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地区的中药产业分析.docx
10页南阳地区的中药产业分析1绪论1.1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随着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中药种植业越来越 受重视,几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南阳地区政府逐年加大力度支持中药 种植业发展,许多中药材产地都将中药材种植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重点加以 发展南阳地区的中药种植业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与此同 时,南阳地区也逐步加强了对于中医药产业的的投资和支持1.1.2目的意义南阳地区的中药产业虽然在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过快,但是相对来说与行业内 其他地区和其他中草药产地对比,产值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竞争力等都弱 于亳州、蕲春等地本文通过对南阳宛西地区的中医药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利 用查阅资料和调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SWOT分析法,对南阳地区的中医药 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和研究,进一步分析南阳地区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 势、机会、威胁四种相关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提出相对的建议,以此进一步 的促进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1.2研究思路和方法1・2・1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法和SWOT分析法通过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在现有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查阅文献和整理数 据并分析相关的资料。
同时通过各大学术网站进行查询有关信息以此进行相关 文献的查阅SWOT分析,它是一种常用的用来确定发展方向的环境分析法主要分为优 势和劣势、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四种因素,通过一定的现有条件,从而将优势、劣 势、机遇和威胁四个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之后所得出相对的结论,然后分局结 论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1.2.2研究内容本文首先运用文献调查法对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业进行调查、分析,然后运 用SWOT分析法更进一步的分析了南阳地区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 机遇和威胁四种因素依据于SWTO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并相应的提出了南阳 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2南阳地区基本状况概括2.1 基本概况目前,南阳市,辖12个县,约26600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 万人口南阳 市地处豫西南,是河南省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中亚热带北温带过渡地带南阳 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茂盛,34%的森林覆盖率共约1300 万公顷 耕地..它有着“国家粮仓”、“中原绿隆”、“首都水箱”的美誉,是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的水源和渠首,举世瞩目,伏牛山和宝天曼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江口、 鸭河口水库面积巨大丘陵平原的阶梯式分布蜿蜒的水道和湖泊纵横交错。
南 阳宛西地区集聚优势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培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南阳有 2436 种 中草药,50 多种优质中草药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近 190 万公顷,分布种植山丹 参,桔梗,栀子,半夏,金银花,柴胡,夏枯草等其中,西峡县山茱萸,方城 裕被列入国家中国医药丹参 GAP 基地,西峡县山茱萸,辛夷南召县,芳瑜丹参县, 唐河县,栀子和半夏,桐柏县桔梗又收到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3.1 中医药材种植专业化逐步发展西峡县萸超过20万公顷种植面积,与耕种面积超过30万公顷玉兰的南召县, 依次形成了区域内产业品牌,各县级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品种数量不断 增加唐河县中草药种植大约为 12 万公顷,栀子花种植面积 11.6万公顷,在此 之外其余诸多中的中药材栽培面积共计约为 1.5 万公顷方城县种植中药 9 万多 公顷,共种植裕丹参桔梗,柴胡,芦苇,栀子等十多种品种淅川县种植中草药 约达7 万多公顷,其中金银花1 万多公顷,药用杏、柴胡、板蓝根、芦笋等多达 10 余种在桐柏县,夏枯草的栽培面积目前已达 7 万公顷,桔梗的规模种植初 步形成3.2 栽植基盘管理被显著改善3.2.1GAPGAP 是研究药用植物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原产地的环境监测、种子质量标 准、所有生产技术和产后收获的标准化、加工、质量控制、储存和运输。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良好的农业实践,是草药生产的质量管理标准,是整 个草药生产过程的规范以确保它们是真实的、高质量的、稳定的和可控的3.2.2 按 GAP 标准化作业各县区按照gap要求,对农户开展药学培训,指导种植和收获过程,真正确 保传统药用植物质量安全方城县在产业基地建设管理中,制定了土壤整理、揉 制、施肥、育苗技术规程、栽培标准、栽培管理、收获期、收获方法、干燥整理 等多种标准西峡县集中在加强传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培训山茱萸规模化 和标准化种植进行数次,共培训 15000 人次,指导山茱萸种植服务农业、城市和 国家,组织、协调、管理南阳地区中药种植基地的正规化、产业化、标准化,不 仅保证了山茱萸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原料的高质量生产和我国中药产 业的长远发展3.3 龙头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南召辛夷基地由南召华龙发展有限公司牵头,与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中医 药学院、河南中草药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在规范种植的基础上,开展辛夷深加工 淬火技术合作研究对辛夷的提取,使辛夷的提取量远远高于传统工艺提取的产 值,且纯度高达 100%~99%。
