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西省上饶市珠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51365726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7.9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西省上饶市珠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近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主要采用机器生产开平煤矿是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但并不能代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A项错误;产品远销国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开平煤矿采用机械开采并且股东可随时查核,可以看出此企业具有近代企业的某些特点,故C项正确;“中外合资”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D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企业【名师点睛】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2.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 D.允许自由贸易参考答案:C根据题意可知是要提高农民的待遇,使农民与非农业人口差距缩小,推动该现象的措施应该是保障农民利益的举措,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的,实质是对农产品的无偿征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建立集体农庄是苏联成立后,斯大林采取的农业措施,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照顾了国家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允许自由贸易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商业政策,不是保护农民的措施,故D项错误点睛:粮食税使农民在交完部分税之后还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保障城市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完成“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C项正确。

      3. 《国语周语中》中说:“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意思是说公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也无人收割究其根源在于:A.生产力的巨大进步B.劳动者更关注私田C.井田制度日趋衰落D.国君权威一落千丈参考答案:A【详解】据材料“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信息表明,井田制瓦解,究其根源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A正确;材料强调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源,而劳动者更关注私田的原因也是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因此B错误;井田制度日趋衰落不是根源,是表现,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没有说到国君权威问题,D错误4. 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里的“它”指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5.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

      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参考答案:B6.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参考答案:D7. 右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C.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参考答案:C8. 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C9.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参考答案:B10. 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A.皇帝独尊B.皇位世袭C.皇权至上D.君权神授参考答案:A【考点】秦朝的统一【分析】阅读材料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可以看出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的特点,A正确;B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得体的关键是掌握皇帝制的特点和表现,易错选C。

      11. 土地私有制不断膨胀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  B、土地私有   C、国家授田   D、豪强地主力量壮大参考答案:B12. 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C.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D.出兵吞并奥地利参考答案:B13.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A.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最早B.指南针经由陆路传到阿拉伯C.都是经过阿拉伯传播到西方D.是欧洲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参考答案:A【详解】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是8世纪,其他三大发明传入欧洲都是12-13世纪,故A项正确;指南针是经过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到欧洲,故B项错误;印刷术是经过波斯人传入欧洲,故C项错误;欧洲社会转型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14.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维系帝国统治,《十二铜表法》颁布C.阶级矛盾缓和,法律体系完备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参考答案:A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是伴随着罗马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发展的,由公民法到万民法,法律条文不断充实,才出现了材料所述的情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系帝国统治,是《万民法》颁布而非《十二铜表法》颁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制定法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版图的扩大,社会矛盾的增多,需要用法律来进行治理,而非仅仅阶级矛盾这一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古罗马实行君主专制,并未实行依法治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5. 《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有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②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③当时已有铁犁牛耕④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旨在考查学生研读历史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此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材料文字“芍陂稻田”,不能说明农作物的种类多,故排除所有带④的选项,即A、C、D三项均排除,故B项正确16. 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参考答案:A据题干中“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可以得出此地农业发展让位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进行描述,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描述了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农业的商品化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当时,虽然手工业发达,但生产方式没有明显的变化,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紧扣两宋、明清时期江浙粮食供应情况的变化,结合经济结构的转型分析归纳即可17.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情况不符参考答案:D考点:“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58年”结合已学史实可知当时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中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不是高速发展,而中苏关系和粮食出口都只是次要原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是造成当时中国工农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得出作者的分析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18.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挫折与失误,好心办了坏事右图中所示的运动给今天的新农村建设留下的教训是A.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B.经济建设要切合实际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D.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