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武侠小说资料整合.ppt
83页主讲教师:魏艳(文学院)课程相关书目: 金 庸: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 神雕侠侣鹿鼎记 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 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 温瑞安: 四大名捕系列 之逆水寒 神州奇侠系列 之剑气长江 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之温柔一刀 古 龙: 小李飞刀系列之多情剑客无情剑 天涯明月刀 绝代双骄 黄 易: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第一讲 中国武侠文化的变迁与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 一、中华武术起源与发展 二、侠文化之变迁与内涵 三、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一、中华武术起源与发展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1.中华武术的起源:原始生存竞争状态孕育了武术的起源(人与野兽搏斗,是人类最初掌握的搏杀技能 原始战争促进了武术向军事技能发展 原始教育、宗教、娱乐对武术的影响 原始武器的创造对武术发展的促进 神话传说中的擅长武技的人物2.中华武术的发展 殷商时期 :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出现了武器的用法(劈扎刺砍等技术)已有了比赛的形式礼记王制:“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 秦朝: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 汉朝: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 汉书艺文志收入“兵技巧”类13家199篇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官僚贵族或耽于宴乐或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中如视剑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剑代刀剑用荒诞无稽的邪说取代练武致使武艺停滞不前 隋唐五代时期: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 ,获得每个称号都有具体标准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随着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栋亭十二种都城记胜载街头巷尾打场演武:表演武艺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舞剑、打弹射弩、“打套子”、“枪对牌”“剑对牌”。
元代:统治者规定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 纪效新书 武篇 洪武拳 清代:禁止练武民间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劈挂拳 清末十大高手:董海川:八卦掌 杨露禅:杨式太极拳 大刀王五 黄飞鸿 孙禄堂: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霍元甲:迷踪拳 杜心五:南北大侠自然拳创始人 韩慕侠:玉面虎 佟忠义 王子平:神力千斤王 一代宗师叶问:咏春拳 “六合神枪”李书文 “宫猴子”宫宝田 “铁脚佛”尚云祥 孙禄堂 “武当剑仙”李景林 “臂圣”张策 “最后的镖王”李尧臣 “神力千斤王”王子平 “神腿”杜心五 兵器、门派、拳法:当今武术四大门派:少林派、武当派(湖北十堰市武当山)、峨眉派、昆仑派二、侠文化之变迁与内涵 “侠”通古“俜”字 说文解字载:古时陕西三辅一代的方言,意指轻财之人夹”取“铗”之音意,春秋战国时剑即称为“铗”,长剑即为长铗,佩剑之人即为侠 在中国儒、释、道三教是文化的主流,侠文化只是一种民间色彩极浓的支流文化形态 1.中国之侠的三次历史高潮A.秦汉游侠 :春秋战国 “侠”的萌发阶段 养士之风 墨侠侠的特征:基本立场私义 基本性质私剑 具体行为行义、武勇、任誉、聚徒、犯禁 两汉时期:游侠兴盛,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演变成一种心态,一种生活追求,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但也开始逐渐受到政府的大力压制 汉代四类游侠人群: 侠士体制之外的武士,以及身在体制而悖逆体制的士 侠客门客、食客,处于非皇权的依附地位的武士 侠少“少年”与“恶少年” 豪侠豪强与侠的结合 侠的特征: (1)勇于助人危难,主动拯救,不畏死,不求回报 (2)不惧触犯法律和世俗的道德观念 (3)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4)不逞强,不自我炫耀B.隋唐豪侠 隋唐之际,游侠充当鼎新先锋:“盛世承平,豪侠竞显少年英杰”,“千古文人侠客梦”“藩镇幕府,隐侠造就铁血传奇” 晚唐三大豪侠小说: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传 C.晚清民国的革命武侠:政治化: 内忧外患使侠义演变成为修养阳刚人格、维护正统正义的手段2.侠文化的内涵 游侠特殊的群体侠文化的历史学层面 江湖侠文化的社会学层面游侠的社会活动与社会背景 武功侠文化的特殊行为层面中国之侠的特殊行为方式与特殊道德追求 武侠小说、影视剧、游戏侠文化的特殊审美层面中国之侠的特殊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三、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与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侠文学种类 1.豪侠:唐代豪侠小说 虬髯客传(片头) 2.节侠:元明清绿林英雄小说 水浒传:“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3.义侠:晚清侠义公案小说 三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 4.儿女英雄:言情侠义小说 儿女英雄传 (二)民国武侠小说的创作:1.南向北赵: 南向平江不肖生向恺然 江湖奇侠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 北赵精忠奇侠赵焕亭奇侠精忠全传2.北派五大家 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李寿民):蜀山剑侠传( 对蜀山剑侠传的评价:书评:“海可以煮沸,地可以掀翻,山可以移走,人可以化兽,天可以隐灭无迹,陆可以沉落无影,天外还有天,地底还有地,水下还有湖沼,石心还有精舍,灵魂可以离体南怀瑾:记得还珠楼主写过一本剑侠传当年看了这部小说,不知有多少人出家,到峨嵋学佛学道,我们也受影响像一道剑光就出去,在空中飞了,那多舒服啊!你要看原著,他不是乱写的,这个家伙是学过佛,学过道家,内行的现在写武侠小说的都是乱写,很多都是偷他的东西蜀山剑侠传独创仙魔“术语”: 元命牌:暗中引诱或挑拨修炼者情绪,逼令降服,与其订立出卖灵魂的合约,即元命牌 元神:灵魂及三魂七魄的总称,能主宰一切思想动作,但须寄托于肉身 三尸元神: 魔道中人采以毒攻毒方法,将三尸之毒凝炼成另外三个元神,在战败逃走时用 元婴:道行高的剑仙体内孕育出的灵胎,与元神合上后,大小由心 天魔:来无踪影,去无痕迹,相随心生,魔由念至,不可捉摸,不可端倪,随机幻变,如电感应,专坏快要成道的修道人。
