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素、义位理论与同义词的辨析.docx
9页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 ^85!^Fwww.qikanw3ng,nel 义素、义位理论与同义词的辨析内容摘要:义素和义位是语义学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 义素和义位对于辨析同义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义素和义 位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利用义素和义位界定汉语同义词以及利用义 素进行同义词辨析关键词:义素 义位 同义词引言义素和义位是语言学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在具体研究中 重要的基本单位语义单位是语义系统的基本构件,义素、义位的 研究对词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者们对西方语义学理论的介绍 促进了汉语语义学的建立和发展但是,随着语义系统研究的深入, 汉语语义单位的界定和分析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和争论,这就包括最 基本的语义单位—义位和义素贾彦德(2001)列出的语义单位有 7 个,即义素、语素义、义位、义丛、句义、言语作品义和附加义 考虑到义素和义位的基础性(其它的语义单位的研究要建立在它们 的基础之上)和历史性(对它们的研究的时间相对较长,也相对较 为成熟),本文简要介绍了最基本的语义单位(义素和义位)的基 本理论,并探讨义素、义位理论框架下如何利用义素和义位来界定 汉语同义词,随后讨论了义素和同义词辨析问题。
义素和义位理论20 世纪 30 年代,俄国学者别塞科夫斯基提出词义可以分解为独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立的成分的观点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雅各布逊以及哥 本哈根学派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把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法运用 到词义描述之中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描写语言学大师布龙菲尔 德首先提出“义素”这一概念(徐志民, 1998)后来,美国人类 学家郎斯伯里和古德列夫对亲属词的词义进行义素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卡茨、福特等人将义素分析用来为转换生成语法提供语义 特征,这种分析方法很快受到现代语法学和语义学的重视义素理 论和义素分析法也随之进入中国一)义素梅家驹(1986)认为:语言有它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语言的 表达内容为语义以一个单词来说,它所表达的内容则为词义,每 一词义都可以分析,经过分析得出词义的若干成份,通常称之为义 素义素,语义系统的最小单位,是对语音学音位系统音素概念的仿 用实际上,义素和音素有很大的差别第一,性质不同音素是 声音形式,有客观的存在方式,可以被客观地感知和精确的分析; 而义素并不表现外界的物理性质,而是表现人类认识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的心理状况,所以不是人类机体之外的物质性质和关系的符 号,而是人类感知和认识外界现象的内部机制的符号。
第二,数量 不同任何一种语言的音素的数量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一种语言的 语义系统的义素的数量却无人知晓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贾彦德(1992)在讨论义素是否是主观的心理符号时指出,义素 及义素分析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地把握、分析义素,而 不在于否认它是主观的、心理的符号人们可以采用通过上下文、 比较词典中有关义位的释义、用列入图表等不同的方法将义素从义 位中分离出来此外,还可以用某一语言的语句来验证分析出的义 素是否是该语言某一个或某些义位所具有的,并且还可以推论出词 义(义位)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换言之,义素虽然 是主观意识的东西,但它是有客观基础的二)义位1908年,瑞典语言学家诺论提出了“义位”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 6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学者高明凯先生首先引进这一概念并 将之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高明凯先生在《语言论》 中指出,义位指的是一个词的全部词义,有若干个义位变体,其中 有典型的义位变体,有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之分但是,这一理论 具有明显的音位理论的仿用痕迹义位是一个能够独立运用的意义所形成的语义单位,是词的语义 存在的基本形式,是语义系统中基本的、现成的单位。
义位一般指 词的义位,但有时也指语素的义位和熟语的义位有的词只有一种 意义,就有一个义位,而有的词有多种意义,其中能独立运用的一 种意义,才是一个义位一个义位一般表示一个概念,但义位还包 括依附与概念之上的附属义各种附属义一般是与概念义结合在一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 起的,不能够独立应用,所以一般不能构成独立的义位而有的词 没有概念义只有语法义,如“了、着、的、呢、啊”等词,这些词 的语法义也能独立运用,因此,也构成义位词的义位是概括的、 固定的,不包括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义或特殊义有人把义位称为“义项”,但事实上这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个概 念,前者属于语义学术语,后者属于词典学术语,指词典中每一个 词条所列举的意义项目单从表面上看,义项一般包括释文、书证 和用例而义位只相当于释文部分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则不难发 现,在义位的研究上,我们始终没有摆脱义项在带给我们研究便利 的同时也带来了束缚张志毅、张庆云(2001)认为,一些语言学家所说的义位一般有 以下三种概念:第一,指一个词的所有义项;第二,指一个词的一 个义项;第三,指一个义项的语义成分,也称“义素”其中,第 三种概念是和义素是异名同实的,而第一和第二种概念使人们意识 到义位研究和义项研究是分不开的。
