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教育思想史.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89172975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9.54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教育思想史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陶金玲陶金玲tjling2000@ 绪绪 论论v教育思想就是在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条件下,教育思想就是在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现象与问题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现象与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的认识和看法v教育思想史是关于教育思想产生、变革及发教育思想史是关于教育思想产生、变革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v古代古代——近代近代——现代现代v源远流长、静逸平缓源远流长、静逸平缓——激流跌宕激流跌宕——容纳容纳百川百川v儒、道、墨、法儒、道、墨、法——理理——洋务洋务——维新维新——平民平民——生活生活…… v 这是一段漫长的里程,但它仍然这是一段漫长的里程,但它仍然只是一个开始今天不同于昨天,只是一个开始今天不同于昨天,而明天又将不同于今天,但今天是而明天又将不同于今天,但今天是我们所有的昨天协力作用的结果,我们所有的昨天协力作用的结果,明天也将如此要了解现在,就必明天也将如此要了解现在,就必须回顾过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须回顾过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研究者而言,历史中存在很多对于研究者而言,历史中存在很多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过去作为序幕加以研究。

      把过去作为序幕加以研究 v 过去不应被埋没过去不应被埋没, ,而应作为未来的基础和而应作为未来的基础和指南过去的实践之中存留着历史对明天的指南过去的实践之中存留着历史对明天的教训,一系列的事件和思想把昨天、今天和教训,一系列的事件和思想把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结成了一条连续的河流我们可以相明天联结成了一条连续的河流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遥远的过去,但当我们靠近现当清楚地看到遥远的过去,但当我们靠近现实时,我们的视觉就不那么清晰了鉴古明实时,我们的视觉就不那么清晰了鉴古明今,聆听教育大师们睿智的声音,领略大家今,聆听教育大师们睿智的声音,领略大家风范,丰富的历史经验、深刻的历史教训、风范,丰富的历史经验、深刻的历史教训、宝贵的历史遗产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启迪宝贵的历史遗产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启迪 教育大家教育大家v周公、孔子、孟子、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嵇康、颜之推、韩愈、范仲淹、王安石、朱熹、陆九渊、程颢、程颐、王阳明、陈亮、叶适、王守仁、李贽、颜元、李塨v龚自珍、魏源、张百熙、张之洞、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蔡元培、罗振玉、王国维、蔡锷、蒋百里、胡适、毛泽东、恽代英、杨贤江、陶行知、陈鹤琴、黄炎培、蒋介石、晏阳初、梁漱溟、鲁迅、廖世成、张雪门、张宗麟、赵寄石、于光远、朱小蔓、叶澜、施良方、孙喜亭、袁振国、朱永新、陈桂生、钟启泉、张华 聆听大师的声音v沐浴着五千年的文明沐浴着五千年的文明v我走近教育大师的身边我走近教育大师的身边v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间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间v我聆听他们智慧的声音我聆听他们智慧的声音v我聆听孔子我聆听孔子v他的他的“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开创了私学的先河开创了私学的先河v他的他的“性近习远性近习远”张扬了学习的意蕴张扬了学习的意蕴v他的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指引着历代教师前行指引着历代教师前行 v我聆听我聆听《《学记学记》》v从从“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到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v从从“长善救失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到到“教之所由废教之所由废”、、“所由兴所由兴”v千余字的千余字的“微言微言”却道出了教育的却道出了教育的“大义大义”v我聆听韩愈我聆听韩愈v他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他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v他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弟子不必不如师他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弟子不必不如师v一篇一篇《《师说师说》》已成为多少教师的座右铭已成为多少教师的座右铭 v我聆听朱熹我聆听朱熹v《《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学规》》是古代学校管理的条例是古代学校管理的条例v《《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至今不减当年的风韵至今不减当年的风韵v著名的著名的“鹅湖之辩鹅湖之辩”仍然为知识分子们怀念仍然为知识分子们怀念v我聆听大师我聆听大师v我了解了科举的创立与变迁我了解了科举的创立与变迁v我把握了书院的特色与贡献我把握了书院的特色与贡献v我渴望:古老的教育思想能够不断发展、历久弥新我渴望:古老的教育思想能够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教育思想史的特征v实践性:孔子(弟子实践性:孔子(弟子3000,精通六艺者,精通六艺者72人)、昆人)、昆体良(雄辩术学校体良(雄辩术学校20余年)、柏拉图(学园阿卡迪余年)、柏拉图(学园阿卡迪米亚,米亚,academy学院)。

