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及其批判.ppt

23页
  • 卖家[上传人]:腾****
  • 文档编号:51081529
  • 上传时间:2018-08-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6.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及其批判安徽大学 李明一、源起与发展概况v概念起源v “后现代”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画家查普曼( John Chapman)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时他提 出“后现代油画”口号以表示对当时印象画派的超越 v 真正将“后现代”这个概念与“现代”对立起来,而 表达成一种文化或思潮意义上的范畴的则是德国哲 学家鲁道夫·潘维兹(Rudolf Pannwitz)在《欧洲 文化的危机》(1917)一书中提出的 一、源起与发展概况v 在20世纪30年代“后现代”基本上存在两种含义: 一是用它指称世俗现代化的失败;二是指市民社会 的兴起和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反抗v 20世纪50-80年代,基本含义在三个层面上得到了 大致的确立 v 一是指一种艺术风格它缘起于20世纪50、60 年代“后现代建筑”、“后现代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兴 起 v巨大的数字 在密雨中 在灯光里 我看到一个金色的 数字5 写在一辆红色的 救火车上 无人注意 疾驰 驶向锣声紧敲 警报尖鸣之处 轮子隆隆 穿过黑暗的城市v 二是指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所具有的 特征例如1954年汤因比(Arnold J.Toynbee )使用“后现代”指1875年之后中产阶级影 响衰退时期,1959年赖特·米尔斯(Wright Mills)用“后现代”指启蒙理想破灭时期。

      在这种用法中影响最大、认同度最高的当属 詹姆逊的观点詹姆逊主要是从文化视角上 来判定现代与后现代的分界线,并认为这个 分界线基本上处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之 间 v 三是指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典型 特征就是利奥塔提出的对“宏大叙事”的怀 疑,以及哈桑(Ihab Hassan)所指出的那种 对非确定性、多元性、偶然性、异质性等的 认可一、源起与发展概况v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v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反文化的姿态、反权 威的立场v对价值的疏离、对意义的祛魅v对现代主义宏大叙事、权威视野、价值理性 、意义世界的反动 一、源起与发展概况v后现代主义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v1、1934—1964年是后现代这一术语开始应用的歧义 迭出阶段;6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体现了一种与 现代主义彻底决裂的精神,表现了一种反文化气质 v2、1972年—1976年出现的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交 融的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v3、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日趋综合化和 更具包容性荷兰学者汉斯·伯顿斯 、佛克马)v4、后现代主义在90年代出现了所谓的第三种形态即 以美国格里芬等人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二、代表人物思想v 从社会思潮的演变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作为艺术 、文学思潮出现的,继而随着哲学领域中现象学、 分析哲学的式微,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衰落,以 后结构主义兴起而成为一种哲学思潮最初哲学思 潮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基本上可以与后结构主义等 同起来,福柯、德里达以及后期的巴特(Roland Barthes)等人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后来以罗蒂( Richard Rorty)为代表的后实用主义、以拉康、德 勒兹(Gilles Deleuze)等人为代表的后精神分析学 二、代表人物思想 1、贝尔后现代理论v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v前工业社会是人同自然的竞争;v工业社会是同经加工的自然界的竞争,以人与机器之 间关系为模式,利用能源把自然环境转变为技术环境 v后工业社会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以信息为基础的 智能技术与机械技术并驾齐驱前工业社会面向过去 的倾向;工业社会适时当下;v后工业社会面向未来v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之间的矛盾v新的宗教救赎2、利奥塔后现代研究v《后现代的状况》v文化不可通约性v解构了宏大叙事,科学仅仅成为一种话语体系v知识的精神维度消失,彻底外在化,成为一种商品 ,不再是目的本身。

      v立法者变为阐释者v精英变为终端机的聆听者和机械命令的执行者v数据库成为后现代人的本性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性 的初期阶段3、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研究v《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政治 无意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v市场资本主义时代是现实主义;v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是现代主义;v晚期资本主义的出现则是后现代主义 文化特征:文化大众化、商品化,甚至 反文化倾向v后现代主义的表征是深度模式削平导致平面感;价 值、道德感消失v历史意识消失产生断裂感;还乡意识、怀旧感v主体性的消失意味着零散化非英雄、反英雄甚至 非人的诞生没有中心、没有对象、没有世界、没 有历史甚至没有了人v距离感消失肇因于复制本源的丧失,根本的丧失 类像:没有原作的摹本非真实化的感受4、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v《生产之镜》、《消费社会》、《象征交换 和死亡》、《完美的罪行》等文化商品化 ,商品符号化媒介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 ,并且不留痕迹地离开世界的罪恶真实的 内爆导致了图像的真实取代了在场的真实 传统社会的在场感消失了大众传媒成为了“ 为了沟通”的“不沟通系统”仿像、内爆、超 真实等超真实v虚拟支配了世界,支配了真实,虚拟取代了真实成 为了超真实。

      v消费社会的以攫取财富为目的,并且不断制造欲望 欲望的生产生产欲望v超前消费恶化,无限消费甚至于一掷万金成为消费 表征v消费的速度成为社会的表征v速度产生的眩晕成为现代人的普遍感觉v广告中虚假幸福与民主的承诺v人造物质的丰富与自然权利的匮乏碎片化的生存v城市的异化v人的片段化、零散化、即时化v流浪汉与观光客v媚俗的文化消费v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模糊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1926-1984,当代法 国哲学家,代表作《疯癫与文明》、《词 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 》雅克·德里达 ( Jacques Derrida,1930—2004) 当代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 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 人《文字学》《语言与现象 》、《论播散》、《马克思的 幽灵》v三、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特征v1、 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v2、 主张语言符号分析(话语理论)v3、 反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结构主义v4、 反二元论v5、 反总体性(宏大叙事)v6、 重非理性分析v7、 存在虚无主义分析倾向v四、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 批判v1、 矛盾分析法的批判v2、 历史与逻辑统一方法的批判v3、 理性与总体方法的批判v4、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批评v五、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对当代多门学科的影 响v1、马克思主义研究v(后马克思主义思潮)v2、文学研究v3、哲学研究v4、政治学研究v后马克思主义思潮v广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是指兴起于20世纪80、90年 代的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在后现代主义语境 下,运用后现代主义有关理论、精神研究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有着广泛影响的当代西方 社会思潮。

      当然这种广义,从整个后马克思主义概 念演化史角度来说,也只是相对的狭义的“后马克 思主义”则是指在拉克劳和墨菲1985年出版的《霸 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中所 表达的“霸权接合”、“激进多元民主”、“人民同盟”、“ 政治偶然性逻辑”等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一 种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后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v1、后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v(1)阶级争斗和历史决定论; (2)暴力革命和无 产阶级专政;(3)资本主义危机和必然灭亡;(4 )革命的和批判的辩证法观点;(5)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v2、反经济决定论v3、反历史决定论v4、反阶级还原论 v5、主张革命主体多元论v6、主张“激进与多元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策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