目前,义位研究大多是利用词 典学已有的成果,因为词典学在词的义位划分、意义源流分化和意 义的阐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为语义学提供了可利用的丰厚 资源,这使我们可以按照词典例举的义项来归纳和描写义位但是,林新年(2003)认为,人们忽略了词义是概念的反映,其 实这种反映只不过是认知概念的一种“紧缩”,而认知概念又可以 看作是人类认识主客观事物的结果,因此,它相对来说是更全面地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 反映了现实事物,包括根本特征与非根本特征;而词义则不同,它 与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关只要这些特征在交际中足以指称事物,传 达概念就足够了,词义不能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反映人类认知概念 的全部他指出,利用义项来研究义位是不合理的,因为,语义系 统本应当反映的是人类认知系统在语言中的表现,利用义项研究义 位进而试图研究整个语义系统似乎难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义位 的描写、分析、归纳不可能只是利用词典学的义项分类就可以完成 的葛本仪(2001)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指出,人们利用词典研 究义位,应当注意对词典所列义项作词义发展过程的考察,根据语 言实际和语义系统的要求来确定词的义位,而不能机械地根据词典 的义项来归纳语素义和义位。
因为,词典中列出的义项并不区分词 的一个意义的演变情况和一个词的意义演变情况的不同她认为, 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情况和一个词的意义演变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从共时范围来看,在词的一个意义的变化中,新义与旧义不再共存; 而在一个词的范围内,无论义项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各个义项 都能够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新旧义项可以共存义位、义素与汉语同义词的界定同义词的界定一直没有公论,池昌海(1998 )将先贤、时贤们对 同义词的界说总结为“意义同、近”说、“概念同一”说、“对象同 一”说、“义位同一”说四种随着“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引进,—论文发袤专家一SI■中国学木期刊网一些学者认识到义位对同义词界定的重要性,将其应用到同义词的 界定中其中以黄金贵、钱乃荣、徐正考为代表黄金贵(2002) 认为“同义词是具有不同‘义象'(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的同中之 异)共同表示一个义位(词义)系统的词群徐正考在对界定同 义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取舍后,认为同义词是“同一时代、同一 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一个或几个相同或相近义位而词性相同的实 词”钱乃荣(1995)认为:“义位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同义词 从“意义同、近”说、“概念同一”说、“对象同一”说到“义位同 一”说可以说是同义词界定的一个飞跃,是同义词的界定深化到了 义位层面。
这说明学术界对同义词的认识在不断深化钱乃荣(1995)从义素角度对同义词进行了分类,他把同义词分 为严式和宽式两种:“严格的同义词要求各个义位所含义素完全相 同,较宽的同义词要求义素基本相同他对同义词的认识深入到 了一个更深的层面—义素层面严格的同义词就是等义词,我们认 为将等义词和同义词列为同一层面的概念,会更有利于我们清晰地 认识客观存在的词义现象那么同义词就应该是钱乃荣所说的宽式 的“同义词”仅用他的同义词要求其义位所含义素基本相同这一 说法作为同义词界定的一个因素还不够确切因为一个义位是多个 义素的综合体,蒋绍愚(1989)认为:“构成一个义位的义素之间 不是任意地、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的,义素之间有层次结构”他将义素分为中心义素和限定义素他在例释“湖”、“海”等词时,认为中心义素是[水面],限定义素是[面积(大,中,小)]、[-流 动]从分析中可知,一个义位里各个义素的地位是有差别的,对 于界定同义词,这类在义位里占主导地位的义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把这类义素称为核心义素它体现义位的基本语义特征,是义 位的核心、主导和支柱因此,同义词可以界定为:同一时代、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在 一个义位上核心义素相同且词义相同的一组实词。
义素与同义词辨析 传统同义词辨析,是以词为单位来进行的,徐正考(2002)指出, 同义词辨析存在以整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为准的误区黄金贵(2003) 针对同义词辨析明确指出:“在辨异中,必须坚持词义为单位而坚 决不能以此为单位,‘兼顾以词为单位'实质也是以词为单位,都 与以词义为单位背道而驰”笔者认为,同义词辨析应以词义为单位,对体现其相同义的用例 进行分析,从而提取义素差别比如“流、泄”在流动这个义位上 同义,在动作方向这个义素上有差异泄”指从里往外流,“流” 既可以指从里向外流,也可以指从外往里流再比如“睹、观、见” 均指用眼睛看,但在动作的侧重点这一义素上面有差别,“睹、观” 侧重于结果,“见”则侧重于过程结论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 麵U中国学木期测综上所述,义素、义位的研究对于确定同义词、辨析同义词有着 巨大的功用,但是对于义素、义位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相信随着 语言学科的不断前进,我们对义素、义位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从 而使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 池昌海.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2. 高名凯.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993. 黄金贵.论同义词之“同”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0(4)4. 黄金贵.论汉语同义词的识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 2002( 1)5.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 林新年.谈汉语的义素和义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 校学报, 2003( 3)8. 梅家驹.义素与义位[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 (5)9. 外力•乌甫尔.语义学在同义辨析中的应用[j].乌鲁木齐成人 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2( 3)10. 徐志民.语义单位的确定和定名问题[j].云梦学刊,1998 (3)11. 徐正考.同义词界定与辨析中的几个误区[c].金景芳教授百—论文发袤专家一SI■中国学木期刊网年诞辰纪念文集,2002.1012. 张万有.“义位”刍议[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 (7)13.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200114.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自序[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5. 徐正考.“论衡”同义词研究•前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 钱乃荣.汉语语言学[m].北京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