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背景下的金融体系发展专题报告.docx
66页碳中和背景下的金融体系发展专题报告摘要我国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建立,碳金融服务蓬勃发展 2016 年,我国开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目前已成为全球首个建立比 较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碳达峰、碳中和的“ 3060” 目标提出后,央行等部门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积极 构建绿色金融标准等五大支柱碳金融服务是绿色金融体系的 核心构成,包括碳融资、碳交易、碳支持三大部分,目前市场 格局基本形成,正蓬勃发展碳融资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政策支持下风发泉涌1 )绿色信贷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三大领域 ,规模持续扩张,余额已突破 13 万亿投向结构多元化,由交运 物流为主到多行业并重;头部大行参与积极性高,规模前五占 据 56% 的市场份额 2 ) 绿色债券自 2016 年首次推出后增长迅 速,累计发行量超过 1.3 万亿,位居世界第二品类上日益丰 富,“碳中和债”创新推出后增长迅猛监管体系也逐渐完善 , 绿色项目支持名录的统一推动绿色债券规范发展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碳排放权、减排项目交易体系不断完善 1)我国碳交易市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目前已设立 8大区域性交易市场 2020 年,全国成交 4340 万吨 C02 当量, 成交额首度突破 12.67 亿。
6 月底前,上海将成立全国性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 2) 减排项目交易 体系 CCER 以自愿性为主,亦在碳交易市场进行绿色保险与绿色基金在碳支持上作用凸显 1) 保险机构资 负端共同发力,助力绿色产业发展负债端上,持续创新绿色 险种,初步建立服务体系;资产端上,或直接参与绿色项目建 设,或采取投资绿色债券等间接方式 2)绿色基金以资本投入 支持节能减排事业备案数量上长期较快增长,投资领域以生 态环保和新能源领域为主 ESG 投资理念兴起,机构投资者投 资热情高涨展望未来,以银行、证券、保险为核心的金融机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范围和深度,更好助力国家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的目标首先,加大对低碳绿色创新产业融资 需求的支持力度,加速相关技术创新进程;其次,积极发挥资 管和保险作用,让资本市场资源更有效地像绿色产业倾斜,并 且提升各行各业与环境相关的风险管理能力,切实助力实体经 济低碳转型;最后,从金融基础设施角度,对碳交易市场建立 与运行提供系统支持,引导合理碳价,推动市场平稳运行1.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建立,碳金融服务蓬勃发展1.1. 绿色金融体系:特殊的金融服务和制度安排 根据国家七部委 2016 年 8 月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 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不仅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也是一 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体系构建。
从服务的领域上看,绿色金融 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 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 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从形式和制度上看,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 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 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虽然有不同的政策和工具,一是提高(降低)绿色(污染)项 目的产出价格;二是降低(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成本(收益); 三是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上看,主要是动员和激励 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 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1.2. 绿 色 金 融 支 持 政 策 不 断 出 台 , 加 快 经 济 转 型 步 伐 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的建设主要分为 3 个阶段:1) 在 政 策 框 架 的 初 步 建 立 期 (2004-2015), 政 府 部 门 开 始 采取跨部门合作的方式,将环保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 并探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绿色金融服务方式。
2) 在 构 建 绿 色 金 融 体 系 时 期 (2016-2020), 以 央 行 牵 头 印 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始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在多方共同推动下,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 立比较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3) 2020 年 9 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 “30 60” 目标,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明确的战 略部署下,央行等部门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 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积 极构建包括绿色金融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激励机制、产 品创新体系、国际合作在内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在绿色金融标准方面,我国正加快构建 “国内统一、国际 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建 立绿色产品标准体系;2017 年央行等六部委将绿色金融标准化确定为金融业标准化的重要内容;2018 年,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金融标准工作组成立目前,多项绿色金融标准制 定取得重大进展,部分绿色金融标准(草案)已在绿色金融改 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中欧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也即将完 成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环保部、证监会以及央行等多个部 门都推出了针对绿色金融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
