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具特色的民居.doc
3页小学语文第十二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教师樊元罗课时1课型略读时间2010年上教材简析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展示了中国民族古老而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确定三点重 点: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难 点:要在学生交流搜集、整理资料方法过程中随机训练和规范语言,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德育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课堂预习三、课堂展示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1)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2)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3、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学生自由发言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⑴ 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⑵ 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⑴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⑵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3、学生交流:⑴ 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⑵ 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⑶ 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⑷ 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有防火墙 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文化特征:吉祥、平安、家道兴旺教学反思本篇是略读课文,我让学生以读为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出自己的收获与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
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尽情地与文本接触,徜徉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本教学设计立足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尽情地与文本接触,徜徉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