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黄冈市上寨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9页湖北省黄冈市上寨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过铁匠铺葛水平①去往铁匠铺的路上,我还是一个撅着厚嘴唇的女孩②时光虽然让我的生命中走失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也让我懂得有过的好被我撞见了③我的手心再都没有因为遇见一些事物而热过,除了铁匠铺有些时候,我甚至怀疑其中某些细节的真实,比如黄泥小路上的晨光,弥漫在空气里冷霜的味道,还有那磕磕绊绊相继走过的脚印④秋罢,农家院墙上有一排铁钩,上面挂着闲置下来的犁耙锄锹,一年的生计做完了,该挂锄了庄稼人脸上像牲口卸下挽具似的浮着一层浅浅的轻松,农具挂起来时,地便收割干净了阔亮的地面上有鸟起落,一阵风刮过来,干黄的叶片刷刷往下掉入冬了,落叶、草屑连同所有轻飘的东西都被风刮得原地打转早晨和傍晚,落叶铺满了院子,还有街道远处重峦叠嶂的山体恰似劈面而立的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屏,霜打过的红叶还挂在一些干枝梢上,怕冷的人已经裹上了冬装,袖住了手跑往山野的风停在农具上歇息,风把农具上的泥尘抖落下来,迷了过路人的眼,想起那金粉飘洒的阳春三月,农人看着挂起来的农具说:该进铁匠铺了⑤村庄里的铁匠铺开始热闹了,用了一年的农具需要“轧”钢蘸火。
用麻绳串起来的农具挂在铁匠铺的墙角,大锤小锤的击打声此起彼伏取农具的人不走了,送农具的人也不走了,或蹲或坐,劣质香烟弥漫着铁匠铺轧好钢的锄头扔进水盆里,一咕嘟热气浪起来龇着牙的农人开始说秋天的事,秋天的丰收总是按年成来计算,雨多了涝,雨少了旱,不管啥年成,入冬就要歇息了⑥冬天是一个说闲话的日子,冬天的闲话把历史都要揪出来晒两轮儿⑦从小生活在村镇的那一代人,回忆起从前的日子来那是有很多说道的每一个节气到来都要先敬神,最主要的就是天、地神没有辽阔的土地,人们便会失去生存的根基拜祭地神与拜祭天神是对应的,天地合称为“皇天后土”敬神是护佑来年风调雨顺,铁匠铺则是生活背后的力量③有人讲土地庙的土地神,最小的神直接管着人的口粮说是山前山后各有土地庙,山前热闹山后冷清山后土地神来山前土地庙里抱怨,正好山前土地神要出门会友,便委托山后土地神代理几天,以便得些香火供品山前土地神前脚刚走便来一人祭祀,请土地神刮一阵顺风,明天他要行船接着又来一人,请土地神明日千万不要刮风,他的梨树正在花季没等土地神决定又来一老头祭神求雨,他要种田后又来一老太她要晒姜山后土地神实在是没有工作经验,急请山前土地神回来定夺山前土地告诉他:刮风顺河走,躲过梨树沟;黑夜把雨降,白天晒干姜。
他们说现在的官员都是一方土地神,可惜少有山前土地神的工作经验,大多感情判断.跟着政策来强行定夺是不是更应该了解当下,不做无用之事,不放过有用之人呢?四散坐着的人就毫无意思地哈哈笑⑨在他们的谈话中,村庄里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具有弹性,有拖泥带水式的长句村庄已经不能叫村庄了,门外越来越看不见年轻人的脸了,连走过无意中吹了一声口哨都觉得是一种生气围绕着铁匠铺的地上丢满了烟蒂,因为抢秋,黄土刺进了他们的脸皮,搓着脸上和脖子下的黄泥,弹出一个个泥蛋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就是现在这样的,一脸淡漠的自由⑩旧时的颜色就是由手艺人描绘的我一直不相信有天堂,天堂在我的意念中该是叮当作响的铁匠铺现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了,铁匠铺除了为一些工地打打铁钎子、铁镐头,别的活儿基本都没了我在一家农家乐吃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我一直在想,镰刀、铁叉、锄头,如果都上了饭桌子呢?哈呀,显然就没有了吃饭的乐趣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脱粒时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
没有了铁匠铺的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11)我怀念铁匠铺里男人们的气质、表情、谈吐和铁锤的敲击声,还有,是农具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2月24日第12版,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地神的故事作为冬日闲话的代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讽刺了信奉教条的地方官员B.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庄稼人在—年辛勤劳作之后的轻松C. 文章④-⑨段写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农家院墙上的犁耙锄锹及铁匠铺的人们与闲话……D. 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对铁匠铺的怀念以及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5. 你怎么理解文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这一样现象?请简要回答6. 根据全文概括“铁匠铺”在文中的含义参考答案:4. D 5. ①商家利用现代人们的怀旧心理去赚钱的一种噱头;(商家噱头)②表现随着时代变迁,“铁锹”等农具淡出人们的生活,逐渐失去其本来价值的现状;(农具现状)③表达了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人工农具所蕴含的传统精神也逐渐消失的一种担忧与无奈对未来担忧) 6. ①是制造、修补农业用具的店铺,是曾经农业生活背后的力量;②是农民在农闲时聚会聊天时的精神放松处;③是即将消失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④是给予我美好回忆的“天堂”。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社呢过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写……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说法错误,文章结尾并没写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5. 试题分析:题干是:你怎么理解文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这一样现象?请简要回答解答本题,首先注意“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语境文中说“我”在一家农家乐吃饭,发现这家饭店,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老板为什么要把农具——铁锹换成盘子来装菜很显然这是商家在利用现代人的怀旧心理去赚钱的噱头然后要指出铁锹本来的用途,现在被用来当成餐具,也就是失去了本来的价值,说明了什么文中说“我一直在想,镰刀、铁叉、锄头,如果都上了饭桌子呢?哈呀,显然就没有了吃饭的乐趣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脱粒时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没有了铁匠铺的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