其公司产品远销海外在方城县以华丰药业有限 公司和方城县裕丹开发服务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引领下,逐步建设了裕丹生产供 应基地同时方城县与紫兴药业集团,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和运营方城 裕丹参中药资源唐河县建立无害化绿色栀子色素加工厂,由唐河县与北京中商 集团公司共同运营3.4 生产经营模式的品种各县区均因地制宜,立足当下,适应当地条件和具体企业,形成各种具体化生 产和操作方式,如“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农业+家庭”,相对 的避免了市场风险和保护农业家庭的利益淅川县成立处理和金银花加工的仓储 基地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在宛西地区同时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播种指导,农民 从选址、移植、田间管理和采摘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技术服务支持3.5 当地政府的支持逐渐增加决破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些县已经使该县的中药产业链成 为该县的脱贫富民支柱产业或主要产业通过协调包括领导机构在内的多边资助 和政策规定,发展服务辖区企业创造有利于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为此, 在南召县设立辛夷工业办事处,方城县裕丹参办,负责产业链的开发、规划和协 调淅川县大力提倡种植金银花金银花四季,形成了种植基地。
桐柏县将重点以 何庄和康庄为特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进行扶持在西峡县,依托城乡建设和城 镇一体化建设,规范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管理,拓展市场的能力,增加了中药产品 市场的辐射强度和影响力,使这些产品在豫西南占主导地位,累积影响显著增加4中药企业发展现状4.1中医药资源空间卓越南阳地区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凭借着这些天然的自然资源而成就了一批 全国闻名的中医药企业这些企业蓬勃发展,具备了现代化的生产和加工能力, 在南阳地区年产值跃居8亿美元,河南宛西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宛西地区知名的 龙头企业,其旗下仲景大药房产业链配备完善,其开发的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 丸等中成药产品畅销国内外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在中成药领域所研制的双黄 连口服液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名声,同样南阳地区的的艾制品生产加工已经初具 规模,通过发掘南阳地区艾草的成长的特性,研发出具有南阳地区特色的艾产业 产业链、形成近百种的系列产品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 地方医药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优势4.2产业链发展迅速南阳现在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产业链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海王集团、国药 集团、广药集团集团等集团分公司相序在南阳登记注册海王集团在南阳宛城区 的现代化物流园区斥巨资建设了现代化的中药工业园区,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现 代化中医药工业园区。
宛城区规划以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产业为主的中药产业 规划建设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聚集区域国药控股南阳公司在卧龙区建设“中药 现代化物流中心”,总投资约为4亿元广州白云山中药有限公司与南阳地区中 医药产业合作密切,在南阳地区优秀的人文资源环境下拟建设医药生态产业园项 目4.3国内外产业合作当前,南阳地区已与台湾中医发展协会就中医药生产与贸易、中医专业人员 交流与培训达成合作意向市医院以及南阳本土企业与台企进行初步合作,共同 签署了《海峡两岸中药业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工厂,共同研制和生产中医药 处方和医药同时南阳地区的中医药药材远销韩国和日本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 国医国药学院接收韩国中医留学生约 200 人次5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结合南阳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南阳宛西地 区中医药材产业的优势(S)、劣势(W)、机会(0)、威胁(T)并以下表展示5.1 发展优势5.1.1 自然条件禀赋南阳古称宛,交通便利,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向第三级 地貌过渡的边缘地带,是一个整体三面环山,自南向北留下一条通道的盆地由 于处在秦岭以南、汉水北方从而以此命名。
现26600平方公里总面积山,丘陵, 平原各占约三分之一南阳的河流分为长江和淮河流域,淮河和唐、白河和丹江 穿插整个盆地河系的特点不同,丹江水系汇入丹江水库,枝繁叶茂,唐白河水 系呈扇形由北向南横穿盆地最终流入汉江长江流域土壤环境良好复杂的自然 环境孕育了南阳多种土壤类型南南阳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棕壤和棕壤土壤 pH 5.9~6.7呈酸性或微酸性,适用于生产各种药用植物的土壤温度,湿度在 合适的条件南阳境内多山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南阳地处亚热带至温带过渡带, 属于季风大陆性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天的时候大约是 55-70 天,夏季 的大约为110T20天,冬季时间大约为110-135天年平均气温14.4-15.7°C, 7月平均气温26.9-28.0C, 1月平均气温0.5-2.4C年降水量703.6-1173.4mm, 由东南向西北分布逐步减少年太阳照射时长约为1897-2120小时之间,一年内 平均无霜期大约为210-235天近年来在5、6、7月降水颇为集中,约占全年总 体降水量的一半左右南阳地区水质良好,同时,山脉以伏牛山脉为主体,分4 支自西向东延伸.依山脉走向.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脉。
加之宛西地区丹江口水库 承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上水和地下水都未受到污染水质优越,这样的水源 和水质有利于提升诸多种中药材的质量5.1.2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南阳市盛产天然中药材 2357 种,其中山茱萸、厚朴等优良药材 30 余种中 药材总储量 2.5 亿公斤,品种数占全国 20%以上,总储量占全省的 1/4 以上, 绝大部分为无公害有机药材全市已基本完成南召县的玉兰,山茱萸和西峡县的 天麻,桐柏县的桔梗,方城县的裕丹参,郁金香,杜仲,首乌等,以及唐河县的 栀子被河南省认定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5.1.3 人文资源厚重南阳地区作为四圣故里,具有深厚的科教文化人文资源南阳穰东镇是医圣 张仲景故里,著名的《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东汉末年所著南宋时期将《伤 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从魏晋至今,1600 多年来, 一直是研究中医必读经典著作南阳地区所拥有的丰富的中医药人文资源和文化 促进了南阳地区中药材的发展5.1.4 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以避免中药材种植和开发的盲目性,保护药农积极性,南阳各县区在发展生 产方面,狠抓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 产业模式,实施订单式生产,建立产销体系,积极引导各组织以及市场企业,内 联种植户,通过信息和技术的传播,逐渐形成了贸易,工业,农业产业化化经营 格局的供应和销售,形成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产业链。
5.1.4.1 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全地区的医药材龙头企业有宛西制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