有力气站直了,低着头,不时用手擦拭额上的汗水 中午,他在镇上吃了一碗面没有片刻歇息饭后,他再回到水寨试验站查看水稻病情,拍下了十几张病斑特写照片,然后对其余30几个试验小区逐一查看此时田间温度已达40度,他全身都湿透了 没来得及歇息片刻回到办公室,他赶忙给孝感市植保专家刘梦泽打求助,将拍下的病斑图片传了过去,并邀请刘专家第二天亲自来一趟,帮忙查清病因 仍然没来得及休息联系好专家后,他又到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邹明召的办公室汇报试验站水稻病情临走时,他叹了一口气说:“我已经好些天没在家吃饭了,真有些累了,脑壳也有点疼,今晚回家和老婆吃顿饭……”邹明召当时愣了一下。
在他印象中,老周从来都是拼命三郎,从未在他面前喊过累 傍晚6点40分,XX的妻子回到家中,发现丈夫倒在躺椅上不省人事,于是紧急将他送往医院抢救经全力抢救无效,XX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和亲人 就这样,XX在酷暑和忙碌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天,然而这又是他生命中再普通、再正常不过的一天多年来,XX每年进村入户进行植保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的时间都保持在200天以上,观察和治疗的农作物病例不计其数在病虫害高发时节,他一天甚至要跑七八个乡镇,累得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同事们心疼地劝他:“你一个当站长的,不用天天下乡,走几个点就行了,让年轻人下去吧他却说:“站长更应该带好头,给年轻人做好榜样再说,不下地怎么能掌握第一手材料?” XX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着农民的庄稼,对每块田地的土壤情况、农作物生长情况了然于胸一次,有位老婆婆找到他问:“小伙子,我的秧苗怎么枯黄枯黄的?”XX张口便说:“不要紧,三四天后准好看到老婆婆将信将疑,他认真地说:“村里的哪块田地我没去过?你田里虫药喷多了,过几天就没事了过几天,秧苗果然返青了老婆婆高兴地逢人就说:“那个带草帽的农技员真神”从此,“草帽农技员”的称号便在农民群众中传开了。
XX不是农民,却是农民的挚友,对农民有求必应,总是把农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XX深切理解农民在庄稼遇到病虫害时的焦虑心情他自费印制了大量名片,每次培训结束后分发给前来听课的农民,方便农民有事随时能找到他一位农民拿到名片后,拉着他的手说:“如果您给我钱,我可能很快就用完了,但您今天送给我的是用之不尽的财富,有了您的名片我就再也不怕庄稼生病了!” 2007年7月14日下午,XX刚下班就接到王义贞镇一陌生农民的求援,没顾得上吃晚饭,便立即赶往现场这位农民是下岗工人,回到乡里承包了几十亩农田种水稻未曾想,水稻正在生长旺盛期,稻田里却稻飞虱成灾,他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他试着给周站长打请教,没想到周站长二话不说马上赶过来了XX一边给他讲解稻飞虱防治知识,一边给他开药方几天后,稻田里的稻飞虱消失了这位农民感动不已,见人便夸周站长真是个好人像这样的求助,XX有时一天就接到好几个农民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一遇到困难马上就想到赶紧找周站长这已是当地农民多年来不自觉养成的习惯了 为了让农民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植保人员,最大限度减少损失,XX组建了“农业110服务队”从市区到乡镇建立了服务网络,并在农贸集市等公众场合挂牌公示联系人和联系,承诺有求必应。
自“农业110服务队”组建以来,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上万件,解决疑难问题数万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XX不是教师,却每年近百次站上“讲台”,无私地给近万农民传经送宝,向农民普及最新农技知识 为了帮助更多农民朋友掌握技术,XX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编印成册,复印数万份免费分发给农民2001年以来,他免费培训农民技术员,先后举办植保技术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农民技术员数万名,使全市每个村、每个组都有了植保技术员 有些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常常宁愿相信经验不相信新技术XX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技术推广方法,带领他的团队一方面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深入村组为老百姓传授农业技术,组织老百姓看科技录像,解答农民实际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抽出一部分钱来搞试验示范,把防治新技术示范给老百姓看几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带动,为农民推广了一大批优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出色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他是普通基层农技员,却也是湖北农技领域的权威,几十年潜心钻研农技知识,千百次神奇治愈庄稼的疑难杂症,屡获省市科研大奖 做农技工作需要有真本事,半点马虎不得农作物的病情此一时彼一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补充新鲜知识。