铁锹”本来是一种农具,是用来铲土的劳动工具,现在这种劳动工具被用来代替瓷盘装菜,说明以“铁锹”为代表的农具等农具失去其本来价值,淡出人们生活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人工农具所蕴含的传统精神也逐渐消失的一种担忧与无奈或者说对未来的担忧6.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全文概括‘铁匠铺’在文中的含义”,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此类题的词语一般有表面意和深层意答题时两者都指出根据文中“村庄里的铁匠铺开始热闹了,用了一年的农具需要‘轧’钢蘸火用麻绳串起来的农具挂在铁匠铺的墙角,大锤小锤的击打声此起彼伏”可知铁匠铺是制造、修补农业用具的店铺敬神是护佑来年风调雨顺,铁匠铺则是生活背后的力量”是曾经农业生活背后的力量取农具的人不走了,送农具的人也不走了,或蹲或坐,劣质香烟弥漫着铁匠铺轧好钢的锄头扔进水盆里,一咕嘟热气浪起来龇着牙的农人开始说秋天的事,秋天的丰收总是按年成来计算,雨多了涝,雨少了旱,不管啥年成,入冬就要歇息了”“围绕着铁匠铺的地上丢满了烟蒂,因为抢秋,黄土刺进了他们的脸皮,搓着脸上和脖子下的黄泥,弹出一个个泥蛋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就是现在这样的,一脸淡漠的自由”说明铁匠铺是农民在农闲时聚会聊天时的精神放松处。
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现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了,铁匠铺除了为一些工地打打铁钎子、铁镐头,别的活儿基本都没了”“有了铁匠铺的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说明铁匠铺是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现在即将消失我怀念铁匠铺里男人们的气质、表情、谈吐和铁锤的敲击声,还有,是农具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说明铁匠铺是给予我美好回忆的“天堂”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历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比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阅读情况,可以发现:成年人阅读率增长缓慢,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快速增长例如: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2015年阅读率为58.4%,较2014只上升了0,4个百分点;而0~17周岁的未成来人2015年的图书阅读率为81.1%,较2014年的76.6%增加了4.5个百分点实践证明,提升成年人的阅读率极难,因为成年人养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不易改意,由于工作繁忙,8小时之外很难有时间去阅读所以,很难使没有阅读习惯的成年人挤出时间回到书桌和书本前统计数据说明:阅读能力最旺盛的时期是青少年,这个时期的阅读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助推作用。
因此,该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青少年的心灵至关重要摘编自晃蓉 涂湘波《阅读立法必要性研究——基于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材料二:表1:国民综合阅读率及各媒介阅读率表2:未成年人阅读率[注]综合阅读率是指各媒介(传统纸质媒介、互联网、阅读等)阅读人数占调查样本总人数之比其他电子媒介指光盘、PDA、手持阅读器摘自周永红 陈邦《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的相关思考——基于2006-2016年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及报告的分析》)材料三:论及国民阅读状况,需要特别对其中的学生阅读生态进行关注和分析国民阅读状况不好,往往归因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要改善国民阅读的状况,必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习惯特别需要从娃娃抓起从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六次国民阅读状况调查开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对我国17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状况进行专项调查,其中分列对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未成年人群展开调查,总体而言,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大致保持在80%左右从调查得出的数据来看,未成年人整体阅读状况优于成年人,但作为处在学习成长阶段的群体,其阅读仍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9-13岁年龄段,图书阅读率年度之间存在较大起伏,并在个别年度跌破90%(如2008年至2013年,其图书阅读率分别为93.50%、89.40%、92.10%、93.50%、96.50%、93.50%)。
教育界、阅读界专家普遍认为:这一年龄段是养成个人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竟有10%左右的学生一年里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这是教育界应当引起严重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阅读率不高,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问题,也有中小学教育改革还未能真正到位的问题倡导素质教育多年,但应试教育至今还处于主要地位,学生几乎没有多少课余时间来进行阅读,阅读课普遍未能列入课程设置至于中小学语文课上的那种阅读理解,有阅读学的内涵,但过于僵硬,而为了应试需设置标准答案,又必然破坏阅读本身应有的生动性和鲜活感,像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难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反,很可能使得很多孩子视阅读为畏途摘编自聂震宁《国民阅读的状况与全民阅读的意义》)材料四:“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试想一个靠浮光掠影式片段阅读、没有建立起自我阅读情结和价值体系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又如何能够得到充盈王文风认为,在普遍读网时代,应从加强读者引导、注重精品文献阅读保障、建立公信书评机制等方面培育国人的纸本阅读情结,使读者回。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