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个马掌钉 2教案 语文A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1941565
  • 上传时间:2021-10-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个马掌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疏忽、不负责任都可能造成彻底失败  2.继续学习结合课文内容查找课外资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懂得一个小疏忽会带来大灾难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2.学生在老师或家长帮助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有关《一个马掌钉》的课外资料在网上可搜索关键词,如理查三世、亨利伯爵、一个马掌钉、波斯沃斯战役等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故事背景  1.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一个马掌钉  马掌钉是什么样的钉子?  2.一个普普通通的马掌钉到底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在预习中了解了什么?查到了哪些资料?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及大致内容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扭伤了马腿,摔伤了骑马的理查三世,输掉了一场战争,灭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来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1485年在英国爆发了一场争夺统治地位的战争。

      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但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而使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  3.来听听课文是怎样写这个传奇故事的?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模仿录音,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在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  1.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  出示生字卡片:烦钉砸则率掀  2.多种形式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注意:“钉”是多音字,马掌钉dīnɡ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nɡ)找到书上带有这个字的词:钉(dnɡ)上让学生对比读,明白“钉”作动词时读第四声,作名词时读第一声  3.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4.本课有哪些好词语?说说你怎么理解的?不懂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可以用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决一死战    冲锋陷阵   不耐烦   环顾四周   鼓舞  耐烦(耐心)  鼓舞(鼓励)  四、再读课文  1.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3.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分角色读一读对话旁白、马夫、铁匠、理查三世)  4.因为一个马掌钉,导致了什么后果?学生齐读最后两段少了一个钉子,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倒了一匹战马;倒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五、作业设计  1.把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语言积累本上  2.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理查三世和亨利伯爵为了争夺王位准备决一死战  结合课内外知识理解“决一死战”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前钉马掌的事?(2—1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的经过?(13—15)  二、学习2—12自然段  1.听这几段课文朗读录音  2.如果要你扮演马夫和铁匠,你打算怎么读?和小组同学分角色练练  3.请一组三人分角色读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使学生在评价中明白读马夫的话应采用急不可耐、怕受罚就敷衍了事的语气找到马夫说话时的提示语“不耐烦”,“喊”等词读铁匠的话时要读出开始还很坚持原则,后来也因为害怕国王的惩罚变得又急又怕的语气。

        4.再请三位同学读一读,再评男女生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马夫和铁匠的特点,读出感情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战斗打响了,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战斗吧!  2.自由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理查率领军队冲向敌军,鼓舞将士击退敌人,突然理查的马掌掉了,马也跌倒了,理查摔倒在地,士兵们见理查这样,也纷纷掉头逃跑,军队瓦解,理查被抓了,输给了亨利  4.指导朗读该怎样读这段?(整段读出战斗的激烈紧张,理查指挥战斗鼓舞战士的话读得有气势些后来理查失败了,读出很绝望、很气愤的语气教师范读  5.投影出示理查的话: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绝望地喊道:“一匹马!一匹马!一匹马毁了我的国家!”全班再读这句话  过渡:理查说的话对吗?他到底为什么会失败?  四、学习最后两段  1.学生齐读短诗  2.讨论:理查的话对吗?理查为什么会失败?现在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诸葛亮,请你们发表高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马夫太急躁,国王信任他,他却敷衍了事,没有把马掌钉牢就离开;铁匠不坚持原则,也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地钉好最后一个马掌钉也有学生可能会责怪国王不该对下属残暴,否则马夫和铁匠也不会那么害怕受到惩罚。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一个小小的疏忽会带来多大的灾难哪!)(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失误、不负责任都可能导致彻底失败!)(各行各业都应该发扬严谨务实、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2.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们的学习要认真细致,做数学题时丢掉一个小数点答案就会出错医生给病人动手术,如果疏忽大意,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六、拓展延伸  1.建议阅读《小虫和大船》  2.把《一个马掌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第三课时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铁匠、马夫、国王各有什么优缺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争论,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学生可能会说铁匠的优点是开始干活还挺认真,缺点是他不坚持原则,后来敷衍了事他也很粗心,他的工具不齐全,连现成的马掌钉都不齐全马夫的优点是时间观念强,怕因为耽误国王打仗而受罚缺点是对国王不忠,国王把自己最心爱的马都交给他了,那么信任他,可他却敷衍了事,性格急躁  二、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会写字,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

        3.全班交流  比较法:掌 堂 裳 尝 常  换偏旁:“须”去掉偏旁加火字旁是“烦”      “副”去掉偏旁加走之儿是“逼”  4.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谈谈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优秀作业展评  三、作业设计  1.比较组词:  掌(  ) 烦(  ) 要(  ) 逼(  )  常(  ) 须(  ) 腰(  ) 福(  )  2.马夫和铁匠听说了理查战败的消息后,会怎样想呢?在这次战役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续写《一个马掌钉》的故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优质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精品课件.ppt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灯光》优质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精品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优质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灯光》精品教案.docx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单元 研究土壤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4.12.做个穿绳板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4.14.称空气教案2025秋季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3.8.形状改变了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10.地下水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 单元 玩磁铁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2.不同的土壤教案2025秋新版.doc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11.海洋教案2025秋新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