身外化身:修炼出来的另一个元神,但需要宝珠,如元牝珠,定珠,雪云珠等来乘载保护尸解:有两解功行完满时,脱去本来形骸,以元婴成道;或者肉身受损,元婴强行遁出元神他去兵解:借助兵器或仙剑,在头上开一小洞,让元神逃走,以保生机合藉双修:让两位本来具有多生情份的爱侣剑仙以有名无实的形式结合,合藉共参仙道,同铸永生 府第与秘笈法宝武器: 精妙文采:只见残雪封山,晨曦照在上面,把崖角间的冰柱映成一片异彩下望深潭,仍是白云滃翳,遮蔽视线,看不见底 晴日当空,阳光非常和暖,耳旁只听一片轰轰隆隆之声,惊天动地那山头积雪被日光融化成无数大小寒流,夹着碎冰、矮树、砂石之类,排山倒海般往低凹处直泻下去有的流到山阴处,受了寒风激荡,凝成一处处的冰川冰原山崖角下,挂起有一尺许宽、二三丈长的一根根冰柱阳光映在上面,幻成五色异景,真是有声有色,气象万千 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文体的融合” “侠义” “江湖” 朱贞木七杀碑“学科的融合” “江湖” “历史” 金庸射雕英雄传“文化的融合” “历史” “文化”与“人性” (三)从旧武侠到新武侠的三次创新运动 (四)港台新武侠小说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发生发展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武侠小说。
50 年代,香港、台湾武侠小说各自循着不同道路发展,中间曾有短暂交流,但因以 1959 年底台湾“暴雨专案”而告结束,直至 1988 年元旦宣布对中国大陆出版物开禁 香港武侠1.开端 1952年1月17日,香港太极派掌门与白鹤派掌门在澳门擂台比武 1952年1月20日,梁羽生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 1955年,金庸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白鹤派陈克夫攻势猛烈,太极派吴公仪借力回击,甫交手即击中陈克夫鼻子2.停歇 1970年3月,金庸开始全面修订武侠小说1972年9月30日,金庸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连载完毕1980 年,金庸完成武侠小说修订,历时10年1981年6月22日,金庸写成鹿鼎记修订本后记 1983年8月,梁羽生停止武侠小说创作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侠骨丹心冰河洗剑录大唐游侠传等35部3.复兴 1981年,温瑞安作品多部在香港出版1983年底,港府当局批准温瑞安来港定居 1987年8 月,温瑞安提出“现代派”又称“超新派”融合了魔幻传统与“诗的真实” 1989年,黄祖强辞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职务,以“黄易”为笔名从事写作 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 谁是英雄系列神相李布衣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七大寇系列等异侠系列 寻秦记大唐双龙传凌渡宇系列 月魔上帝之谜玄幻系列 大剑师传奇超级战士 台湾武侠 1.开端(1950年代)1951年政府公布戒严法,规定“附匪分子之著作”概予查禁,民国武侠小说线索断裂。
1952年,郞红浣在大华晚报连载古瑟哀弦六部曲,为台湾武侠小说之始 1957年前后,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等开始创作,后人称之为“超技击侠情派”(“综艺侠情派”),开启台湾武侠大局 1959年12月,台湾警备总部执行“暴雨专案”,列入查禁的武侠小说 400 余种 卧龙生 诸葛青云司马翎2.全盛期、创新期(1960 年代 )l台湾武侠出版系统形成 “八大书系”,作者 300 多人 “真善美”:郎红浣、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萧逸、上官鼎、陆鱼、易容 “春秋”:卧龙生、诸葛青云、孙玉鑫、古龙、独孤红、司马紫烟、宇文瑶玑等 “大美”:慕容美、东方玉、东方英、丁剑霞、高庸、秦红、剑虹等 “四维”:武陵樵子、柳残阳、云中岳、秋梦痕、忆文、雪雁等 “海光”:独抱楼主、萍飘生、欧阳生、白虹、公子羽、公孙龙等 “明祥”:萧逸、令狐玄、古龙、古如风 “清华”:上官鼎、南湘野叟、陈青云、田歌、白虹、兰立、晓风、冷风、履云生、欧阳云飞等 “南琪”:萧瑟、晨钟(即田歌)、温玉、幻龙、金鼎等l古龙的创作是台湾 60 年代武侠的缩影l1969 年,古龙第22部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风云第一刀),达到台湾武侠最高峰。
“小李飞刀系列”五部:多情剑客无情剑(1970)边城浪子(1972)九月鹰飞(1972)天涯明月刀(1974)飞刀又见飞刀(1981) 其他: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 绝代双骄 萧十一郎七种武器武林外史流星蝴蝶剑3.衰退期:1970 年代 1970 年,温瑞安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 1975 年,古龙在完成血鹦鹉之后,渐走火入魔,每况愈下追求玄幻怪奇,亦找人代笔 1976 年,温瑞安创办“神州诗社” 1978 年,温瑞安出版神州奇侠之剑气长虹;1979 年四大名捕震关东预示台湾武侠进入新的时代 4.1980年代 1980年9月25日,温瑞安、方娥真被台湾当局军法处扣押,随后被遣送出境 1985年9月21日,古龙病逝,年仅48岁 (五)现代武侠小说世界与传统文化1.武侠小说的通俗性与文学性 作者与读者取向的差异 社会效应的考量 节奏感、刺激性与悬疑性 金庸月云: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珠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
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