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87542355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7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节第二节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第一节第一节 消化的概念消化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畜禽的消化方式畜禽的消化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内内 容容 一、消化的概念一、消化的概念 一、消化的概念一、消化的概念 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v 3 3种: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种: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物消化v动物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亦动物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亦不同,不同,消化方式的侧重不同消化方式的侧重不同v请看各类动物的消化道结构请看各类动物的消化道结构————二、消化的方式二、消化的方式 猪消化道结构 鸡消化道结构 马消化道结构 牛消化道结构 兔消化道结构 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 指通过牙齿撕、咬,消化道壁磨压等方式,将食物由大颗指通过牙齿撕、咬,消化道壁磨压等方式,将食物由大颗粒状态变成较小的颗粒。

      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粒状态变成较小的颗粒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增加饲料表面积,颗粒变小,为酶消化和微生物消化提供条件增加饲料表面积,颗粒变小,为酶消化和微生物消化提供条件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胃肠蠕动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胃肠蠕动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特点:特点:无化学性变化,产物不可吸收无化学性变化,产物不可吸收 二、消化的方式二、消化的方式 物理性消化的动物种类特异性 种类种类 部位部位 作用程度作用程度牛、羊牛、羊 口腔(反刍)口腔(反刍) 大大 禽禽 肌胃(石头)肌胃(石头) 大大 猪猪 口腔口腔 小小 马马 口腔口腔 较大较大 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 Ø咀嚼、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咀嚼、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使饲料颗粒变小;使饲料颗粒变小; 将食物向消化道后端推动,排空;将食物向消化道后端推动,排空; 刺激消化酶分泌;刺激消化酶分泌; 意义:对牛、羊应提供充足的反刍时间;各种动物意义:对牛、羊应提供充足的反刍时间;各种动物都有不同的最佳饲料粒度。

      都有不同的最佳饲料粒度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 v对于各类动物,均不提供粒度过细的饲料对于各类动物,均不提供粒度过细的饲料v饲料粉碎过细饲料粉碎过细:: ① ①肠胃蠕动减弱,酶分泌能力下降肠胃蠕动减弱,酶分泌能力下降 ② ②不利于酶与饲料混合,易形成食团不利于酶与饲料混合,易形成食团 ③ ③不利于吞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不利于吞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④ ④会使畜舍空气变差,易滋生微生物会使畜舍空气变差,易滋生微生物 ⑤ ⑤增加加工能耗增加加工能耗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 商品料应适当的粗而均匀商品料应适当的粗而均匀 反反刍刍动动物物的的粗粗饲饲料料被被粉粉碎碎过过细细,,则则会会出出现现面面部部浮浮肿肿家家禽禽((鸡鸡,,鸭鸭,,鹅鹅))主主要要通通过过肌肌胃胃收收缩缩的的压压力力和和饲饲料料中中的的硬硬物物质质料料的的切切搓搓,,达达到到改改变变饲饲料料粒粒度度的的作作用用,,这这是是在在禽禽类类笼笼养养的的条条件件下下日日粮粮中中添添加硬质沙石的依据加硬质沙石的依据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 2.2.化学消化化学消化要点要点v是高等动物特有的消化方式,对非反刍动物尤为重要是高等动物特有的消化方式,对非反刍动物尤为重要v终产物可以吸收终产物可以吸收v越越是是高高等等的的动动物物,,消消化化器器官官分分工工越越明明确确,,消消化化酶酶的的种种类越多类越多v酶的消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酶的消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v不不同同种种类类或或同同一一种种类类不不同同生生长长阶阶段段的的动动物物所所分分泌泌的的酶酶的的种种类类、、数数量量、、活活性性不不同同。