XX深知:“要给别人一碗水,必须自己有一桶水作为庄稼医生,必须拥有高超的医术几十年来,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自费购买科普书籍150多册,到图书馆查阅上千册资料,做读书笔记50多万字,在勤学苦读中他的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休息时,别人玩牌,他在看书;下乡回来,他在本子上记录着一天的工作心得,积累植保工作经验安陆市农业局局长吴强这样介绍XX XX特别注重实地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农作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潜心研究治疗农作物疑难杂症的良方他跑遍安陆所有乡镇,对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基数消涨规律及发生特点进行深入调查,发表了《棉花棉蛉虫、红蛉虫发生与防治策略》等多篇论文,得到了省市植保部门的肯定1988年,他主持的《苏云金杆菌防治水稻螟虫》试验项目获当年湖北省“丰收计划”二等奖,为全省农业防治水稻螟虫作出了贡献 多年的实践经验,练就了XX的火眼金睛和精湛医术很多时候,他对农作物的病情病因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农药种子经销户杨伟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年4月的一天,同村的种田大户邓某,突然找上门来扯皮说,喷洒了在我这里买的农药后,他地里的芝麻全死了,要我赔偿但我的农药绝不是伪劣产品,不应由我承担这个责任。
我很苦恼,给周站长打了当天下午,周站长到邓某地里看了看残苗,闻了闻土渣,之后问邓某,你去年是不是打过很多除草农药?邓某睁大眼睛说,你怎么知道?周站长皱着眉头说,几年前就告诉过你不能过量用药,否则残留的毒性很强,你怎么听不进去呢在周站长这个权威面前,邓某无话可说,口服心服如果没有周站长的高超诊断,我肯定会背上卖假药的坏名,那我的生意可就毁了说起XX的“高超医术”,杨伟满心敬佩 几十年的潜心钻研和全心付出,XX的专业水准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肯定他先后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农业丰收奖,四次当选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感动孝感先进人物、安陆市“优秀共产党员”,成为湖北省农科院和安陆市人民政府“科技共建专家大院”专家组和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 在很多人眼里,地位、权势、黄金白银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而在XX眼里,金黄的稻穗、雪白的棉花才是他最爱的“黄金”和“白银” 农业工作这一行曾有句顺口溜——“农林水,跑断腿,没油水,晒得像鬼”,可见农业工作的艰苦和清贫农业系统工作艰苦、工资待遇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90年代,农技推广中心干部职工工资最高的没有突破140元。
那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经商致富大潮也激荡着安陆人民的心很多昔日的同学、同事纷纷离开农业战线,下海经商,不少人因此过上了富裕生活只有XX还战斗在农业一线,默默坚守,默默奉献1993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别人不解的目光,XX总说:“只要我的付出能为农民朋友带来收获,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就满足了 自古大家小家两难全,XX唯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妻女他一辈子在清贫的农技岗位工作,妻女也跟着一起过苦日子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农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他一家三口却还挤在70平米的老房子里,过着拮据的生活每当想起这些,从不在困难面前掉泪的他,也会双眼潮红 XX和妻子结婚时,住在单位一间宿舍里,吃住都在一个房间里有了孩子后,生活不方便,妻子多次让他想办法换个大点的地方,但他每次都耐心做妻子的思想工作,让妻子放弃换大房子的念头直到1998年,他们向亲朋好友借了2万元,才搬进了如今住的一套70平米的房子里这2万元的借款,他们还了10年2000年,妻子下岗,让他帮忙找个工作他把妻子介绍到午时药业做工人这个工作太累,城区的人很少愿意干但为了家庭,从来没有干过重活的妻子咬牙坚持了下来几十年来,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或家庭的事情跟单位提过任何要求。
其实,XX对“下海”也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