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府20xx年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总结.docx
4页县政府20XX年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20XX上半年,根据市医调办全年工作部署,结合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和大调解体系建设要求,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围绕“规范、拓展、深化”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完善衔接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医患纠纷化解水平,为维护和谐医患关系、保障社会安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主要工作 (一)统筹协调,着力加强医调组织和队伍建设 市司法局、区委、区府领导高度重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多次对医调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领导指示,今年4月,以区医调办、区医调委迁入新址办公为契机,召开全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相关职能部门思想,达成联调联动共识,区医调委、医疗机构和街镇调委会三级医调工作网络初步建成充分利用与华东政法大学区校合作成果,在配齐配强专职调解员基础上,组建由律师、法学专家及医学专家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参与疑难复杂医患纠纷化解工作,切实提高医调调解员队伍的专业化、社会化和职业化程度牵头协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专业调解员待遇偏低问题,发挥区调解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加强对医调调解员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拓展深化,着力提高医调工作质量和水平 加大对医调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统一文书格式和标识徽章,医调委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有力促进了医调质量的提高。
探索“回访+走访”模式,将工作范围向军队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信访部门延伸,主动承接并高效化解引出的疑难棘手纠纷,形成长宁医调工作的品牌和特色灵活运用专家咨询、司法确认等手段,医患纠纷受理和成功调处的数量明显上升,第三方调解的公信力日益突现上半年,化解涉及民营医疗机构纠纷8件;涉及军队医院纠纷2件;办结信访转来纠纷5件,成功防止1起纠纷矛盾升级,妥善处理医闹纠纷1件,有效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了正常医疗秩序 (三)多措并举,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医调工作格局 通过定期会商和个案研判等形式,加强司法、卫生、法院和公安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纠纷信息,协调解决推进中碰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格局区卫生局在条线例会中明确索赔3万以上纠纷必须引至第三方调处,并要求医疗机构做好衔接配合工作,为医调委核查取证、调处签约开设绿色通道区法院有效整合诉前委托调解工作资源,联合区司法局出台全市首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工作细则,保障协议书的履行公安部门主动对接医调部门,希望就贯彻落实卫生部、公安部两部通告制定司法、卫生和公安三家意见和办法,进一步强调人民调解在化解医患纠纷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四)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良性和谐医调工作氛围 在全市各主要媒体和报刊上集中宣传长宁医调工作的做法,以案例集锦方式系统报道表现突出调解员的先进事迹,印制发放医调便民指南、联系卡片,扩大社会公众对第三方调处机制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有序引导医患双方首选人民调解方式化解医患纠纷,积极营造“有医患纠纷、找人民调解”的工作氛围 二、初步成效 在各方关心、支持和配合下,长宁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推进有序、效果初显,形成了具有本区特点的做法和工作亮点,得到各级领导及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市司法局党委书记郑善和、党委副书记李和平、区四套班子领导专程前往区医调委视察指导工作开展,区委政法委书记钟晓咏、分管副区长曹新平分别在介绍医调工作的简报上批示,肯定成绩同时,对下阶段工作做出具体指示通过调解员辛勤努力和耐心细致地工作,人民调解在化解医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优势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现,第三方公平、公正、客观的形象深入人心,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医患双方首选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纠纷的比例大幅增长上海广播电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法治报和长宁时报系统报道和选登了调解员调解风采和成功个案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继续围绕市医调办和区中心工作要求,发挥医调在化解医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全力保障“十八大”的顺利召开。
1、继续做好与卫生行政部门衔接工作,督促医患纠纷从医疗机构有效引出,进一步提高医患纠纷受理数量,调解成功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有针对性走访公立及民营医疗机构,加强对医调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度,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 3、利用保险部门入驻医调委的工作契机,建立调处理赔的联动机制,提升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质量和水平 4、加大对医调工作的研判工作,注重收集相关数据,对医调阶段性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对今后工作开展进行前瞻思考 5、采取以会代训、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医调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实训工作,提升医调调解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6、探索医调工作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对接,全力维护经济条件困难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