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doc
11页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市场与市场机制有关理论,了解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的含义及构成;止确理解建立和完善市场秩序重大意义,自觉遵守市场规则, 做市场有序运行的自觉维护者教学重点:价格机制、市场体系、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学 时:8学吋第一节 市场与供求一、市场与市场机制(一)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统一市场有三个基本要素:买方、卖方和 交易对象买方包括居民、企业、政府以及非经营性组织居民、企业、政府和非经营性组织 也都可以成为卖方此外一些中介组织如各种商贸公司、批发和零售商等,他们既是买 者也是卖者,是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媒介山场交易对象既包括有形商品也包括无形商晶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各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运动过程理解这一 概念,要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市场机制的各种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价格、供求、竞争; 二是市场机制各要素的组合及交互运动价格——竞争——供求——价格一方面市场 机制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另一方面乂和对独立人们通常把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看作是市场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 价格机制是核心机制三)市场与市场机制的特点(相对于计划和计划机制)1、 运行的自发性2、 利益的独立性3、 信息传递的横向性4、 调节的滞后性二、 市场需求及影响因素(-)需求:是指在一定吋期内购买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的两个条件:一是购买者有购买意愿;二是购买者有购买能力这两个条件缺 一不可需要H需求(有效需求)(-)需求的分类1、 按照需求的客体划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2、 按消费的主体划分,居民需求、企业需求、政府需求3、 按消费范围划分,个人需求、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三)影响需求的因素1、 商品本身的价格通常情况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与商品价格的变化相反例 外奢侈品)2、 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通常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 求量与其替代品价格呈相同的方向变化一种商晶的需求量与互补品价格呈和反方向变 化3、 购买者的收入水平或可支配的资产数量通常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购买者 的收入水平、可支配的资产数量呈相同的方向变化4、 收入分配的状况主要指收入分配的集中度集中度高,奢侈品需求量大集 中度低,基本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5、 心理因素6、 其它因素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商甜价格。
需求弹性二需求量变动率/影响因索变动率三、 市场供给及其影响因素(一)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一定时其内愿意并且能够向市场丄提供的商 品数量供给的两个条件:一是主观愿望,这是供给的主观意志;二是供给的能力,它是生 产者的客观约朿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供给H有效供给供给的分类:按范围分,企业供给、市场供给和社会供给二) 影响供给的因素1、 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商品供给量的变化与价格水平呈相同的方 向变化2、 相关商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在替代品之间,一种商品的需求会因 为替代品价格的丄升而增加,这种商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价格丄升,从而使供给增加 反Z就减少在互补品之间,一种商品需求会随另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这种商品 需求的减少会引起价格下降,从而使供给减少反之供给増加3>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减少供给,下降增加供给4、 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高增加供给,技术水平下降减少供给5、 其它因素四、 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一) 供求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1、 从质的方面看,供给和需求是互为依存的2、 从量的方面看,供给和需求是互相适应的,具有趋于均衡的趋势二) 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1、 均衡市场表现形式: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另一种是需求略大于供给。
一般讲,市场供求 不平衡率不超过-+5%,就可以看作是均衡的2、 非均衡市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五、 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第二节 市场与价格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是商甜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价格和价值完 全一致价格和价值完全一致是罕见的,而背离是经常的(量的背离、质的背离)原 因就是价格的形成除价值外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1、 受供求的影响2、 受纸币发行量的影响3、受经济政策的影响二) 公共产品的价格产殆: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在消费JL有两个特点:一是排他性,二是竞 争性公共产品是指不能通过市场来进行分配的产品,如国防、公共道路、广播电视等 它的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于这一特点,公共产品的价格不能通 过一般的市场机制形成,其价格的形成过程表现为政府等各个产詁的提供者根据社会经 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公共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一)价格机制的含义是指价值、价格与供求等因素Z间相互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和方 式价格的功能1、 传递经济信息的功能2、 调节经济利益的功能。