      学院)v民族性:儒家教育思想(尊师重教、因材施教、教民族性:儒家教育思想(尊师重教、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中华民族教育思想中的优良传统),西方宗学相长中华民族教育思想中的优良传统),西方宗教合一(认识神、理解神、归依神)教合一(认识神、理解神、归依神)v阶级性: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阶级性: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v规律性:内容(教育的作用、地位、方针与目的、规律性:内容(教育的作用、地位、方针与目的、内容、师生及管理等);过程(片面内容、师生及管理等);过程(片面——全面、肤全面、肤浅浅——深刻、简单深刻、简单—— 复杂)复杂) 为什么学与如何学v为什么?学史明智(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和将来);为什么?学史明智(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和将来);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高;把握教学规律(重复昨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高;把握教学规律(重复昨天的故事)天的故事) ;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伟大教育家的伟大教育家的成长轨迹为教师成长提供楷模:成长轨迹为教师成长提供楷模: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教育ABC》《》《新教育大纲新教育大纲》》36岁逝世、苏霍姆林斯基岁逝世、苏霍姆林斯基17岁开始做乡村小学教师直至逝世岁开始做乡村小学教师直至逝世 ))v如何学?实事求是、辨证如何学?实事求是、辨证 、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结、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结合、读原著(系统性强,思想观点、社会背景、理合、读原著(系统性强,思想观点、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哲学、宗教、心理学、生理学等,需要要论基础、哲学、宗教、心理学、生理学等,需要要广博的知识底蕴)广博的知识底蕴)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v一、古代教育思想的滥觞一、古代教育思想的滥觞v西周以前政教合一西周以前政教合一 、官师不分,教育思想与、官师不分,教育思想与政治、军事、哲学思想揉合在一起,为成为政治、军事、哲学思想揉合在一起,为成为独立的理论形态,见独立的理论形态,见《《尚书尚书》》、、《《周易周易》》、、《《诗经诗经》》、、《《周礼周礼》》等文献。

      等文献 周公:姬旦,文王四子周公:姬旦,文王四子v1、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1、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 治民安人、移风易俗重要工具,彝教 治民安人、移风易俗重要工具,彝教——训训“常常”,行为规范教育;明德慎罚、先教后,行为规范教育;明德慎罚、先教后刑刑 孔子 孔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学记学记》》“建国君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为先”和和“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董、董仲舒仲舒“教,政之本也教,政之本也”、王安石、王安石“天下不可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一日而无政教” v2、重视君主的榜样示范2、重视君主的榜样示范  “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小民犯罪与君主无德有关,小民犯罪与君主无德有关,“皇自敬德皇自敬德” 孔子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安石,王安石“教授必可以为人模范者教授必可以为人模范者” 3、重视艺术的教化作用3、重视艺术的教化作用 诗教、乐教: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性 诗教、乐教: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性情刚直而不凌人、态度简约而不傲慢的人格情刚直而不凌人、态度简约而不傲慢的人格熏陶熏陶《《诗经诗经》》周公亲自创作、修订31篇,周公亲自创作、修订31篇,《《乐经乐经》》中中《《大武大武》》为周公所作,气势恢弘。

      孔子为周公所作,气势恢弘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阳明王阳明“诗诗教、乐教陶冶情感、涵养德性教、乐教陶冶情感、涵养德性” 二、两朵奇葩:孔子和〈学记〉v世界上第一位教育思想家世界上第一位教育思想家——孔子孔子v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学记》》 三、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v一、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一、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v学术下移、士阶层的兴起、官学衰落、私学勃兴v儒家:道德至上、教化、以礼为教、以儒为师v墨家:科技教育之先河、习染v法家:法制,注重职业技术教育、以法为教,以吏为师v道家:自然教育思想、自然本性的充分展开、自然无为 