2017 年,环境 保护部与证监会签署《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 作的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 披露制度同年 12 月,证监会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 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要求重点排污企业强制披露环境管理和 污染排放信息,并鼓励其他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 2018 年, 央行发布《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 通知》,同步发布《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规范》及信息 披露报告模板,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在政策激励机制上,监管部门积极运用内外部激励政策鼓 励金融机构助力绿色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例,监管部门通过三 个方面的措施来激励金融机构参与: 1)通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 措施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引导其服务政策支持行业;2)利 用考核评价机制早在 2017 年,央行已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 业绩纳入 MPA 考核; 3)加强外部激励央行将绿色信贷纳入货币政策担保品的范围,提高绿色产品利用效率在产品创新体系上,监管部门积极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新产 品,更好服务绿色产业的投融资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绿 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但 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仍亟待解决,中央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也 在大力推动金融机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积极主动满足实 体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不断加强与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推动绿色金融的全球化发展 2016 年,在我国倡议下, G20 峰 会(杭州 ) 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题; 2017 年,中、英、 法等 8 国央行和监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 金融网络(NGFS)”,推动央行和监管机构间绿色金融合作,目 前已吸收 90 家成员; 2018 年,“发展以绿色金融为核心内容的 可持续金融”写入《 G20 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公报》未来,我 国将继续在G20、NGFS、“一带一路”等多边框架和中欧、中英 等双边框架下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1.3. 碳金融服务在绿色金融体系中起到最核心作用碳金融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金融服务是指以交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许可和碳减排量等一系列 交易/投资/支持类金融活动, 】绕碳排放企业的交易、风控、 投资、融资需求再细分为碳交易、碳融资和碳支持三大类业务 模式碳交易主要是以碳排放许可配额和碳减排量为标的的现 货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碳融资的外在体现形式包括碳质押、 碳回购、碳托管、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碳支持则以碳指数、 碳保险和其他金融工具为代表,为碳金融市场正常运作提供支 持。
目前我国碳金融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监管部门除了监督金融机构和服务中介机构外,负责向排放企业分配碳排放许可额度、审批减排项目;金融机构在投融资、交易和风控领域起到核心作用;不同中介服务机构依托专业能力和资质在不同环 节提供服务2.碳融资:主要集中于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2.1. 绿色信贷增速快于贷款总额,投放力度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主要产品主要由三大类型组成,分别为:面向绿色项目的担保类信贷产品,排碳排污额度相关的金融衍生品 型信贷产品以及未来收益权型信贷产品其中,目前市场主要产品为面向绿色项目的担保类信贷产 品,其包括投向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创新材 料、清洁能源以及绿色建筑等项目的信贷 此类产品可以理解 为绿色项目通过第三方保证担保而实现融资需求的产品,其中 贷款流程可以不同于传统贷款流程,包括:特殊优惠利率,取 消抵押物等第二类信贷产品为排碳排污额度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型信贷, 包括碳配额、碳排放权、排污权等额度的质押融资,国际碳 (CDM) 项目融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绿色项目在此类产品在贷 款流程中,只以各类排碳排污权、减排额度作为质押担保实现 融资需求,是绿色信贷创新性的着重体现。
最后一类产品为收益权型信贷产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保 管融资和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质押融资其按照未 来收益的 一定比例,提前将绿色项目的未来收益作为贷款的还款来源, 无需提供其他抵押物,结合灵活化担保方式或无需其他保证担 保,尤其适合无大量固定资产的低碳节能新型企业实现融资需 求此类产品是绿色信贷创新性的又一体现现阶段绿色信贷业务主要为各类绿色项目担保型信贷产品以及排碳排污额度金融衍生品型信贷产品,但各银行都相继推出特色信贷产品以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总体而言,银行业绿色信贷业务已经基本覆盖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三大领域绿色信贷余额从 2013 年 6 月末的 4.85 万亿(老口径)迅速增长,截至 2021 年 3 月突破 13 万亿(新口径)大关从增 速看,自 2019 年以来,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基本保持高于贷款总额增速的水平,尤其是 2021 年以来增速环比显著上行,说 明银行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因此,绿色信贷占贷款总额的比重除了在 2020 年一季度受 疫情影响略有下降外,其他季度一直处于提升状态,最终从 2018 年末的 6.5%提升至 2021 年 3 月末的 7.2%。
需要注意的是, 这一占比的绝对值仍然偏低,绿色信贷占比在未来仍有非常大 的提升空间2.1.1. 投向多元化,交运物流为主到多行业并重从投向行业的结构看,绿色信贷经历了由交运物流业为主, 到多种行业并重的过程在 2018 年,绿色信贷主要投向行业为 交通运输 、 仓储 、 邮政业,占比一度 达 到 40%, 另外 一 个主 要 投向行业为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其占比也高 达 30%, 其他行业则组成剩下的 30%o 但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不 断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支持健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 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市场占比之和在不断下降,其他行业占比在不断增加,由最初的 25%上升至 40%,说明我国绿色信贷的投向愈发多元化2.1.2. 国有银行参与最积极,其他银行投放力度待提升主要上市银行 2020 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绿色信贷规 模, 14 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进一步提升从规模上看,前 五名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与中国银 行从增速上看,华夏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