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蜻蜓的知识3nj.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09127516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5.8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蜻蜓的知识3nj 1.关于蜻蜓的知识有哪些? 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蜻蜓的生活习性: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 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

      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稚虫到最后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 2.有关蜻蜓的知识 蜻蜓的习性: 在中国南方水稻的植株上,有时可以见到蜻蜓的稚虫脱壳,这一类蜻蜓至少年生2代 稚虫老熟时,爬出水面,固着在石头或植物上,而后羽化为成虫少数种类的蜻蜓稚虫为陆生 初孵化的稚虫体外包着一层薄膜,这是第1龄稚虫,历时很短,有些种类几秒或几分钟后,薄膜即脱落,变成第2龄稚虫稚虫靠吃水中小动物长大 它们有的栖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上,后者能以蚊虫的孑孓为食成虫在飞行中捕捉大小适宜的昆虫为食 蜻科昆虫多在开阔地的上空飞翔蜓科的昆虫常在黄昏时出来捕食蚊类、小型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 3.蜻蜓的知识有哪些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 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外形特征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虫的通称包括人们熟悉的蜻蜓、豆娘 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咀嚼式口器发达 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 腹部细长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 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异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 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 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

      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和**等省市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 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 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 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 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 稚虫到最后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 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较小的种类在白天羽化 刚羽化的成虫体软,生殖系统不成熟,色泽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动之一为飞离水域 成虫的生活分两个阶段︰一为生殖前期,约2天~2周,随种类和气候而异;另一为生殖期,约1~6周。

      在第一阶段时积极取食,远离水域 第二阶段开始于性成熟时期,此时蜻蜓飞到交配的场所(通常是可以产卵的池塘、河流)雄体到达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据一定位置,并如鸟类一样保卫其领域,驱逐其他侵入的雄体 若有雌体飞近或飞入该领域,则雄体便试图与之交配少数种类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势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 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开展交配时间数秒至数小时 交配后雌体立即产卵,或经数小时、数天后产卵产卵方式有两种 产卵器发达的种类把卵产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组织内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产卵,可浸在水中达1小时以上无产卵器的种类把卵从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 有几种产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缠结装置,可防止被冲往下流成虫需有温暖的气候、食物和适于产卵的水体才能生殖 鱼、鸟会捕食蜻蜓幼虫,幼虫间也互相残食羽化时可能被鸟和小型鳄类捕食 但成虫在离开羽化场所后几无敌害,飞行迅速灵活,差不多能避开所有敌害温带地区的种类多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可达1~5年,成虫期寿命仅数周。

      羽化的成虫颜色各异,色度从金属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虫相比,其体型庞大,有些翼展到达16公分(约6吋),甚至最小的种类翼展也有2公分(0.8吋) 除了是极端敏捷的飞行动物以外,它们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虫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温暖时才能发挥最正确功能,而若有凉意,这种昆虫常在真正起飞前鼓翅生热 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为最有效率的飞行捕食者猎物通常是飞行的小虫,但有些蜻蜓经常吃掉本身体重60%的猎物 年幼的蜻蜓——称为幼体,有时称为若虫——是水生动物,和成虫在空中的情形一样,是水中专门的捕食者功能上无翼的幼体在颜色方面通常是斑驳或黯淡的,与生活环境中的沉淀物或水生植物颜色一样 它们的突出双眼类似成虫,但拥有成虫所无的惊人解剖构造这称为「面具」,是幼体第三对口器的融合体 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时收在头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组牙状的夹子,用来抓住蠕虫、甲壳动物、蝌蚪、小鱼等猎物 不同种类的蜻蜓幼体 4.有关蜻蜓的知识 蜻蜓飞得很快,有些飞行时速可达100公里,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暂停身不动 它飞行前进时不能灵活改变方向,要定住身体然后转向。

      在休息时翅膀仍旧外伸,即不能折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当的空间,多半在枝头或叶顶 蜻蜓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 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 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开展 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和**等省市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开展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开展授精 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们它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 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蜻蜓的习性: 在中国南方水稻的植株上,有时可以见到蜻蜓的稚虫脱壳,这一类蜻蜓至少年生2代 稚虫老熟时,爬出水面,固着在石头或植物上,而后羽化为成虫少数种类的蜻蜓稚虫为陆生 初孵化的稚虫体外包着一层薄膜,这是第1龄稚虫,历时很短,有些种类几秒或几分钟后,薄膜即脱落,变成第2龄稚虫稚虫靠吃水中小动物长大 它们有的栖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上,后者能以蚊虫的孑孓为食成虫在飞行中捕捉大小适宜的昆虫为食 蜻科昆虫多在开阔地的上空飞翔。

      蜓科的昆虫常在黄昏时出来捕食蚊类、小型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 5.关于蜻蜓的资料 蜻蜓(qingting) Dragonfly 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4500余种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