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名著《呐喊》练习题.doc
4页名著《呼喊》专题复习班级: 姓名: 一、推断1、《呼喊》收集了鲁迅先生1918一1922年间的短篇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威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错)2、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人物都出自于鲁迅小说集《呼喊》错)(祥林嫂是《彷徨》中的人物)3、鲁迅小说擅用细微环节,如《药》中让夏瑜坟上出现一圈红白的花这一细微环节,为小说悲凉的氛围增加了一丝希望的亮色 对)4、《呼喊》中多数作品的主子公是农夫、学问分子和妇女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羞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错,祥林嫂是小说《祝愿》中的人物,《祝愿》被收入小说集《彷徨》)5、鲁迅在《呼喊》的《端午节》里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学问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玄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爱在过去的世界里思索问题”的人物的代表对)6、鲁迅先生《药》中的华老栓是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他勤劳和善又愚昧麻木,只关切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对刽子手卑躬屈膝,对革命者的死麻木不仁,作者对他的看法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7、《呼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呼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都收在《呼喊》中对)8、《呼喊》注意揭示人物深邃、丰富的内心世界,开创了现代心理小说的创作先河,这是鲁迅先生向中国古代小说传统学习的结果错,中国古代小说不是心理描写为传统,而是以故事情节见长)9、《呼喊》成功塑造了很多封建社会中生活在底层的贫苦大众形象和被科举制度戕害的学问分子形象,比如阿Q、闰土、华老栓、夏瑜、孔乙己、陈士成等错,《药》中的夏瑜是一位革命者)10、《家乡》通过贫苦农夫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夫的凄惨生活《明天》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错)11、《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孔乙己结结巴巴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学问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对)12、《伤逝》是惟一一篇干脆表现青年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男女主子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对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要求特性解放的青年学问分子。
他们在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英勇地抗拒封建道德和世俗偏见,毅然地冲出了家庭的束缚,最终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华蜜错)13、《药》是以1907年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建而写成的作者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剧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错)14、鲁迅笔下的学问分子形象: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其次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抗拒者,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错)15、《阿Q正传》最深刻最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和病根的相识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自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不愿承认失败的看法,和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或夜郎自大、自我沉醉,都是为了求得精神上的成功,故称为"精神成功法"对)16、《阿Q正传》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纳了鲁迅这一笔名错)17、《孔乙己》经营谋篇,工于匠心,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店员耳闻目睹的状况来写孔乙己。
对)18、《风波》小说描写1917所张勋复辟事务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 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对)19、《阿Q正传》最终一章“大团聚”,表明白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悲观,同时也表明白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悲观对)20、《白光》中的陈士成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是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致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对)21、《药》采纳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茶客们谈论“药”错)22、《呼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个短篇小说的结集,《狂人日记》描写封建宗法礼教的“吃人”, 《一件小事》则歌颂下层劳动者,又是无情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猫和兔》描写不同学问分子的各自心态错,《猫和兔》意寓对弱者的怜悯,对强势凶狠者的憎恶及与之战斗不止的精神)23、《呼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
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苦痛生活和凄惨命运对)24、在《呼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看法同时也说明白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对)25、《狂人日记》运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细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对)26、小说末尾以坟头比方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示意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基调光明多于阴冷,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给人以希望而营造出来的,使故事更具有激昂人心的效果错)27、《阿Q正传》是一篇短篇小说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阿Q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冲突和“精神成功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错,是中篇小说)28、《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鲁镇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峻戕害的农夫的典型错,是以未庄为背景)29、阿Q的“精神成功法”事实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凄惨地位。
他的“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溢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对)30、鲁迅从雇农阿Q的生活道路和特性特点动身,依据自己艺术创建上的习惯——“模特儿不用一个确定的人”,遵循主体的须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在思想熔铸的时候,又突出了人物困难性格中的某一点,使某具有显明的精神特征,从而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意义深刻而又活灵活现的典型对)二、简答题1、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呼喊》中的哪篇作品? 《药》《风波》《家乡》《明天》《白光》2、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常有特性化语言请写出下面特性化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5分)A.我终于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尽然打起老子来了阿Q】B.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华蜜争过来觉慧】C.当了母亲的人,到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听从的榜样周朴园】D.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战胜的你尽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桑地亚哥】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抗拒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哈姆雷特】3、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请指出下列典型的环境描写出自于那部(篇)小说并写出作者4分)①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颤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四周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②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街上的一切渐渐消逝在灰暗的暮色里路上尽是水和泥空气寒冷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偏僻的街上走得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暖和、光明的家③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旧澄澈透亮,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④索漠城有一条起伏不平的大街,直通高处的古堡,街终点有一所房子,外表就有这种愁闷苍凉的成分街上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往,夏热冬寒,有些地方还很阴暗,但有一个特点,鹅卵石铺的路面总是干爽、清洁,发出洪亮的回声……①鲁迅《药》②巴金《家》③沈从文《边城》④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4、《孔乙己》最终一句写道:“我到现在最终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你认为孔乙己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大约”与“的确”用在同一句话中,看似冲突,实则不冲突我”到现在始终没有再见到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坏消息,所以用“大约”表示自己的揣测但是依据孔乙己最终一次离开酒店的悲苦状况,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确定是活不下去的,他是必死无疑的,所以用“的确”来表示揣测的结论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缘由悲剧的根源5、《药》对华老栓这一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非常传神,试举一例简析之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按”,“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抖抖地装”“按一按”,写华老栓万分珍惜血汗钱,因为一旦丢了钱,人血馒头就买不来,小栓的病就没有治了所以,华老栓珍惜钱,事实上也是珍惜儿子的命描写突出了他对“药”的深信不疑和爱子心切6、《阿Q正传》里作者常常站出来进行一番争论,这种争论是杂文式的,看似多余其实大有深意,试举一例简要赏析之例如:有人说:有些成功者,情愿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成功的高兴;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成功的无聊又有些成功者,当克服一切之后,望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挚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孤独,便反而感到了成功的悲伤。
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恒久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赏析:依据传统小说的写法,这是多余的;然而鲁迅写来却让人倍感深刻、贴切,以此讽刺精神成功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7、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理解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始终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的象征意义正示意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山穷水尽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诱惑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8、“我的母亲是素来很不以我的虐待猫为然的,现在大约疑心我要替小兔抱不平,下什么辣手,便起来探问了而我在全家的口碑上,却的确算一个猫敌我曾经害过猫,平常也常打猫,尤其是在他们协作的时候但我之所以打的缘由并非因为他们协作,是因为他们嚷,嚷到使我睡不着,我以为协作是不必这样大嚷而特嚷的《《兔和猫》》试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母亲”明显是一个恕敌、修善的驯良百姓形象旧中国,这样的百姓太多太多了正是这样驯良的百姓,才助长了统治者的凶狠气焰,使得凶暴者更加凶暴,懦弱者更加懦弱所以,面对弱小的百姓,革命者必需呼喊;只有呼喊,才有可能唤醒沉睡的人们,换取渴望中的同等和自由。
9、联系结尾:“只有四个鸭,却还在沙漠上“鸭鸭”的叫说说题目“鸭的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