3、 核算经济效益的功能三) 价格体系价格体系是各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包括同种商品价格的差价关系和不同种商品 价格的比价关系商品比价关系是指国民经济不同部门所生产的不同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主 要包括工农业产品Z间、工业产品内部和农业产品内部三类比价关系商品差价是指同一商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购销环节、地区、质量和季节等的不同 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主要有: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质量差价和季节差价等三、 我国原有价格体系的改革在计划体制下,价格是国家计划的主要对象,对商品价格实行的是计划定价的制度, 企业没有定价自主权这样的定价制度势必造成价格的不合理一) 我国原有价格体系不合理的表现1、 同类商品的质量差价没有拉开2、 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不合理,特别是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偏低3、 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倒挂,销价低于国家购价二) 衡量商品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看价格是否符合价值;二是看价格是否符合供求两者具其一,价格应视为合理我国原有的价格体系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必须进行改革即由计划定价制 度转变为主要由市场定价的制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价格改革的H标从一开始 就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在逐步理顺价格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 的定价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价格改革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到市场 价格体制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有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 到80年代中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转变为“计划价格为主,自由价格为辅” 的价格体制第二次是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确立了混合价格的价格机 制,即国家统一定价、浮动价格、自由价格同时并存,少数商品和劳务实行计划价格, 多数商品和劳务实行浮动价格第三次是在1992年以后,确立了市场价格体制的FI标 模式,提出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价格改革的这一冃标模式,其实质是 要实现山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o(三)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从价格形成的角度讲,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1、 企业自主定价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首先要实现价格决策主 体的转变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的这一性 质,客观JL要求企业必须有价格决策的口主权,这就要求实现由政府作为定价主体向企 业作为定价主体的转换因为,企业是市场主体,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定价权, 就不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过去,由政府作为定价主体,实际上是把生产经营主 体和定价主体这一木来应该统一的主体,人为地割裂为两个主体因此,实现定价主体 的转换实质是把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与定价主体统一起来,真正做到谁生产、谁经营、 谁服务、谁定价,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经营者与定价主体相分离的状况2、 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定价是实现市场形成价格的前提,但是企业定价并不 直接等同于市场定价企业有了定价自主权,如果不经过市场竞争,企业定价就会变成 垄断价格,从而难以形成竞争的市场机制和反映真实供求情况的合理的市场价格因此, 不仅要实现价格决策主体的转换,而且要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市场形成价格,就是要让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直接作用 于价格的形成,使价格在市场的供求变化和竞争中形成具体就是通过生产者与生产者 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來确立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 在这样的基础丄形成的价格,实际上起着支配企业定价的作用,任何企业都不能主观地 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接受由市场供求和竞争决定的价格,并参照这一价格来不断调整口 己生产经营的规模和H标所以,企业有了定价口主权以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 地制定价格,而是必须考虑各种市场因素和H己的生产经营状况,使自主决定的价格符 合市场规律的要求,因此,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要使原来在市场以外形成 价格转向在市场之内形成价格。
企业自主定价是价格决定主体转换的问题,市场形成价格是价格形成机制转换的问 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从而实现了由计 划价格到市场价格的根本性转变价格改革的成功,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 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管理一般来说,国家对价格的宏观管理主要有两利方式:一种是价格调控政策包括:(1)对政府选定的特定商品实行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2)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3)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另一种是价格管制政策这是对部分商詁实行的由政府定价的政策第三节 市场与竞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竞争机制(一) 竞争竞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之间为了在市场上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以实现 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斗争竞争的分类1、 按主体分,卖方之间、买方之间和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2、 按7T段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3>按领域分,部门内部和部门Z间的竞争4、按竞争的市场性质分,商晶市场的竞争和要素市场的竞争二) 竞争机制1、含义:所谓竞争机制是指竞争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生产要素配置、利益分 配等因素之间相互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和方式。
2、功能:(1) 对价格信号及时反应和适应功能2) 激励与创新功能3) 利益分配功能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争和竞争机制运行的特点1、 所有制基础不同2、 手段不同3、后果不同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和竞争(―)垄断的危害垄断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经济性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1、 垄断阻碍了市场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2、 垄断使企业失去了外在压力,缺乏活力3、 垄断限制了技术创新,甚至造成技术停滞的趋势二)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竞争1、 打破市场分割与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2、 制定和完善反垄断的法律法规3、 对自然垄断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4、 对某些无法引入竞争机制的领域,应加强宏观管理三、 建立和维护有效的竞争格局(-)有效竞争的要求1、 在市场运行上,资本自由流动,价格灵敏的反应商品价值和质量,企业数量符 合规模经济的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