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pdf
88页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 修订版 )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2003 年 10 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 ..................................................... 1第一条 目的与任务 .............................................. 1第二条 调查周期 ................................................ 1第三条 调查总体 ................................................ 1第四条 总体抽样精度 ............................................ 1第五条 复位精度 ................................................ 2第六条 调查因子精度 ............................................ 3第二章 技术标准 . ................................................... 3第七条 土地类型 ( 地类 ) .......................................... 3第八条 植被类型 ................................................ 7第九条 湿地类型 ................................................ 8第十条 土地退化 ............................................... 10 第十一条 森林分类 ............................................. 13 第十二条 区域划分因子 ......................................... 18 第十三条 地形因子 ............................................. 20 第十四条 土壤因子 ............................................. 22 第十五条 树种(组)划分 ....................................... 23 第十六条 龄组划分 ............................................. 24 第十七条 森林结构 ............................................. 25 第十八条 森林分级 ............................................. 25 第十九条 森林健康 ............................................. 28 第二十条 地类变化原因 ......................................... 29 第二十一条 其它样地因子 ....................................... 31 第二十二条 样木因子 ........................................... 34 第二十三条 其它标准 ........................................... 36 第三章 调查方法 . .................................................. 36 第二十四条 基本方法 ........................................... 36 第二十五条 面积测定 ........................................... 36 第二十六条 固定样地布设 ....................................... 37 第二十七条 固定样地标志 ....................................... 37 第二十八条 固定样地调查 ....................................... 37 第二十九条 样地每木检尺 ....................................... 43 第 三十 条 其它因子调查 ....................................... 44 第四章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 45 第三十一条 调查记录检查 ....................................... 45 第三十二条 数据输入 ........................................... 46 2 第三十三条 逻辑检查 ........................................... 46 第三十四条 立木材积表 ......................................... 47 第三十五条 统计数据预处理 ..................................... 47 第三十六条 森林资源现状及精度 ................................. 49 第三十七条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 51 第三十八条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表 ............................. 53 第五章 质量检查 . .................................................. 58 第三十九条 质量管理 ........................................... 58 第 四十 条 检查内容 ........................................... 58 第四十一条 检查数量 ........................................... 60 第四十二条 检查方法 ........................................... 60 第四十三条 质量评定 ........................................... 61 第六章 成果与使用 . ................................................ 62 第四十四条 调查成果 ........................................... 62 第四十五条 成果使用 ........................................... 63 附件 : 1 样地调查记录表2 成果统计表1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目的与任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 简称一类清查 ) 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为总体,通过对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它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实行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任务是及时、准确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全国以及各省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内容是:一、制定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方案及实施操作细则;二、进行样地设臵及调查;三、建立和更新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四、进行资源统计、分析及评价;五、提供各省及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六、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信息管理系统第二条 调查周期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省为单位,每五年复查一次每年开展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省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安排要求当年开展复查,当年年底向国家林业局上报复查成果第三条 调查总体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要求以全省范围为总体进行调查当省内的森林资源分布及地形条件差异较小时,应以全省为一个调查总体;当森林资源分布及地形条件差异比较大时,可在一个省内划分若干个副总体但所划分的副总体要保持相对稳定第四条 总体抽样精度以全省范围作为 — 个总体时,总体的抽样精度即为该省的抽样精度(按 95%可2 靠性) ;一个省划分为若干个副总体时,要将各副总体按分层抽样进行联合估测得到全省的抽样精度。
一、森林资源现状抽样精度要求( 一 ) 有林地面积:凡森林覆盖率 10% 以上的省为 95%以上;覆盖率 10% 以下的省为 90%以上 二 ) 人工林面积:凡人工林面积占林地面积 5%以上的省为 90%以上,其余各省为 85%以上 三 ) 活立木蓄积: 凡活立木蓄积量在 5 亿立方米以上省份为 95%以上, 北京、上海、天津市为 85%以上,其余省份为 90%以上二、活立木蓄积量消长动态精度( 一 ) 总生长量:活立木蓄积量在 5 亿立方米以上为 90%以上,其余各省为85%以上 二 ) 总消耗量: 活立木蓄积量在 5 亿立方米以上为 80%以上, 其余各省不作具体规定 三 ) 活立木净增量,应作出增减方向性判断第五条 复位精度一、固定样地复位率要求达到 98% 以上样地复位标准为:样地四个角桩、坑糟、四条边界及样地内树木编号和检尺胸径位臵完全复位但考虑到有些地区固定样地在复位时还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因此,除按上述要求外,还可根据下列标准来确定:l. 复位时能找到定位树或其它定位物,确认出样地的一个固定标桩 ( 或土坑 )和一条完整的边界,分辨出样地内样木的编号及胸径检尺位臵,并通过每木检尺区别出保留木、进界木、采伐木及枯损木等,可以作为样地复位。
2. 前期样地内的林木已被采伐并找不到固定标志,但能确认(如利用前期的GPS坐标)原样地落在采伐迹地内时,可定为复位样地3. 对于落在大面积无蓄积的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经济林和非林地内的固定样地,复位时虽然找不到固定标志,但仍能确认其样地位臵不变时可以作为复位样地4. 对于落在急坡和险坡,不能进行周界测设的固定样地,复查时能正确判定3 两期样点所落位臵无误,且地类、林分类型的目测也无误时,视为复位样地二、固定样木复位率要求达到 95% 以上样木复位标准为:凡固定样地内前期样木的编号及胸径检尺位臵能正确确定,并经胸径复测,前期树种、胸径均无错测为复位样木考虑到特殊情况的存在,满足下列条件时也定为样木复位:1. 能确认前期样木已被采伐或枯死者为复位样木2. 样木编号能确认,但因采脂、虫害、火灾因素,引起间隔期内胸径为负生长的样木,视为复位样本3. 样木编号已不能确认,但依据样木位臵图,按样木与其周围样木的相互关系及树种、胸径判断,能确定为前期对应样木者,为复位样木第六条 调查因子精度1. 引点定位: 标桩位臵在地形图上误差不大于 lmm, 引点至样地的测量距离误差小于 l%, GPS坐标误差不得超过 10m。
2. 周界误差:新设或改设样地闭合差小于 0.5%,复位样地周长误差小于 1%3. 检尺株数:大于或等于 8cm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小于 8cm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 10%, 最多不超过 3 株4. 胸径测量:胸高直径等于或大于 20cm的树木,测径误差小于 1.5%,胸径小于 20cm的树木 , 胸径测量误差小于 0.3cm5. 树高测量:当树高为 10m以下时小于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