      这这一一点点是是生生产产中中设设计计配配方方重重要的依据)要的依据) v乳乳猪猪::2828—3535日日龄龄断断奶奶,,分分泌泌乳乳糖糖酶酶、、蔗蔗糖糖酶酶较较多多,,可可利利用用乳乳糖糖((乳乳清清粉粉和和白白糖糖)),,而而淀淀粉粉酶酶、、纤纤维维酶酶、、蛋蛋白白酶酶、、脂脂肪酶较少,需要补充肪酶较少,需要补充v肉鸡:肉鸡:生长迅速,酶的分泌不多,所以饲粮中通常添加酶生长迅速,酶的分泌不多,所以饲粮中通常添加酶v雏鸡:雏鸡:添加纤维酶,蛋白酶,脂肪酶,复合酶添加纤维酶,蛋白酶,脂肪酶,复合酶2.2.化学消化化学消化 v在在大大麦麦、、小小麦麦型型日日粮粮中中加加入入β-β-葡葡聚聚糖糖酶酶因因为为其其中中含含有有β-β-葡葡聚聚糖糖((是是一一种种抗抗营营养养因因子子)), ,单单胃胃动动物物采采食食后后可可造造成成食食糜糜粘粘度度增增加加,,使使排排空空速速度度和和消化率下降,造成粘性粪便甚至发病消化率下降,造成粘性粪便甚至发病v反反刍刍动动物物饲饲料料先先经经过过瘤瘤胃胃微微生生物物的的作作用用,,补补充充外外源源 酶酶 的的 作作 用用 效效 果果 较较 差差 中中 国国 畜畜 牧牧 街街 2.2.化学消化化学消化 化学性消化的动物种类特异性化学性消化的动物种类特异性动物动物 部部 位位 养养 分分 作用程度作用程度猪猪 口腔口腔 淀淀 粉粉 弱弱 胃胃 蛋白质蛋白质 中中 小肠小肠 CPCP、、NFENFE、、EE EE 强强牛羊牛羊 口腔口腔 淀粉淀粉 极弱极弱 胃胃 蛋白质蛋白质 中中 小肠小肠 CPCP、、NFENFE、、EEEE、、MCP MCP 强强禽禽 腺胃腺胃 蛋白质蛋白质 弱弱 小肠小肠 CPCP、、NFENFE、、EE EE 强强 要点:要点:v动物消化道的结构决定了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动物消化道的结构决定了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部位及其意义。

      反刍动物的微生物发酵主要在瘤网部位及其意义反刍动物的微生物发酵主要在瘤网胃进行,而单胃动物主要在大、盲肠进行胃进行,而单胃动物主要在大、盲肠进行v微生物消化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方式,而是单微生物消化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方式,而是单胃动物消化的辅助形式胃动物消化的辅助形式v瘤胃是反刍动物主要消化器官瘤胃是反刍动物主要消化器官3.3.微生物消化微生物消化 v单胃动物微生物消化的营养作用较弱,主要在大肠内进单胃动物微生物消化的营养作用较弱,主要在大肠内进行,消化量少,且停留时间短,产物被吸收的机会少行,消化量少,且停留时间短,产物被吸收的机会少v马马、、兔兔、、驴驴等等非非反反刍刍草草食食动动物物的的盲盲肠肠、、大大肠肠微微生生物物消消化化起相当大的作用,但弱于反刍动物起相当大的作用,但弱于反刍动物v畜禽最大生产性能的发挥有赖于它们所具有的正常的胃畜禽最大生产性能的发挥有赖于它们所具有的正常的胃肠道环境和健康的体况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从多肠道环境和健康的体况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从多方面影响胃肠道环境的稳定和动物的健康方面影响胃肠道环境的稳定和动物的健康 3.3.微生物消化微生物消化 三三 、、 动物的消化力动物的消化力 与与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的可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 动物的消化力:动物的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在消化道内能被消化的性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在消化道内能被消化的性质或程度质或程度饲料的消化率:饲料的消化率: 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度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100%(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食入养分食入养分- -( (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 )]×100%×100%食入养分食入养分 == 粪中的养分有两个来源:粪中的养分有两个来源:⒈ ⒈ 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外源)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外源) ⒉ ⒉ 内源养分内源养分 ① ①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 ② ②肠道脱落细胞肠道脱落细胞 ③ ③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消化率又分为:消化率又分为: 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受采食量影响较大,不扣除内源受采食量影响较大,不扣除内源养分,不能真实反映饲料的营养性或可消化程度。