v二、秦汉六朝时期的教育思想二、秦汉六朝时期的教育思想v秦:书同文、行同伦、一法度、定一尊秦:书同文、行同伦、一法度、定一尊v汉:初黄老、董仲舒独尊儒术、官学制度制汉:初黄老、董仲舒独尊儒术、官学制度制度建立、王充实学思想度建立、王充实学思想“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v魏晋南北朝:玄学兴、官学时兴时废、私学魏晋南北朝:玄学兴、官学时兴时废、私学兴盛、自然教育兴盛、自然教育 三、隋唐两宋时期的教育思想v隋唐:科举制度、专科教育与职业教育正规化、韩愈《师说》v两宋:教育改革家范仲淹、王安石 第二章 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质v一、古代教育思想的生态环境一、古代教育思想的生态环境v1、半封闭的大陆环境、半封闭的大陆环境v世界的中央世界的中央v避风港避风港v文化隔离机制文化隔离机制 2、农业型的自然经济v大河大陆型大河大陆型——土地、气候、水源土地、气候、水源——家族主义家族主义——协作与保护的集体主义协作与保护的集体主义v农耕规律农耕规律——厚古薄今、尊重前辈、因循守旧、谨厚古薄今、尊重前辈、因循守旧、谨小慎微小慎微v农作物生长缓慢农作物生长缓慢——坚韧的意志力坚韧的意志力——勤学勤学v土地观念土地观念——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不远游——定居观念定居观念——永永恒意识和历史观恒意识和历史观v定居定居——崇静抑动崇静抑动——追求和平、中庸追求和平、中庸v生活节奏慢、少娱乐生活节奏慢、少娱乐——生育儿女、多子多福生育儿女、多子多福 3、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v血缘为纽带——家长制——长子嫡孙继承制v男性中心男性中心v等级森严等级森严v义务本位义务本位v注重血缘注重血缘 二、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质v重习俗,轻神性重习俗,轻神性——积极入世积极入世v重道德轻功利重道德轻功利——宁肯作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不做满宁肯作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不做满足的猪足的猪——富而后教(华西村)富而后教(华西村)——教育经济思想教育经济思想淡淡v重政务、轻自然重政务、轻自然——心理、伦理、政治心理、伦理、政治——学而优学而优则仕则仕v重和谐、轻竞争重和谐、轻竞争——和为贵和为贵——省察、反思省察、反思v重整体、轻个体重整体、轻个体——义务、奉献、群体协调义务、奉献、群体协调——民民族凝聚力族凝聚力——家长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家长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 三、古代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v世俗精神世俗精神v道德精神道德精神v和谐精神和谐精神v群体精神群体精神v人本精神人本精神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v一、西学东渐与近代教育学的产生一、西学东渐与近代教育学的产生v日本中介日本中介v西方留学西方留学v器物器物——制度制度——文化文化v古代形式古代形式v近代内容近代内容 二、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二、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v1 1、从龚自珍、魏源到洋务派、从龚自珍、魏源到洋务派v龚自珍、魏源、洪仁轩、张之洞、张百熙龚自珍、魏源、洪仁轩、张之洞、张百熙v改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改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v洋务洋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式学校)(新式学校)v器物层面的超越,科学技术与实业教育器物层面的超越,科学技术与实业教育 2 2、从洋务派到维新教育、从洋务派到维新教育v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v实现制度层面的超越实现制度层面的超越v颁布新学制颁布新学制v创办教育团体和教育刊物(罗振玉、王国维)创办教育团体和教育刊物(罗振玉、王国维)v各种教育思潮(军国民各种教育思潮(军国民——蔡锷,实利教育蔡锷,实利教育——蔡蔡元培,科学教育元培,科学教育——留美学生,义务教育留美学生,义务教育——改良改良派,平民教育派,平民教育——梁启超)梁启超) 3 3、从维新到新文化运动、从维新到新文化运动v国民精神、个体心理层面的超越(文化)国民精神、个体心理层面的超越(文化)v鲁迅、陈独秀、胡适、陈鹤琴、晏阳初、陶鲁迅、陈独秀、胡适、陈鹤琴、晏阳初、陶行知、杨贤江行知、杨贤江v晏阳初:平民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v梁漱溟:乡村教育梁漱溟:乡村教育v陶行知:生活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v陈鹤琴:活教育陈鹤琴:活教育 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嬗变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嬗变v一、初创时期(一、初创时期(1949-1956))v理解毛泽东文教思想理解毛泽东文教思想v学习苏联学习苏联v总结解放区教育经验总结解放区教育经验v批判旧教育批判旧教育 二、探索时期(二、探索时期(1957-1963))v短暂繁荣v教育思想的“大革命”与“大跃进”v教育思想的调整与争鸣(母爱教育) 三、混乱时期(三、混乱时期(1964-1976))v批资批修批资批修v反击右倾翻案风反击右倾翻案风 四、重建时期(1977-1990)v教育思想的拨乱反正教育思想的拨乱反正v教育思想的重新建构教育思想的重新建构v教育本质问题讨论教育本质问题讨论v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引进西方教育思想 五、发展期(五、发展期(1991—— ))v素质教育素质教育v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v创新教育创新教育v平等教育平等教育v终身教育终身教育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