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政治哲学考纲基本知识.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63612133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政治《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前言  生活与哲学   1、理解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措施论的学说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主线见解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同步又是有关措施论的学说所谓措施论,就是人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线原则和主线措施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措施论世界观和措施论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知识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哲学同具体科学知识又有密切的联系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的指引哲学不是科学)3、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它的创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着重大的意义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所谓科学性,在于它对的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对的地结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措施。

      所谓实践性,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服务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一课 结识世界 尊重实际1、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上多种各样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识记物质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一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3、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最主线的特性虽然,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种种具体事物,各有其特有的性质和特点,但是,从哲学上说,它们都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的东西客观实在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特性,并且是它们最主线的特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结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结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结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结识的事物4、识记意识的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5、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来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本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6、运用对的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阐明社会现象  意识具有能动地结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体现象,并且可以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们可以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引,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采用对的的行动,做好工作,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的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增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获得对客观世界的对的结识,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才干使客观世界发生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的变化,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7、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线分歧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原则。

      凡觉得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觉得意识是第一性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结识路线   8、运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知识评价社会现象   我们从事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在对物质与意识的互相关系的研究中,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地加以夸张和绝对化,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夸张为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把物质派生出来的意识夸张为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这是唯心主义的深刻的结识本源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必须对的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步,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充足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在自然、社会和思维的领域中,都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9、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社会现象(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对的的意识增进客观事物的发展10、识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状况办事。

      11、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分析阐明社会现象   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状况办事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有两种体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二是经验主义这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是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有求实的精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要注重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规定真务实第二课 摸索规律 实事求是1、运用运动是物质的主线属性的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正”运动因此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主线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运用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知识分析社会现象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畴内,处在相对稳定和临时平衡的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中;涉及着临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涉及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觉得事物是绝对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如果否认相对静止,片面夸张事物的运动的绝对性,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狡辩论 3、识记运动的基本形式   宇宙中多种运动形式按照从低档到高档、从简朴到复杂,大体可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基本形式  4、识记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发展中自身所固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5、理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2)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本质性)(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必然性)(4)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反复性稳定性)6、识记科学结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物质世界的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实践中才干达到预期的目的科学结识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7、运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现象 本质和现象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体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体现。

      事物的现象及其与本质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一般说来,现象体现为“多”,而本质体现是“一” 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结识客观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结识本质,也不能使结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结识本质把握规律8、识记实践与结识的含义实践含义: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结识含义:结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9、识记实践的基本特性与基本形式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性:(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社会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节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10、理解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一种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她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最后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直接经验 11、理解感性结识和理性结识的辩证关系感性结识是结识的初级阶段感性结识涉及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结识的特点是以生动、丰富、具体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它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理性结识是结识的高档阶段。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结识的三种形式理性结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结识和理性结识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方面感性结识是理性结识的基本,理性结识依赖于感性结识,没有感性结识提供的感性材料,就不也许形成理性结识另一方面,感性结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结识,否则,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结识感性结识和理性结识是辩证统一的割裂感性结识和理性结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12、运用感性结识上升到理性结识必须具有的条件分析社会现象从感性结识上升到理性结识,必须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从而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结识13、运用谋求真知是“实践、结识、再实践、再结识”的过程分析社会现象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结识,还需要回到实践中进行检查,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谋求真知将是一种“实践、结识、再实践、再结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14、运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结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分析社会现象实践决定结识,实践是结识的基本。

      实践是结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原则;实践是结识的目的总之,结识的发生、发展、受检查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结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5、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现象  (1)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文转移的但人可以结识运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引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改造客观世界   (2)按规律办事,才干获得成功而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本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结识运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我们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要反对片面夸张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16、识记实事求是的含义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措施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叫做“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措施的集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