      养分,不能真实反映饲料的营养性或可消化程度 真消化率真消化率:扣除内源养分,是饲料的真实消化:扣除内源养分,是饲料的真实消化率,受采食量影响很小率,受采食量影响很小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 真消化率=真消化率=[ [食入养分食入养分- -(粪中养分(粪中养分- -粪中内源养分)粪中内源养分)] ]×100%×100%食入养分食入养分真消化率的计算真消化率的计算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 AD采食量采食量消消化化率率TD② ② 饲料脂肪含量较少时,其饲料脂肪含量较少时,其ADAD受内源代谢来源脂肪和分受内源代谢来源脂肪和分析误差掩盖,测量值有波动析误差掩盖,测量值有波动③ ③ 饲饲料料矿矿物物制制消消化化率率更更易易受受消消化化道道内内源源代代谢谢、、矿矿物物质质循循环利用的影响环利用的影响关于关于ADAD、、TDTD的要点:的要点: ① ① 饲料饲料TDTD大于大于ADAD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 1.1.种类: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消化器官结构、功能、容积不同不同种类的动物消化器官结构、功能、容积不同对饲料的消化率不同,尤其是粗饲料消化率差别较大,对饲料的消化率不同,尤其是粗饲料消化率差别较大,其中牛>羊>马、兔>猪>禽。

      动物对精饲料消化率差其中牛>羊>马、兔>猪>禽动物对精饲料消化率差异较小 如如::若若要要使使有有机机物物消消化化率率均均达达到到98%98%,,饲饲料料中中CFCF的的含含量量::牛牛18%18%,,猪猪10%10%,,禽禽5%5%饲饲粮粮CFCF超超过过上上述述指指标标时时,,牛牛的的耐耐受力最强,禽类最差,家禽日粮受力最强,禽类最差,家禽日粮CF CF 不超过不超过6%6%动物因素动物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 2.2.品种:品种: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低,耐粗饲性差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低,耐粗饲性差3.3.年龄:年龄:幼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器幼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器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CFCF、、EEEE、、CPCP的消化率提高,但的消化率提高,但NFENFE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大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大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消化力降低消化力降低4.4.体质:体质: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低,因此,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低,因此,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

      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 1.1.种类:种类:青绿饲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青绿饲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 2.2.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饲料中饲料中CPCP提高,消化率提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提高,消化率提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显;显;CFCF与消化率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淀粉含量过与消化率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淀粉含量过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肪有利于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CaCa、、CFCF的消化不利;增加的消化不利;增加VitVit、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可促进消化、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可促进消化3.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饲料因素饲料因素         饲养管理技术饲养管理技术1. 1. 适适当当合合理理的的加加工工处处理理可可提提高高饲饲料料消消化化率率如如适适当当粉粉碎碎精精饲饲料料、、对对粗粗饲饲料料进进行行碱碱化化、、氨氨化化、、微微贮贮、、膨膨化可提高消化率。

      化可提高消化率2. 2. 延延长长饲饲料料在在消消化化道道的的停停留留时时间间,,可可提提高高消消化化率率;;饲饲料料颗颗粒粒化化可可预预防防动动物物挑挑食食,,提提高高适适口口性性,,延延长长饲饲料料在在消消化化道道中中停停留留时时间间,,提提高高消消化化率率,,过过度度粉粉碎碎饲饲料不利于消化料不利于消化中国畜牧街中国畜牧街 (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 3. 3. 随饲养水平提高,饲料流通速度加快,消化随饲养水平提高,饲料流通速度加快,消化率下降饲养水平:指实际饲喂量相当于维持率下降饲养水平:指实际饲喂量相当于维持饲喂量的倍数饲喂量的倍数4. 4. 饲料搭配技术与养分平衡状况也影响饲料消饲料搭配技术与养分平衡状况也影响饲料消化率:平衡设计日粮可提高消化率,添加酶制剂化率:平衡设计日粮可提高消化率,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消化率可提高消化率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 55. .饲喂技术:少量多餐、潮拌料饲喂、奶牛饲喂技术:少量多餐、潮拌料饲喂、奶牛TMRTMR技术、投喂时间(特别是高温季节)技术、投喂时间(特别是高温季节)66. .畜舍环境:适温和良好通风、饲养密度等。

      畜舍环境:适温和良好通风、饲养密度等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